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笔记)no第章3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1、叙述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生物学发展的意义。
答: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38年发表了著名论文“论植物的发生”,指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万发表了名为“显微研究”的论文,明确指出动物及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1858年,德国医生和细胞学家微耳和提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而不能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1880年,魏斯曼更进一步指出,所有现在的细胞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一个共同祖先,是进化而来的。
细胞学说的内容: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活性,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3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产生;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细胞学说对生物学发展的意义:1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物世界(动、植物)有机结构多样性相统一,从哲学推断走向自然科学论证。2细胞学说为进化论奠定了生物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被公认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2、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答: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没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内含有细胞质和拟核,外面包有质膜,多数在质膜外还有一层坚固的细胞壁,保护细胞并维持一定的形状。
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细胞内有膜把细胞区分成了许多功能区。最明显的是含有单位膜包被的细胞核,此外还有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复合体等。
3、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答:细胞核由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等部分组成。
核被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着核糖体,内外膜联合形成的圆形小孔是核孔。核膜是细胞核、质之间的屏障,控制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2核仁是折光率强的致密匀质无膜包围的球形结构,中央为纤维区(染色质细丝),周围是颗粒区(核糖体前体)。核仁合成核糖体rna(rrna);制造核糖体亚单位。3核基质:核膜内核仁的纤维网架结构,核基质是细胞核的骨架,并为染色体的代谢活动提供附着。4染色质,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rna组成。染色质是细胞遗传物质的载体。
细胞核由两个主要功能:1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保持细胞世代间的连续性(遗传);2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控制细胞的活动。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代谢、生长和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4、能否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看到染色质?
答:真核生物的染色质在核基质里,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也含少量rna和非组蛋白。染色质含有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酸性物质,采用固定染色技术,用碱性染料染色,可在光镜下看到细胞核中许多或粗或细的长丝交织成网,网上有较粗大、染色更深的团块。那些细丝状的就是常染色质,团块就是异染色质。
用实验手段将细胞核涨破,使其中染色质流出并铺开,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染色质成串珠状的细丝。小珠称为核小体,其直径约为10nm,核小体之间以15—25nm的细丝相连。核小体的核心部分由8个或4对组蛋白分子所构成(h2a、h2b、h3和h4各2个),dna分子链缠绕在核小体核心的外周。组蛋白h1在核小体核心部分外侧结合dna,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一个核小体上的dna加上一段连接dna共有200个碱基对,构成染色质丝的一个单位。
5、试述核仁的结构有哪些特点?具有什么功能?核仁与蛋白质合成之间有些什么关系,物质如何转运?
答:核仁是细胞核中球形或椭球型结构。由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的一定片段构成,这一片段称为核仁组织者。核仁就是位于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的周围的。核仁富含蛋白质和rna分子。如果将核仁中的rrna和蛋白质溶解,即可显示出核仁组织区的dna分子,这一部分的dna正是转录rrna的基因,即rdna所在之处。
核仁是rrna基因存储,rrna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
蛋白质合成旺盛、活跃生长的细胞,如分泌细胞、卵母细胞的核仁大,可占总核体积的25。不具蛋白质合成能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休眠的植物细胞,其核仁很小。
rdna转录合成rrna,加工成熟后与来自细胞质的蛋白质结合,进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核糖体小亚单位成熟较早,大亚单位成熟较晚。两个亚单位分别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才能形成功能单位。
6、什么是细胞的内膜系统?简述它的组成、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答:内膜系统指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或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包括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膜。
功能:扩大膜的总面积,为酶提供附着的支架,如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都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将细胞内部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各种生化反应所需的独特的环境 。
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中间还与许多细胞器膜相连,其内质网腔还与内外两层核膜之间的腔相通,从而使细胞结构之间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整体;此外,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细胞膜,还可以相互转化。由此可见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7、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为什么称其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答:线粒体是由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囊状细胞器,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内外两层膜之间有腔,充以液态的基质。基质内含有三羧酸循环所需的全部酶类,内膜上具有呼吸链酶系及atp酶复合体。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线粒体机制中还含有dna分子和核糖体。dna是遗传物质,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所以,线粒体有自己的一套遗传系统,能按照自己的dna的信息编码合成一些蛋白质。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约有10就是由线粒体本身的dna编码合成的。线粒体有自身的dna和遗传体系,表现为母系遗传,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8、线粒体可能的祖先是需氧细菌,为什么 ?
