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落帷又逢春 > 第29章 初到江南

第29章 初到江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窗外,一大一小的身影紧紧相拥,呜咽声消散在这蔓延的山中。

    这一夜,终究无眠。

    六月,暖风拂面花自香,流水潺潺木林茂。

    大清早,杨氏指挥着顺心,顺意轻手轻脚的搬东西,不想扰了村中百姓。

    陈延卿让她们去江南,不是岭南不安全,而是作为陈家人,才躲不过腥风血雨。

    杨氏不想张扬,深深环顾一圈住了八年的地方,将钥匙交给赵伯,红着眼眶吐出一口气:“走吧!”

    一直沉默不语的阿菓直到马车行驶,才探出身来,紧紧盯着后山的方向,怀中抱着灵智师太给她的小包袱,泪眼模糊中,好像见到一着僧袍的人影,拼了命的挥手。

    灵智师太看着山下渐行渐远的马车,终是落了一滴泪下来,打进泥土里,像一朵开出来的花。

    从岭南到江南的苏州,路途实属遥远。快马加鞭地赶路也得大半个月。

    赶车的车夫叫大亮,是赵伯挑好的人,三十多岁,生的憨厚老实,留着一把硬茬茬的络腮胡子。

    阿菓对路上的一切见闻都好奇不已,大亮叔早年走南闯北,哪里的方言和民俗都了解些,阿菓时常问东问西。

    看着探出马车的阿菓,杨氏不由训斥道:“女娃儿家的,在马车上恨不得将身子都探出来,像什么样子?”

    阿菓闻言,端坐回马车,脸上有一丝怀念,极其认真地对着杨氏道:“娘,师父说我自小没出过岭南,是个见识极短的。这路上的所见所闻,能令我开开眼界。

    到了舅舅家,更是要多听多看,少做少言。这样才能学到东西,也省得让别人笑话。”

    杨氏愕然,挥挥手,由了阿菓的意。

    半晌后,杨氏才对旁边的郝嬷嬷低声庆幸道:“让阿菓拜灵智师太为师,怕是我这辈子做的最对的决定。”

    郝嬷嬷握住杨氏的手,笑道:“是阿,她是真心实意地为阿菓打算,也把阿菓教的极好!”

    杨氏又吩咐大亮叔:不着急赶车,确保平安即可。让阿菓好好看,好好听。

    阿菓十分欢喜,干脆换了身短衫,将头发绑起,扮作少年模样。与大亮叔同坐在马车前室板上。

    一行人不紧不慢,走了一个多月才到了江南的交界。

    虽是交界处,可也繁华热闹,街边商户不绝,男子身上带钩配饰花样百出,女子则更是精致,妆面各有不同,簪花首饰更是阿菓连见也没见过的。

    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凑在一起说话儿。阿菓听了一耳朵,看像大亮叔,问道:“她们说尼阻,土巴拉子是什么意思?”

    大亮叔笑笑:“这些都是骂人的话儿,说人恶心老土。”

    阿菓觉得有趣,却也不敢模仿。再过几天便到了苏州,到时候她就得乖乖回马车里去。

    杨府正红朱漆大门缓缓打开,顶端悬挂着金丝楠木的匾额,一众人从门中走出。

    为首的男子面容与杨氏有几分相似,气质端稳沉静。旁边的贵妇人,雍容典雅,一张圆脸透出几分喜意。

    余下的几个都是些十几岁的少爷,小姐。

    大约一刻钟后,三辆青布马车缓缓而来。

    杨氏被顺心搀扶下车,为首的男女二人上前相迎。

    看着久违的亲人,杨氏忍不住红了眼眶:“哥哥,嫂嫂”

    杨韦安抚道:“这些年苦了你了!”

    一旁的李氏握着杨氏的手,泪眼婆娑:“天可怜见的,总算回家了。”

    阿菓知道这必然是自己的舅舅,舅母。恭敬的上前行礼。

    杨韦抚着阿菓的小脑袋,感叹:“阿菓都这么大了!”

    李氏忙招呼众人:“快别站着了,有话咱们回府慢慢说。”

    一行人入府,阿菓不敢大意,后背直挺,端着步子,却不动声色观摩园内古木参天,怪石嶙峋,亭楼流水,一雕一刻都精致不凡,不由暗暗乍舌。

    到了前厅,更是恢宏大气。待众人落座,阿菓扬起一抹笑意,款步姗姗上前,对着杨韦夫妇低头行礼,全然没有一丝差错。

    李氏惊诧阿菓的仪态,笑意盈盈的送上一枚金镶玉的平安锁扣。

    阿菓笑着道谢,又后退几步,施施然的回到座位。

    李氏不由夸赞:“妹妹,你把阿菓可交的极好,瞧瞧这规矩做的极好。”

    杨氏心中得意,却摆摆手:“是阿菓拜了一位山上的师父,我可不敢居功。”

    阿菓想起灵智师太有些思念,又在心中感叹:师父是元家嫡女,又在宫中陪伴元后,规矩礼仪都刻在骨子里,自己不过学了十分之一罢了。

    李氏又使了个眼色,两个身材颀长,面容俊秀的少年上前给杨氏行礼:

    “侄儿,杨涌,杨深,见过姑姑”

    杨氏让郝嬷嬷拿出两台刻着福寿石的端砚曾与:“想当初你们两个每次上京,都与振麟一同玩闹。一转眼,都这么高了。”

    杨韦却摇摇头:“他们两个哪里如振麟一般,小小年纪就上阵杀敌。”

    杨氏看着嫂嫂的脸色,自谦道:“哪里就如哥哥所说,将来我们涌哥儿,深哥儿都是状元,榜眼之才。”

    杨氏看着人群,忽而发问:“怎么不见萍儿姐?”

