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扎什伦布寺
剩下的建筑中,见心斋有原图。
庭院内以曲廊环抱半圆形水池,池西有三开间的轩榭。
斋后山石嶙峋,厅堂依山而建,松柏交翠,环境幽雅。
但是,规模和格局都太小了,这个需要重新策划。
昭庙是一所大型佛寺,全名“宗镜大昭之庙”,乾隆四十五年为纪念班禅六世来京朝觐而修建的,兼有汉族和藏族的建筑风格,有原图。
就整体建筑风格而论,此庙以藏族碉房式为主,以汉式为辅。
主体呈方形碉式,白色条石为基,红色墙身,高厚坚固。
墙体上方四周,间隔设有藏式梯形壁窗,其上部饰以汉式单斜面遮檐。
西藏建筑色彩浓厚,令人如置身西藏山寺之中。
庙中尚有琉璃牌坊和石碑各一,是昭庙重要组成部分。
琉璃牌坊在庙前的石台上,牌坊由黄绿两色琉璃砖装饰,飞檐式琉璃瓦顶,庄严华美。
牌坊上部正中、两面有题额,均为汉藏满蒙四体文,东额为“法源演庆”,西额曰“慧照腾辉”。
石碑在昭庙内院,碑文为昭庙六韵,即三首五言诗,诗中夹注,均为乾隆御笔,亦系汉藏满蒙四体碑文。
昭庙殿顶的瓦是鱼鳞瓦,贴金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异常的壮丽。
裙房,藏传佛教建筑的特有形式,并不鲜见,但西藏和承德等地的寺庙内的裙房都是分散的,只有香山昭庙的裙房是围在一起的。
琉璃窗是汉藏宗教文化的融合,窗的形式是藏式的,但加了汉式的琉璃。
殿内的澡顶,汉式寺庙多为图案,而昭庙采用了藏式的六字真言;还有殿顶的檐兽,彩绘的内容等等都是汉藏文化融合的表现。
玛尼杆,昭庙修缮时采用的四根玛尼杆是长16米的独木制成,气势宏大。
但是,子慕觉得既然要修缮,就建设的更加完美一点儿好了,他决定参考扎什伦布寺和园昭庙的结构,重新布局设计。
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政教中心,其建筑融合了藏区传统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点,将宗教特点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整个寺院占地15万平方米,僧侣房舍57间,所有殿宇房屋共3600间,房舍鳞次栉比。
扎什伦布寺依山势而建,在其四周筑有宫墙,蜿蜒曲折的宫墙与其庄严的庙宇,一同构成扎什伦布寺的神圣之源。
整个寺院坐北朝南,佛教殿宇随山势次第衔接,主体随从错落有致,于不经意间体现和谐对称。
扎什伦布寺的殿堂建筑在突出宗教与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凸显文化底蕴。
在扎什伦布寺中,大经堂是与寺庙共生的最早建筑之一,是整个寺院僧人打坐诵经的主要场所。
整个大殿面积达到600多平方米,大经堂内壁四周,在墙壁上密密麻麻地掏凿出上千壁龛,内部供奉如来佛祖,天王罗汉、各种飞天神女、菩萨造像。
整座大殿内部矗立着48根红木圆柱,托举着巨大的房梁,房梁上垂挂着道道经幡,在室内随着窗外吹进的凉风徐徐飘动。
大殿正中供奉着班禅在此讲经解惑时的宝座,数百年间一直在此停留。
在大经堂左侧,有一大佛堂。
走进殿中,一尊11米高的弥勒佛像坐卧其中,成为大佛殿最醒目的室内陈设。
在大佛殿右侧供奉着两米多高铜制白度母佛像。
大佛堂内部地面以雪山特有的片岩铺就。
大经堂与大佛殿屋顶以传统藏式宫殿形式设计,从中掺杂了中原宫殿飞檐斗拱特征,屋顶瓦片以闪亮的金黄色鎏金覆盖。
在扎什伦布寺内有一座专门供奉清朝皇帝赏赐物品的殿堂,甲纳拉康佛堂,其译注为汉佛堂。
整座大殿内陈设考究,内部珍藏着历代皇帝向班禅赠送的各种佛教器物,经书手谕,册封官印和珠宝玉器。
与汉佛堂紧紧相连的是一座规模较小的偏殿,明清时期朝廷对班禅进行册封时,朝廷使臣与班禅进行秘密会晤就在此殿中进行。
殿中现保存许多皇帝手谕和大幅画像。
在正面墙上,悬挂着乾隆身穿袈裟,收转法轮的画像,下面是皇帝册封时供奉的牌位。
强巴佛殿,是扎什伦布寺里比较宏大的殿宇建筑,因殿内有一尊高近30米的强巴大铜佛而著称。
强巴佛殿上下分为莲花殿、胸部殿、面部殿和冠部殿五层,从大殿攀登到顶层,共有木梯105阶。
整个建筑墙体以条石垒砌而成,条石之间搭配协调缝隙紧密,底部面积862米,随着层数而逐渐收拢。
底下两层楼面内有回廊环绕,每层的四角各铸有铜狮一尊,整体硕大,威武雄壮有力。
强巴佛自底层起,直至五层,面南背北,以端庄姿态俯视整个殿宇,其高262米,肩宽115米,耳长22米,仅眉宇间镶饰的大小钻石就有32颗,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有1400多颗。
整体结构和谐自然,造型优美生动,是巨型雕塑中难得的精品。
此尊大佛耗时四年,共耗费黄金6700两,铜23万多斤,佛像面部以各种珍贵宝石镶嵌,因强巴佛为掌管未来生死之佛,所以在藏区,强巴佛在藏民心中地位尊贵。
释颂南捷大殿总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度为3525米。
这座大殿建筑格局与其他灵塔殿不同,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为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用花岗石砌成,殿墙厚度达183米,能防御八级地震。