答:线粒体遗传体系具有许多和细菌相似的特征:1dna为环形分子,无内含子;2核糖体为70s型;3rna聚合酶被溴化乙锭抑制,不被放线菌素d所抑制;4trna、氨酰基—trna合成酶不同于细胞质的;5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酰基trna是n—甲酰甲硫氨酰trna,对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氯霉素敏感,对细胞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不敏感。
9什么叫细胞骨架?试详述其结构和功能。
答:细胞骨架是由3种蛋白质纤维:微管、微丝和中间丝(中间纤维)组成的支架。
微管是直径25nm的中空长管状的纤维,由微管蛋白组成。每一微管蛋白分子都是由α—和β—微管蛋白组成的异源二聚体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长丝状管形蛋白质聚合物。微管有聚合和解聚的动力学特性,维持并改变细胞的形状,也是细胞器移动的轨道。
(2)微丝,又称肌动蛋白丝,是实心纤维,直径4—7nm。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由肌动蛋白组成,肌动蛋白由哑铃型单体相连成串,两串以右手螺旋形式扭缠成束。产生张力形成三维网支持细胞的形状,有运动的功能,与细胞质流动有关。
(3)中间丝是介于微管与微丝之间的纤维,直径8—10nm。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由几十种蛋白质构成,在维持细胞形状、固定细胞器位置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控制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细胞分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0、秋水仙碱和紫杉醇对微管的作用不同,但是均可作为抗癌物质,为什么?
答:秋水仙碱结合到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上,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可破坏纺锤体结构,使细胞停留在分裂期抑制有丝分裂。紫杉醇促进微管装配,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紫杉醇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内的微管聚合以及稳定已聚合的微管,导致细胞内大量微管聚集,进而干扰细胞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停止分裂。
它们以细胞微管蛋白为作用靶点,抑制微管蛋白聚合或解聚,达到抗癌目的。
11、简述细胞连接的类型及各类连接的结构特征。
答:脊椎动物的细胞连接主要有3种类型,即桥粒、紧密连接和间隙连接。
皮肤、子宫颈等处上皮细胞之间牢固的连接,在电镜下成纽扣状的斑块结构,即是桥粒。桥粒与细胞质溶胶中的中间纤维相连,使相邻细胞的细胞骨架间接地连成骨架网。脑血管的内壁相邻细胞之间细胞膜紧密靠拢,两膜之间不留空隙,完全封闭了细胞之间的通道,使细胞层成为一个完整的膜系统,从而防止了物质从细胞之间通过,这种坚固的结构即是紧密连接。最多的是间隙连接:两细胞之间有很窄的间隙,贯穿于间隙之间有一系列通道,使两细胞的细胞质相通。离子和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于1000的小分子物质,如蔗糖以及amp、adp、atp等迅速运输,在细胞通讯、细胞间相互协同方面十分重要。
植物细胞有坚固的细胞壁,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连接方式。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深入细胞壁上的孔中,彼此相连,两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也彼此相通,连成一片,为水分子以及小分子物质提供共质体运输途径。
12、叙述生物膜的结构及其功能。
答: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质膜在分子结构上都是一样的,它们统称为生物膜,厚度一般为7nm—8nm。生物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以非共价键组合装配而成。生物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或称脂双层。脂双层的表面是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内部是磷脂分子疏水的脂肪酸链。脂双层有屏障作用,使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脂双层中还有以不同方式镶嵌其间的蛋白质分子,生物膜的许多重要功能都是由这些蛋白质分子来执行的。有的蛋白质分子和物质运输有关,有的本身就是酶或重要的电子传递体,有的是激素或其他有生物学活性物质的受体。有两大类膜蛋白:内在蛋白和周边蛋白。内在蛋白都是以其疏水的部分直接与磷脂的疏水部分共价结合的。它们大多是两端都带有极性的,因而大多是贯穿膜的内外,两个极性端则暴露于膜的表面。也有些内在蛋白只是部分的插入脂双层,只有一端是亲水的,暴露在膜外。周边蛋白不与磷脂分子的疏水部分直接结合,它们只是以非共价键结合在固有蛋白的外端上,或结合在磷脂分子的亲水头上。除了脂类和蛋白质以外,细胞膜的表面还有糖类分子,称为膜糖。膜糖大多和蛋白质分子相结合成为糖蛋白,也可和脂类分子结合而成糖脂,与细胞识别有关。
13、阐述细胞质膜结构的重要功能。
答: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等。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6物质转运: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功能实现的。
