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少年离府
东楚慈幼府的一项规矩,不管是孤儿也好,各家族入府学习的后辈也好,只要是到达了十四岁,必须要离府。
至于离开以后,是进入东楚学院进修也好,进入行伍也好,亦或者是去经商,务农,亦或者是依靠某些能力,为工为匠也罢。
毕竟,慈幼府的存在,就是为了东楚这个国家,输送各行各业的人才。
士军农工商,只要是离府的少年,必然会成为这些行业中的一员。
甲寅年农历腊月初八,一支由二十几名男女少年组成的队伍,蒸汽的,缓缓走出了慈幼府。
他们就是这一年中,最后一批需要离府的少年。
出了府门,所有少年齐齐转身,面向这个生活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地方,郑重的鞠躬行礼。
两鬓略有斑白的张书南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看着面前的二十几名男女少年欣慰的点了点头。
“甚好,希望汝等牢记教诲,成为我东楚不可或缺的人才。”
少年们齐声应和:
“谨遵先生教诲!”
话毕,所有人分散离去,早在离府之前,大部分少年都已经决定好要在未来走哪一条路,干哪一行。
人群逐渐散去,只留两名少年还站在原地,看着相处十年的同窗全部离去,站在右侧的少年忽然轻笑道:
“郎子,就剩下你自己还没做出决定了,你和我一起去东楚学院吧。”
十年的时间一晃而逝,当年进入慈幼府的姐弟三人,已经成为了少年少女。
戚舒悦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离开了慈幼府,不同于其他同期少女,戚舒悦这位水师将军的女儿,当朝太尉的孙女,选择继续进修,两年前就进入了东楚学府,主修军事。
东楚的子民,崇尚人人皆为才,不管是男女都有资格选择自己的未来。
也是中土七国中,唯二的拥有女兵、女将的国家。
两年前戚舒悦离府,今天也轮到比她小两岁的秦朗和戚继伟离府了。
站在左侧的少年,轻轻紧了紧身上的包袱,闷声道:
“继伟,我想进军营。”
戚继伟惊讶道:
“进军营?现在就进?”
“不行!你现在进军营,以后最多就能当一名校尉,不过是下级军官罢了,在朝堂上属于不入流的存在!”
“你先不要做决定,马上到了年关,等父亲回京述职,你和父亲好好商量商量。”
“他说的没错!”
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张书南走下台阶,来到了二人身后。
“秦朗,你的天赋、能力在这一期离府人员中,都是最佳的,如果现在就进入行伍,将会是对你自身天赋能力的浪费。”
“我建议你去东楚学院深造三年,三年后你的起点必然会比现在的选择要高!”
秦朗回过身,恭敬的抱拳行礼:
“副院长!”
张书南微微颔首,轻拍秦朗肩膀:
“我教过你们,打铁还需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工。”
“以你如今的能力和实力,进了军营也不过是一名马前卒罢了,不如深造以后,增强自身的能力,直接成为行伍中的一位军官啊。”
“我相信,你义父也会让你选择进修的。”
秦朗微微躬身:
“小子受教,此次年关,我再和义父探讨一番。”
张书南轻笑着摇头:
“去吧,你们戚府的人过来了。”
这些年中,每到慈幼府的沐休日,戚府都会有马车来接姐弟三人回家。
不过,这姐弟三人也都是低调的性子,基本都会等所有同期学子离去后,才会登上自家马车。
同样的,不等所有学子回府,他们三人也会提前回来。
待和张书南告别后,秦朗和戚继伟登上了自家的马车,这一路上戚继伟都在给秦朗摆明利害,依旧不死心的想让秦朗和自己一起进入东楚学府深造。
“好了,我听你的便是,不过我也想听听父亲的建议。”
秦朗被逼无奈,只得暂时答应了戚继伟的提议,只是他自己的心里,还是不曾放弃进入军营的想法。
戚府的马车渐渐远离慈幼府,秦朗看着那渐渐远离的慈幼府大门,心里充满了不舍,生活了十年的地方,这里比戚府更加让他有家的感觉。
腊月二十三,东楚四洲的各驻军主官纷纷回到郢城述职,东海水师都督,从二品水师将军戚长宇也带着自己的亲兵队进了郢城的南门。
“将军,我们要先去王宫还是?”
亲兵队正戚安问了一句。
戚长宇长出了一口气,满脸疲惫的看了看天色:
“先回家,这个时候了,不适合入宫。”
戚安顿首,轻轻挥了挥手,训练有素的亲兵队伍跟在戚长宇身后,缓缓的走向戚府。
老话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不同于平民百姓家庭,身为东楚权力巅峰的那些人,在小年这天还留在楚王的御书房里,彼此间争论不休。
“既然要征讨倭寇,那就不应该让咱们东楚独自面对,中原大陆上的几个国家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太傅项公明义正言辞,反对了太尉戚文朝的提议。
戚文朝叹气道:
“那又有什么办法?七国争雄的局势,各有各的小心思,谁会放下嫌隙,援助咱们?”
太师曹尚武对着楚王躬身道:
“臣以为,太傅的观点最为合理,既然要远征倭寇,那就应该让中原七国团结一致,能出兵的出兵,不能出兵的提供一定的资源。”
“戚太尉,您的说法也是对的,中原大陆上,七国之争已然延续千年,相互间积累的仇恨也延续到了现在,哪怕是暂时的放下了仇恨,也难以保证完全放下嫌隙,在这个时候难保没人在后面扯后腿。”
“不过,我还是赞成太傅的观点,仅凭咱们东楚一国之力,很难保证顺利东征。”
戚文朝皱着眉头,目光扫视了一圈有资格站在这个圈子里的所有人,无奈的摇了摇头。
倭寇之乱,早已成为了东楚的一块心病,三代楚王都有东征的想法,碍于中原大陆上的形势,东征的计划一拖再拖。
“长宇回来了吗?”
楚王项城揉了揉眉心,疲惫的问了一句。
戚文朝躬身道:
“按照长宇的汇报,他近期应该是在东海疆域练兵,距离比较远,不过今天不到明天也差不多了。”
楚王微微颔首,目光看向太师曹尚武:
“为礼呢?也差不多该到了吧?”
曹尚武行礼回道:
“正在路上,他同样在南海练兵,比起长宇距离王都更远。”
楚王默默点头,沉吟片刻后道:
“东征倭寇已成必然,但此时两位水师都督都没在郢城,你们三人在此争论不休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需要知道如今水师将士的实力,同样也需要两位水师都督阐述自己的看法。”
“东楚的水师能否经受战争的考验,咱们这些坐守朝堂的人都不明了,东征的计划没有能力完善。”
“又一年了啊,两支水师队伍,已经在海上训练了两年整,但是否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