整体以藏族宗教风格为主题,借鉴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特色,大殿主体以红色棕色组成,塔顶以藏族屋顶与宗教佛塔形式组合而成,上面鎏金镀银。
整个灵塔高1155米,整体表面镶金包银,灵塔共有三层结构,下层摆放着藏区农牧产品和各种珍贵玉器宝石。
中层摆放着藏传佛教格鲁派佛经著作,以及历代班禅学法心得体会笔记。
历史传承的古代贝叶经,金字经书。
最上层供奉着传世佛像,正中央为十世班禅法体真身,周围安放着各种宗教祭品。
十世班禅大师灵塔面积为253平方米,塔身高1155米,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
共用宝石868个,珠宝24种6794颗,还有大陨石1个、金制护身符13个,琥珀445个。
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是整个扎什伦布寺规模最大的建筑,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
大殿内供奉着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大殿整体规模宏伟壮观,底部一、二层为藏式回廊结构,在中部隆起高塔建筑。大殿整体仍然采用藏式传统建筑表现,以红墙白窗为主体结构,藏式回廊以砖石砌成,映衬出所拱卫灵塔殿的高贵。
灵塔殿内建有高达3317米灵塔,周身以鎏金白银包裹,上面镶嵌着无数珠宝,在灵塔上雕刻出众多佛像,灵塔内安放着五具檀香木匣,里面装载着五至九世班禅遗骸,整个大殿面积广大,四周墙壁绘满了描写着几位班禅生平业绩的壁画。
度母殿又称强巴康,以供奉藏族佛教菩萨度母为主。
整体建筑仍以藏族民族特色为主,大殿结构紧凑高耸,屋顶以佛家曼陀罗鎏金,大殿内有佛塔。
曲康夏为四世班禅灵塔殿,因扎什伦布寺为四世班禅亲自监工建造,所以他的灵塔殿级别高。
灵塔殿整体建筑融合了汉藏宫殿建筑特点。
在其基础及殿堂墙壁是以传统藏式结构筑造,朱红色的墙面与白色门窗点缀,窗下是用白色缎带进行点缀,风吹裙动,煞是美丽。
整个大唐民族特点鲜明。
大殿屋顶以中原传统殿堂屋顶结构建筑,飞檐斗拱衬托大殿的高贵大气。
房顶正中耸立着藏族塔尖造型,整个屋顶以金色覆盖。
四世班禅的灵塔殿,在扎什伦布寺建成之时,面积较小,仅仅只有一层建筑,后来班禅对这座灵塔不断扩建修缮,逐渐增加到四层建筑。
建筑规模的扩大,使信徒对四世班禅更加崇敬,捐献的宝物络绎不绝。
在灵塔大殿内,有高达11米的供奉灵塔,上面缀满了金银珠宝,色彩缤纷。
大殿内抬头仰望,显得整个大殿空旷,数道经幡从上空垂挂,墙壁四周佛像林立,酥油灯点缀其中,使得整个大殿灯光辉映珍宝,殿堂气氛庄重。
措钦大殿位于全寺的中心地带,面阔九间,进深七间,有四十八根柱子,是全寺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
正中为释迦牟尼佛殿,供奉着释迦牟尼镀金佛像。
甲纳拉康意为汉佛堂,这在西藏其它寺院是没有的。
它位于四世班禅灵塔殿西侧,是七世班禅丹必尼玛在乾隆年间所建。
殿内专设一室供奉乾隆皇帝画像原作,像前有一“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位。
汉佛堂内的偏殿是清朝驻藏大臣同班禅会晤时的客厅。
据说过去每逢皇帝传下圣旨,便由驻藏大臣在此佛堂宣读,班禅接旨后,再同驻藏大臣到会晤厅叙谈。
在陈列厅还珍藏着清朝皇室赐给历世班禅的金册金印、玉册玉印等珍品,以及各种礼品,如隋唐时期的古佛、唐朝的9尊青铜佛像、元朝的赤身女度母像、明朝的永乐古瓷,以及罕见的贝叶经、玉石如意、元明织品等等。
对于藏传佛教的知识,子慕是了解的,而且他也亲自雕刻过不少佛像,并且在雕刻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六世班禅一直到十世班禅,在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方面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政府对他们都褒奖有加,这也就是重修昭庙的意义。
那么这次重新修缮,将扎什伦布寺搬出来的意义十分重大,而且,不仅要修,要修的更好。
全部雕像、建筑结构子慕都准备用珍贵木材,卯榫结构来完成。金丝楠、紫檀、黄花梨、阴沉木等材料均一应供之。
简单的一句话,全部木材,整个庙宇不用一丝一毫金属、不用只砖片瓦。
子慕心里已经想好了,将这个工程交给姑父和魏宁他们来完成。
其它的就是绿化和路面了。
绿化以黄栌、五角枫等红叶植物为主,点缀翠柏青松,路面、台阶全用青石条铺成。
这些事情说起来长,实际大家在一起讨论也没用多长时间。
最后,子慕开始发言。
“大家辛苦了,这个方案设置的很好,既接续传承,又贴近现实,可行性也很高。
不过我个人认为,我们要做,尤其是在首都做那就一定要按最顶级的水平来做,做到极致。
因此,个人提出以下建议,供项目组参考”
于是,子慕将自己的想法从头到尾地说了一遍,并且做了十分详细的描述,就这样大家都惊呆了,包括尹玲、姑父都惊呆了。
这是要作死的征兆,这样做下来得多少钱,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工艺能不能保证,物资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