14、试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1972年,美国科学家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一个具有流动性的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插入其中。脂双层的表面是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内部是磷脂分子疏水的脂肪酸链。脂双层有屏障作用。同磷脂的内外表面相连的蛋白称外在蛋白,脂双层内部的蛋白称内在蛋白,内在蛋白可能包含于脂双层内部,可能露出于脂双层的内或外表面,大的内在蛋白还可能跨越脂双层。蛋白质在脂类介质中的部分倾向于富含疏水氨基酸,这就使得蛋白质与其周围的介质可最大程度的相互作用;相反,外周蛋白倾向于富含亲水基团,这样可促进其余周围环境及离子的相互作用。膜具有流动、镶嵌的特点。
15、简述膜蛋白的主要功能
答: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膜蛋白可分为两大类:膜内在蛋白质和膜外在蛋白或称膜周边蛋。
膜蛋白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有些膜可作为“载体”而将物质转运进出细胞。有些膜蛋白是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专一受体,如甲状腺细胞上有接受来自脑垂体的促甲状腺素的受体,在信号转导中起作用。膜表面还有各种酶,使专一的化学反应能在膜上进行。细胞的识别功能也决定于膜表面的蛋白质,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能和特异的抗体结合。膜蛋白还有胞间连结、将细胞骨架与胞外基质连接的功能。
16、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请叙述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答:g蛋白是一类能与gtp结合的蛋白质,松散的连接在质膜的胞质侧,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当g蛋白α亚基与gdp结合,处于关闭态;当胞外配体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导致受体胞内结构域与g蛋白α亚基偶联,并促使α亚基结合的gdp被gtp交换而被活化,即处于开启态,从而传递信号。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其作为一种信号通路和激素受体,能够接受信号,且能参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传递过程包括1配体与受体结合,受体活化g蛋白;2g蛋白激活或抑制细胞中的效应分子;3效应分子改变细胞内信使的含量与分布,细胞内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分子,从而改变细胞的代谢过程及基因表达等功能。
17、什么是细胞通讯?g蛋白偶联受体在通讯中作用,从肾上腺素调节细胞内糖原水解为例阐述。
答:细胞通讯是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以肾上腺素调节细胞内糖原水解为例,肾上腺素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使偶联的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催化atp分解为camp何焦磷酸。camp使蛋白激酶活化,蛋白激酶可活化磷酸化酶激酶,后者再激活磷酸化酶,使糖原分解。经过多级的级联放大,信号被放大了300万倍。
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
g蛋白偶联受体在通讯中启动信号接受过程,把信号从受体上传递到细胞内发生专一的响应。
18、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大小在哪一范围内?怎样理解细胞的大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答:典型的原核细胞的平均大小在1—10μm之间,细菌类的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直径只有100nm。而真核细胞的直径平均为3—30μm,动、植物细胞一般为10—100μm。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如人、牛、马、鼠、象的肾细胞、肝细胞的大小基本相同。参天大树和丛生灌木在细胞的大小上并无差别;鲸的细胞也不一定比蚂蚁的细胞大。因此,生物个体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细胞必须维持合适的表面积、体积、细胞靠表面接受外界信息,与外界交换物质。表面积太小,这些任务就难以完成。
19、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1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2所有细胞都含有2种核酸,即dna和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3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存在于一切细胞内。4所有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20、简述核孔的作用。
答:核质交换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生物大分子的核质分配主要是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完成的,需要消耗能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且是双向的(即核输入与核输出)。转录产物rna的核输出,转录后的rna通常需加工、修饰成为成熟的rna分子后才能被转运出核。
21、为什么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位于中心位置?
