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西湖六月中
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韦青鸾有理由怀疑,自己这张破嘴的确是有点儿功力在身上的。
自己刚对着西湖吟完这首诗,西湖上空就陡然风云变色。原本是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怎么忽然就下起了暴雨呢?
韦青鸾并不怕淋点雨。她自幼就跟着祖父练习轻功,如果此时此刻她施展起家传的“青云步法”,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就能到家。她内功底子也还不错,就算全身淋湿,她也能很快运功将衣服烘干。
她担心的是身上的信。
今天午饭之后,祖父给了她一张信纸,上头写着他最近哪里哪里不舒服了,然后让她拿着这张纸去西湖南边的九曜山,找百草先生开一副药方。
韦青鸾嘴上抱怨着,但还是乖乖地接过了信纸,换了日常出门的男装。虽然祖父从未明说过,但青鸾心中清楚,信上的字不会只是病症这么简单。
自从两年前朝廷军队在安庆大破明教义军,明教在长江下游这一带的活动就陷入了低迷。韦家人通过一些灰色手段获得了假姓名,韦青鸾日常外出时也开始打扮成男子。而祖父作为明教核心成员之一,这两年更是深居简出。
外人只觉得,这周员外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所以不爱出门。但青鸾知道,如果祖父施展起家传轻功的话,除了自己,整个杭州城几十万人就没谁能跑得过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小老头。
百草先生是韦家之外为数不多与祖父有来往的人之一。青鸾隐约记得,自己小时候曾在光明顶见过这张脸(那时候明教大多数人都还住在光明顶),虽然那时候他似乎并不叫百草先生这个名字。
所以,她合理推断,祖父跟百草先生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病人和大夫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通信,也很有可能是用隐形墨水写的秘密情报。
就在刚才,她去了百草先生在九曜山的草庐。那童子先是让她在花园里候着,过了一会儿又说:“百草先生并不在家,但给周家的公子留了一个药方。”说着,那童子递给青鸾一个信封。
这世上哪有没见到病人就乱开药方的医生?所以,韦青鸾觉得,自己的猜测被进一步地证实了。
下了九曜山,过了净慈寺,韦青鸾沿着苏堤一路北行。一阵微风送来荷叶荷花的香气,她不禁吟起了诗。
然后就下雨了。
刚好前头就是“苏堤春晓”的碑亭。韦青鸾想,还是躲会儿雨再走吧。虽说自己带了伞,但在这样的风雨面前,这把小油纸伞实在不堪一击。
黄豆般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亭子上,听得韦青鸾心烦意乱。她站在水边,回想起这些日子以来祖父和百草先生的交往,越想越觉得可疑。她也曾经问过祖父,但祖父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家不要管。
小吗?自己已经十六岁了。
江湖上十六岁就成名的少年英杰可不少。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成为其中的一个?
雨似乎小了一些。韦青鸾眼看着水面变得平整了一些,而自己这张脸的旁边,出现了另一张脸的倒影。
这世界上怎么会有人长得这么难看?
皮肤黝黑,满脸麻子,歪嘴巴,蒜头鼻,眼睛也是一大一小,脸颊上甚至还有一道三寸长的刀疤——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她差点儿被这副丑模样惊得叫出来。
但她还是控制住了,只是小小地吸了一口冷气。出门在外,还是得有一些基本的修养。
她回过头来,对着眼前这张更清晰的丑脸礼貌地笑了笑。
那人也对她微微颔首致意,然后就在亭中踱起步来。他背过去的时候,韦青鸾发现,这人的身形很是好看,又高挑又清瘦又挺拔,称得上一句“长身玉立”。
可惜啊,怎么就长了这样一颗头。
韦青鸾想走,但在短暂的停顿后,雨又下大了。她不得不继续和这个陌生人站在同一屋檐下。
那人又转过来了。韦青鸾不想看他那张丑脸,就偏过头去,假装在读石碑上的诗文。但韦青鸾没想到的是,那人竟然直接向着自己走过来了,还开口说话了!
