第80章 七兄弟的铁棺材来了
一个身佩着绿色领章和间章的士兵趁着夜色离开了自己的阵地,当他被巡夜的哨兵发现时,立刻亮出了自己的领章说:
“这位同志,我要去找上级领导商量作战部署。要是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走了。”
那领章是绿色的,挂着少校军衔,哨兵自然没有拦他。
但他却不是去找上级领导的,而是绕去了德军那边。他把从卫生员那里骗来的绷带当作白旗,就这样投降了敌人。
与此同时,红色十月区也有一个师长做出了类似举动。不过他不是投降了敌人,而是逃跑去了河中岛。
他害怕自己死在第二天的战斗中,在逃跑时还带走了他手下的旅长和团长。通讯部的士兵,也背着电台一起跑了。
这样的懦夫行为,直接导致该步兵师在第二天的战斗中发生了大溃退。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战争从来不是将军一个人的,但将军的才能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部队战斗力的上限。
————————
9月24日,近卫第一装甲军军部。
卡图科夫一改昨日那种消极态度,正气凌然的对下属旅长训话:
“各位同志,在巷战之中兵力数量就很大程度的决定了战斗的胜负,我们是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也一定能够获得胜利。而且不要忘了,城市中的环境可要比野外复杂的多,只要我们善用战术,就一定能打出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这里,卡图科夫打算将自己的坦克伏击战术用在城市之中。野外的森林和城市钢铁的森林本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能够想办法将坦克伪装起来,那战果不就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来吗?
可惜设想很美好,现实中卡图科夫却没有那么多的坦克可以用。上级答应好的两百辆坦克,说会在24日送到,结果只来了不到一百辆,还全送去给了城外莫斯卡连科的近卫第一集团军。
要知道,卡图科夫本人距离城北的拖拉机厂区不足十英里,坦克一开下生产线就可以送给卡图科夫用的。
但当卡图科夫兴冲冲的去城北签字收货时,却发现自己眼前只有几辆23权重的美国产的m3中型坦克。
七兄弟的铁棺材
这种坦克,连最普通的,年代最久远的t-34都不如。不管是侦察,火力支援,还是集群突击,都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废品。
卡图科夫问负责后勤的同志:
“这些就是上级送来的全部支援了吗?”
负责后勤的同志说:
“不,后面还会送来一批。”
“该不会都是这些坦克吧?”
“对,都是这些。”
卡图科夫无语了,这种坦克拿来凑数他都不想要。
但不要就是一个都没有,无奈之下,他只能签字领货走人。
至于城北拖拉机厂区新生产的t-34坦克在莫斯卡连科的近卫第一集团军的表现,前面也已经提到过了。基本上都被浪费在了反攻战役中,战果微小。
再说回到这一堆m3中型坦克吧,虽说凑数都嫌太弱,但总归还是能凑数的。卡图科夫把这十几辆坦克都给了第18装甲旅,希望他们能够在城市作战中发挥应该有的作用。
被动防御之后便是主动出击,第18装甲旅在铁路线上发动反击攻势,成功逼退德军的前沿队伍。
反攻攻势一直持续到了傍晚,将战线推进到了9月22日时的样子。
卡图科夫大喜,觉得德军也已经被消耗,于是从自己压箱底的is-2重型坦克团中抽出一个营前去协助第18装甲旅的反攻。
为了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战场局势,卡图科夫自己也跟着来到了捷尔任斯基区。可结果他只看到了is-2重型坦克被突击虎一炮轰飞的名场面。
看来反攻还是不可行,最起码现在不可行。
在前线视察了两个小时后,卡图科夫决定让部队重新撤回铁路线附近布防。东部城区只留一部分坦克做伏击使用,就像去年在奥廖尔—图拉公路时一样。
————————
纵观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场,卡图科夫在其中主要起到的是牵制作用。他本人没有在前线和士兵同生死,也没有让他手下的士兵为了一个厨房和德军死磕。
在卡图科夫心目中,失地存人是最重要的理念。
但在其他红军指挥员心目中,守住每一寸土地比什么都重要。
在前线的司令部,经常能够听到上级指挥员这样对下级指挥员大吼:
“就算是把你手下的几百人打光了,也必须给我守住某某街道。如果你手下的人都死光了,你就自己给我顶上!”
如果只是单纯的防御战,那或许伤亡还不会如此的巨大。问题是很多红军的指挥员都好大喜功,总是要求士兵反攻。
他们从不考虑士兵是否手里有枪,是否吃饱饭,是否还有组织度去完成这样的战斗。
黄条和绿条都不足三分之一的部队,反攻就约等于送死。
————————————
9月25日,近卫第一装甲军暨新编第62集团军司令部。
崔可夫对卡图科夫提出了一个新的战法:既然枪对枪炮对炮的正面作战占不到便宜,那是不是可以考虑车轮战的方式,不分昼夜的发动进攻呢?
下意识地,卡图科夫就想要反对这样的计划。但仔细思考之后,卡图科夫就觉得这可能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
敌进我退——这个步骤已经在斯大林格勒州这几个月的战斗中完成。
那接下来,就应该是敌疲我打。
那么崔可夫的这个战法,就是让敌人疲劳的好手段。
见卡图科夫没有回应,崔可夫又问了一遍。这时卡图科夫说:
“这真是个好计策啊,崔可夫同志,我完全认可这样的战略。只要最大限度的让敌人疲惫,就能极大的削弱他们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