答:真核细胞都有完整的细胞核。细胞核在细胞的代谢、分化和生长中都有重要作用。细胞核是参与细胞繁殖的重要细胞器。在细胞的生活史中,细胞核指导细胞的代谢活动,决定细胞最终的状态。细胞核指导合成的重要蛋白质经内质网通道运输到细胞质中,组成核糖体的基础物质也是在核仁中合成、储藏并输送到核糖体的。遗传物质(基因)主要是位于核中,所以细胞核可说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这些重要功能使得它应最大程度的受保护,而处于细胞内的中心位置恰恰可提供这样的保护,这样的排列也使细胞更适应环境,并更好的存活。
22、叙述细胞核的功能和意义。
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的调节中心。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细胞核是遗传物复制的场所。细胞核中包含着携带细胞全部基因组的染色体。绝大多数遗传信息贮存在细胞核中,rna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它成为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3、试述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答:内质网是细胞质中以膜为基础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与核膜、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在发生和功能上相互联系,构成了细胞的内膜系统。根据内质网上是否具有核糖体,可分为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两种,光面内质网通常为小囊和分支管状,无核糖体附着,是脂类合成和代谢的重压场所,它还可以将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和脂类运到高尔基体。糙面内质网膜上附着颗粒状的核糖体,通常为平行排列的扁平囊状。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糙面内质网是核糖体与内质网共同组成的复合机能结构,并可与核膜相连,在蛋白质合成与运输方面起重要的协同作用。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是相通的,因此管腔中的蛋白质和脂类能够相遇而产生脂蛋白。官腔中的各种分泌物质都逐步被运送到光面内质网,然后内质网膜围裹这些物质,从内质网上断开而成小泡,移向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加工排放。
高尔基体是一些聚集的扁的小囊和小泡,它是内质网合成产物和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场所,最后形成分泌泡将分泌物排出细胞外。这涉及到部分膜结构从内质网上脱离后,形成转运泡,它们并入高尔基体的形成面(又称顺面),即面向内质网的一面;高尔基体面向细胞膜的一面成为反面,它又可以不断向细胞膜产生和派送分泌泡和转运泡。高尔基体还具有合成多糖的功能。
溶酶体由高尔基体的外侧出芽形成,为单层膜小泡。内含60种以上的酸性水解酶,可催化蛋白质、核酸。脂类、多糖等生物大分子分解,消化细胞碎渣和从外界吞入的颗粒,是细胞内行使消化功能的一种细胞器。
24、动物细胞有哪几种膜围绕形成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和核膜都是动物细胞有膜围绕形成的细胞器,统称为生物膜结构体系。
膜结构体系的基本作用是为细胞提供保护。质膜将整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保护起来,并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核膜将遗传物质保护起来,使细胞核的活动更加有效;线粒体的膜将细胞的能量发生同其他的生化反应隔离开来,更好的进行能量转换。膜结构体系为细胞提供较多的生物膜表面,使细胞内部结构区室化。由于大多数酶定位在膜上,大多数生化反应也是在膜表面进行的,膜表面积的扩大和区室化使这些反应有了相应的隔离,效率更高。
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脂质、各种分泌物质,由内质网膜围裹,从内质网上断开而成小泡,移向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加工排放。溶酶体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溶酶体的酶合成之后不仅立即被保护起来,而且一直处于监护之下被运送到溶酶体小泡。这样膜结构体系又为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提供了特殊的运输通道,保证了各种功能蛋白及时准确地到位而又互不干扰。
25、简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
答:叶绿体的主要功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的细胞结构成为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可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双层膜包被,内部有由单层膜围成的圆盘状的类囊体,类囊体平行的相叠,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称为基粒。在基粒之间,有基粒间膜(基质片层)相联系。除了这些以外的其余部分是没有一定结构的基质。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26、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纤维素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是怎样与各自行使的生物功能相关联的?