跟这副凶相毕露的丑脸不同,这人说话的声音倒是客客气气的:“劳驾这位公子,花港观鱼怎么走?”身上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韦青鸾愣了一下,然后迅速回过神来:“哦,花港观鱼啊。”
她尽量避免与那人眼神接触,然后伸手向南方指了指:“你就沿着这条苏堤一直向南走,等到了锁澜桥,右手边就是‘花港观鱼’了。”
“好的,多谢公子。”
谢天谢地,雨终于小了。韦青鸾快速步出亭外,继续沿着苏堤北行。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那个人也跟在她身后。她走快,他就走快,她走慢,他也放慢脚步。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三尺多的距离。
“这位兄台。”韦青鸾停住脚步回过头,“花港观鱼是在南边。在下现在是向北走。”
“知道。”那人的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块黑帕子,“但在下刚才只是随口一问。在下并非真的想去看花港观鱼。”
韦青鸾心想,那你想去哪里?干嘛非跟着我?
其实,倘若韦青鸾在苏堤上施展起青云步法全力奔跑,那人大概率是追不上的,但韦青鸾怕自己慌乱中弄丢了百草先生的信,要是被其他人捡到,那就更糟了。
刚好前头有一棵大柳树。走到那棵大柳树旁边时,韦青鸾稍稍一个转身,就从大柳树前绕了半圈,正好绕到那神秘人的背后。
那人见状,便立即回过头来。
两人正好四目相对。
这下韦青鸾确定了,这人绝对不是什么过路人,他就是来找自己麻烦的。
她二话不说,掉头就往南走。如果这人真的是朝廷的人,那她无论如何也要保证祖父和百草先生的安全。还有一点,那就是自己绝对不能让百草先生的信落在对方手里。
那人也施展起上乘轻功,紧紧地跟在她身后。但奇怪的是,这人似乎并不急于捉住她,依旧是她快他也快、她慢他也慢,始终与她保持着三尺多的距离。
根据韦青鸾的估计,这人的轻功身法,大概相当于青云步法第五层的水平。这虽然比不过自己和祖父,但放在武林中也可算得上是一流了。
前方便是“曙林带暝”长廊。韦青鸾干脆在长廊里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那人随即也进了长廊,然后坐在她对面的栏杆上。虽然他是逆着光的,她看不清楚他的表情,但她很确定他就是在盯着自己。
她正想开口质问,那人却先开口了:“韦姑娘。”
果然,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女扮男装,也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却还要装模作样地问一句花港观鱼在哪。
韦青鸾不禁暗暗心惊。
“请问阁下是……”韦青鸾微微一笑,心中却盘算着如何逃脱,“阁下今日所为何事?”
“请韦姑娘放心,在下绝不是朝廷派来捉拿韦姑娘的。”那人似乎看穿了韦青鸾的心思,“在下只是江湖上的无名小卒,久闻韦家轻功大名,因此想要讨教讨教韦家的轻功。”
这个回答倒是令韦青鸾产生了一点兴趣。“哦?阁下想怎么讨教?”
那人眼珠子动了动,黑帕子下似乎是一个微笑的表情:“今日来西湖之前,在下想了三道和轻功相关的试题,准备与姑娘一决高下。三局两胜制。倘若在下赢了,那么在下希望韦姑娘可以将在下引荐给韦老爷子。”
韦青鸾稍微有些犹豫。其实,单比轻功的话,她有信心自己不会输给这世上的任何人。但直觉告诉她,倘若三次都让这人出题,对方可能会想些奇奇怪怪的盘外招让自己输掉比赛。
那人见她沉默不语,便补充道:“当然,倘若韦姑娘怕在下捣鬼,姑娘也可以自己出题。”
韦青鸾想了想,然后笑道:“要是三轮都由我出题的话,那我就算是赢了,恐怕也有些胜之不武。”
那人便笑道:“韦姑娘说的也是。这样,第一轮由韦姑娘出题,后头的每一轮则由前一轮的败者出题。如何?”
