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朝议
马车行至宫门,赵构看着这有些残破的皇宫心生感慨,历史上的宋朝真是个奇葩综合体,国富民强却武德缺失,士子风流经济发达却只想醉生梦死。大好河山破碎,百姓在外族的铁蹄下哭泣,江南却熙熙攘攘夜夜笙歌。能人异士热血名流空有报国志却无用武之地,可悲亦可叹。
赵构摇了摇头收拾好心情,沿着宫门步行来到了大庆殿,大庆殿是北宋皇宫的正殿,也是举行大典的地方,皇帝办公政府。丹凤门以内,在宫城南北轴线的南部排列着外朝的主要宫殿,轴线从宣德门到主殿大庆殿,内廷不复保持对称格局,这些都是气局不大之处。最前面的大庆殿宽九间,东西挟屋各五间,皇帝于此大朝。
进入大殿,放眼望去满朝尽紫朱。皇室诸王、朝廷重臣、配甲武将皆立于大殿,等候皇帝临朝。
“九哥。”“九哥。”赵构刚进大殿,向他打招呼的人声此起彼伏,他是徽宗第九子,除了老大赵桓如今的钦宗没在老二、老四、老十、老十六早夭外,其余一字王十三兄弟尽列于此。这些亲王最大的不过二十来岁,最小的也才十五六岁,个个惶恐不安神色紧张。长期的养尊处优沉迷酒色让这些亲王们没有半点好男儿的底气。
融合了康王的记忆,赵构一一向着兄弟们打着招呼。赵构也是奇人,在他的兄弟们中只有他与众不同,没有任何堕落,历史评价“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并学习琴、棋、书、画,尤其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同时他也习武,“挽弓至一石五斗”,达到当时武学上舍生(一石三斗)的水准,以后世的眼光看妥妥的优质青年。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兄弟们都比较信服这个“九哥”。
“九哥,金人无耻,割地赔款还不够,还要逼迫官家派遣亲王和宰相为质方肯撤兵,这可如何是好?”老三郓王赵楷满脸惊慌快步上前拉住赵构的手说道。
虽称九哥但不是以他为长,实为宋时却是如此称呼兄弟,这点赵构还是清楚的,同时他也清楚郓王赵楷这是担惊受怕了,怕被派去做质子。老大赵桓如今已贵为皇帝老二早夭,这群兄弟中间只有他才有分量。
“三哥勿忧,官家自有决断。更何况三哥乃我辈宗亲之长,断无可能选中三哥的,弟弟们更是年幼少不更事,如若要选一位亲王也是我等为兄长分担为弟弟们承担。”赵构有些不齿老三郓王赵楷,他竟然对国家割地赔款的耻辱没有任何异议,只想着不要让自己被选中。
赵构此话一出,他的兄弟们尽皆神色复杂的看着他,这些年来在金人的逼迫下,宋廷风雨飘摇,兄弟们甚少走动,且兄弟们太多又是不同的母妃,以至于诸王感情并不深厚。今日听赵构这么一说,他们神色各异,有感动有庆幸也有鄙视唯一没有的却是为他担忧。
赵构将一切收于眼底,心中冷冷一笑,难怪说天家无亲情。
“康王好胆识!”正此时,一声威严且沉着的声音传来,这声音顿了顿,接着说道:“然康王大可不必如此,何不力劝官家坚定决心赶走金军解东京之围?”
赵构循声看去,却见一位身穿紫袍身材修长面容冷峻眼神坚毅的大臣朝自己拱了拱手。此人年近中旬,言语举止间进退有据仪表堂堂满面正气。
“李纲!”赵构融合了康王的记忆,看着此人一下便认了出来。赵构敬仰之情顿时由心底而升。
李纲,可以说是北宋文臣里最后一块硬骨头也是当下宋廷中文臣主战派首领。千年以来,若非皇帝不济,他的风骨绝对能和南宋文天祥、陆秀夫媲美。可惜,皇帝无能,文有李纲、武有种师道、宗泽、韩世忠、岳飞,经济发达、民心可用,何至于使华夏民族遭受这千年耻辱。
赵构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当下宋廷软弱一心求和,满殿心怀天下的热血文臣武将空有报国之心却常常无力回天。他虽然是康王,却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束手无策。这样的局面使他心中愧疚不已。
康王叹了口气,抬起头来,看着李纲坚定的眼神。他深深地明白李纲的意思,“李相公有礼。”赵构收拾好心绪,朝着李纲一礼,&34;李相公,前些日在官家的带领下,满朝文武及将士百姓抵挡住了金人的围攻,你居功至伟,孤仅代表我康王府向你致敬。”
赵构顿了顿,扬起头接着说道:“孤明白李相公的担忧和期望。但你应该知道,孤是大宋的康王,是官家的臣子,家国大事孤能做的便是听命行事,官家无论做出什么决定,孤要做的只能是坚决执行到底!然,如若所行之事对大宋有益,孤不过区区一个康王为国赴死又有何惧?”
李纲听了赵构的回答,心中微起波澜,他也没对亲王劝谏一事抱有什么希望。他了解大宋这些皇室子弟是个什么德行,眼前这个康王殿下却能掷地有声不卑不亢,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李纲面容沉静、眉宇间透露出一种睿智的光芒,他的眼神清澈而深邃,透露出一种看透世事的智慧。他言辞沉稳而有力,微微点头一笑,“康王殿下所言极是。我等皆是大宋臣工,为大宋万世太平舍身取义又有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