答: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其结构特点是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含n碱或醇构成的亲水头和由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尾。磷脂的两亲性质是构成细胞膜骨架的基础,与细胞膜的形成、结构和特性有关。在生物膜中磷脂的亲水头位于膜表面,而疏水尾位于膜内侧。磷脂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与细胞膜的屏障作用。物质运输功能相关联。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足协恒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这种葡糖糖的多聚体,形成不分支的链,许多平行的链以氢键联系,数千条合在一起,形成原纤维,与多糖、蛋白质组合形成坚硬的保护层,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保护植物细胞并维持其形状,行使支持和保护的功能,同时还能防止细胞吸涨而破裂,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27、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异同点。
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单位,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膜结构相同。细胞质都有核糖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植物细胞的典型结构与动物细胞相比,有几点不同: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2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3植物细胞有中央液泡,动物细胞没有中央液泡。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和rn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28、脂类、小分子以及非极性颗粒进出细胞相对容易,由此我们认识到细胞膜有什么特征?
答:脂溶性的物质很容易透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小分子进出细胞相对容易,可知膜上还具有贯穿脂双层的蛋白质通道,供这些物质通过。膜的外表面是极性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非极性颗粒更易于跨膜,因为极性物质易于膜的极性区相互作用。由此我们认识到细胞膜的结构特征表现为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生理特征表现为选择透过性。
29、将人与鼠细胞融合,混合体系在不同时间内取出,用固定剂杀死,然后将鼠细胞表面荧光抗体加入,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哪些现象?
答:将鼠细胞表面荧光抗体加入人与鼠的融合细胞,抗体和小鼠细胞的表面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荧光。较早取出的混合体系,细胞开始融合,荧光仅出现在融合细胞一侧,随后的混合体系荧光逐渐在融合细胞表面分散,最后的混合体系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荧光平均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
30、将碘液滴到新鲜洋葱鳞茎表皮细胞上,在光镜下可看到什么?
答:在低倍镜下,可见洋葱表皮细胞略成长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内有一圆形或扁圆形的细胞核。稀碘液染色换高倍镜观察,可见细胞最外面为棕黄色细胞壁所包围,细胞壁以内是着色较浅,近于透明的细胞质。细胞质内有一个或几个,或大或小的透明的液泡,在细胞中央或靠近细胞壁,有一细胞核,核内有染色成棕黄色的核仁。细胞质外围有一薄层细胞质膜,在生活细胞中不易分清。
31、列举几种观察活细胞结构的光学显微镜技术。
答:1相差显微 用环状光栏代替可变光栏,用带相板的物镜代替普通物镜,这些特殊装置能使活细胞或未染色的标本中各部分的折射率或厚度的微小差异,产生相位差,然后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的原理,把相差变成振幅(明暗)之差,使人的肉眼能够辨认出来。
2暗视野显微:暗视野法的主要部件是暗视野聚光镜。使用时须先用明视野聚光镜把库勒照明系统调整好。换上暗视野聚光镜时,要把载玻片移开,将浸没油滴在聚光镜顶部,再把样品载玻片搁在物台上,浸没油滴便充填在两者之间,这种聚光镜须与装有可变光阑的100x油镜配用。
3紫外荧光显微:是用紫外光激发荧光来进行观察的显微镜。某些标本在可见光中察觉不到结构细节,但经过染色处理,以紫外光照射时可因荧光作用而发射可见光,形成可见的图像。
4扫描纤维:是成像光束相对于物面作扫描运动。
32、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相互通讯的方式有哪几种?并说明其基本过程。
答:细胞可以分泌一些化学物质—蛋白质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至细胞外,这些化学物质作为化学信号作用于其他的细胞(靶细胞),调节其功能,这种通讯方式称为化学通讯。化学信号根据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化学信号和水溶性化学信号两大类。所有的化学信号都必须通过与受体结合方可发挥作用,水溶性化学信号不能进入细胞,其受体位于细胞外表面。脂溶性化学信号可以通过膜脂双层结构进入胞内,其受体位于胞浆或胞核内。
化学信号转导途径的基本过程包括3个阶段:信号接受、信号转导和响应。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使受体分子发生形状上的改变,一个受体活化另一个受体,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细胞对信号做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