这样似乎还挺公平。韦青鸾点头:“好吧。”
“好,韦姑娘请出第一题。”那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韦青鸾环视四周,小瀛洲岛就在百丈开外的水面上。在整个武林中,能徒步趟过这一百来丈的水面的人,不敢说寥寥无几,但也绝对不会超过十人。
而韦青鸾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轮的题我已经想好了。”韦青鸾抬起头,指了指对面的小瀛洲,“不借助舟楫之利,从此处飞到对面的小瀛洲上,且脚踝以上不得碰到湖水。”
“好,姑娘先请。”
韦青鸾收起雨伞,微一提气,莲步轻移,整个身子便如同一只轻灵的水鸟般飞速地掠过了水面,最后稳稳地停在小瀛洲的泥滩上。西湖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
“好俊的身法!”那人鼓掌道,“想来姑娘已经练成了青云步法的第六层。”
韦青鸾心想,这人倒是识货。而且这人与自己之间隔着雨帘,他的声音在百丈之外听来却依然清晰洪亮不刺耳,应当是极为上乘的“传音入密”之术。
韦青鸾也做了个“请”的手势。
令韦青鸾没想到的是,那人并没有立马向着小瀛洲奔过来,而是跳上了“曙林带暝”长廊边的一棵大梧桐树。
那树梢枝条甚是柔韧,他在枝条上轻轻跳了几下,枝条也将他越弹越高,但树枝却始终不曾折断。最后,那人调整跳跃方向,那棵梧桐树便像一只巨大的弹弓,将他整个人弹射了过来。
还可以这样?韦青鸾愣住了。但先前自己出题的时候确实只说过“不借助舟楫之利”,没想到他用了这样的法子。
那人稳稳当当地站在韦青鸾身边。别说脚踝了,他整个人就没碰到过湖水。
韦青鸾正准备认输,却听那人笑道:“适才在下是利用了树枝形变之势,而姑娘这登萍渡水的绝技,靠的全是身法敏捷轻巧,确实比在下更胜一筹。第一轮是在下输了。”
韦青鸾稍稍放心了一些。这人轻功确实不如自己。而且,虽然这人脑筋不笨,想得出拿大树当弹弓加速的法子,但他似乎却并不执着于利用规则漏洞取胜,而是坦然认输。
这人可真有点意思。
“既然如此,请阁下出第二轮的题。”韦青鸾微笑道。
那人点头,然后想了想:“三潭印月可就在左近?”
“正是。”韦青鸾向着东南方向望去,不远处的水面上有三座小小的中空石塔。石塔上还有几处小圆孔,每逢月明之夜,人们在石塔中点燃蜡烛,灯烛与月色映照,再加上湖水中的影子,仿佛有几十个月亮交相辉映,故名‘三潭印月’。
只是此刻正值下午,还是阴雨天,这三座石塔就有些平平无奇了。
“这第二道试题么,就在三潭印月的石塔上。”那人笑道,“咱们去瞧瞧。”
两人沿着小瀛洲的南岸缓缓前行,到了正对着石塔的“我心相印亭”时,那人笑道:“韦姑娘,请看第二题。”
说着,他一跃而起,身子轻飘飘地飞向了其中一座石塔,最后一只脚正好稳稳地定在石塔塔尖,身子只微微晃动。
韦青鸾忍不住拍手喝彩:“好功夫!”
这石塔到“我心相印亭”大约二十丈,论距离自然是不及苏堤到小瀛洲这一百丈的水面。但这一跃也并不容易:那塔尖只有拳头大小,此人飞行速度又相当快,但他还能在足尖碰到塔尖之后迅速稳定重心,单足在塔尖之上站稳。由此可见,这人跳跃时的准头相当厉害。
这场比武有点意思了。韦青鸾搓了搓手,眯着眼睛瞄准了第二座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