    提到唯一的嫡女,李氏心中感念又自豪:“她夫家庶弟娶亲,实在忙不过来,明儿就来拜见你。玉儿,你们还不快来拜见你姑姑!”

    杨玉带着身后两个姑娘依次拜见杨氏,阿菓暗暗观察,杨玉文静清丽,一身藕色金绣莲花襦裙,眉眼之间有淡淡傲色。

    身后的两个姑娘,一个身着粉红牡丹裙,些许美艳,眉目骄纵。

    另一个穿青绿长裙,低眉顺眼,清秀有余,却有些胆怯。

    “杨玉,杨秀,杨怡拜见姑姑。”

    杨氏笑着应下,每人送了一对金镂翡翠玉镯。

    阿菓也起身与表亲兄姐,一一见礼。

    吃了晚宴,李氏对着杨氏笑道:“知道你们要来,我便早早将你原来住的世安苑收拾出来了。”

    杨氏很是满意,世安苑是她未曾出阁时的院落,不曾有旁人居住。

    李氏又送了几个丫头伺候杨氏母女二人。

    回到世安苑,杨氏看着一草一木都与出嫁时无异,甚是怀念。

    收拾妥当后,杨氏本想与阿菓说一说杨府的状况,但阿菓看杨氏劳累一天,便拖到明日。

    阿菓回了房,屋中摆设无一不精,样样俱全。

    看着桌前几个少爷,姑娘送来的礼品,打开锦盒,一一细看。

    二姑娘杨玉,送了一只羊脂和田玉的簪子。

    三姑娘杨秀送了一对珍珠耳裆。

    四姑娘杨怡则送了一柄绣喜鹊枝头的团扇。

    阿菓摸着绣面,绵密精细,又想起在前厅杨怡随身携带的针线包,便知道团扇是她亲手所绣。

    顺心带着李氏送来的三个丫鬟,进来给阿菓见礼。

    阿菓忽然想到一计,也不怎么理睬三个丫鬟,只细细的看着手中的礼品。

    果然一个身着绿衫的丫头,面露鄙夷之色。

    阿菓淡淡开口:“你们叫什么名儿?”

    “奴叫采莲。”

    “奴叫红儿”

    “奴叫碧云”

    阿菓心中好笑,原来绿衫的丫鬟叫碧云。便将她独留了下来。

    碧云心中有些打鼓,不知道阿菓为何独留了她一人。

    阿菓抚着团扇,笑道:“你看这团扇好看嘛?”

    碧云松了口气,看来这表小姐确实还是小孩子,好糊弄:“四姑娘擅长针线,自然是好的!”

    阿菓又拿起那根羊脂和田玉簪子,问道:“那这个呢?这是二姐姐送我的。”

    看着阿菓人畜无害的面容,碧云不禁得意道:“表小姐不知,二姑娘养在夫人膝下。夫人除了大姑娘和两位少年,最疼惜二姑娘。”

    阿菓面露懵懂:“这是为何?”

    碧云越说越起劲儿:“二姑娘的生母是夫人的陪嫁丫鬟,被抬了姨娘后,还是照样伺候夫人。夫人自然多疼些二姑娘。三姑娘的生母冯姨娘得宠,却也比不过二姑娘。四姑娘生母佟姨娘,不得老爷看中,连三姑娘都比不上。”

    阿菓点点头,看着两个表哥送来的孩子家玩的玩意儿,觉得没意思:“你帮我把这些收起来吧!”

    碧云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得了表小姐的青睐,一脸谄媚:“奴婢一定收好,表小姐放心。”

    阿菓打了个哈欠,叫顺心进来伺候洗漱。

    一夜好眠,阿菓醒来是还恍惚身处灵智师太的禅房。看清周围后,心中猛的失落。

    不由得摸着床头的包裹,这是灵智师太给她的。仿佛还存留着那清幽的檀香气息。拍拍脸颊,自言自语道:“阿菓你可要争气一点!”

    在院中打了一套八段锦,阿菓便回房洗漱,顺心在镜子前想给阿菓梳头。

    阿菓轻轻拦住:“叫碧云来梳。”

    顺心闻言有些委屈,阿菓见状将顺心,顺意叫到面前,低声道:“这儿终归不是自己家,我们对府中情况不熟悉。还是低调为好,碧云人蠢话多,你们两个多跟她亲近套话。”

    顺意点点头:“小姐,昨日我打听过采萍是杨夫人乳母秦嬷嬷的小女儿。”

    阿菓知道顺意,做事严谨稳重,不会出错。“先去叫碧云吧,晚些时候再说话儿。”

    碧云拿着篦子乐不可支,赞道:“表小姐,您这头发可真好。奴婢会梳的发髻可多了,您想要什么样儿的?”

    阿菓笑着:“就双丫髻吧,我喜欢。”

    心中却想到灵智师太的话:初来乍到,孩子的模样才让人最疏于防范。

    杨氏换了一身黛紫祥云罗裙,头戴金丝珐琅凤尾簪,显得贵气十足。如今陈延卿在外平定战事,是有功之臣。杨氏回了娘家,自然不能如在岭南一般。

    阿菓收拾妥当前来敲门,杨氏招呼阿菓进来看,又叫下人们出去。好让母女俩说话儿。

    不待杨氏开口,阿菓便凑在耳边将昨夜之事交待的一清二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