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许满仓来学校演讲了
有时候迟到是一种特权。
演讲下午两点半开始,我们打完球,连脸上的汗都没擦,二点十五就到了明德大礼堂。
这是学校最大的屋子,能装一千人。礼堂外的横幅上写的是:“热烈欢迎投资家许满仓先生莅临演讲!”
我们一边往里走,一边笑这个土得掉渣的名字。刚坐下,赵部跑过来说,许总的车在路上坏了,要晚到半个小时。我们骂赵部不靠谱,又骂许总不靠谱。想到坐在里面等特别傻,我们就出来外面的台阶上吹吹风。
小胖掏出一盒红塔山,抽出一支自顾自点着了,猛吸几口吐出,一团烟雾笼罩了他的脸。我们几个从他兜里搜出烟,也各自点着了。那时候我们抽三种烟,第一种是都宝,二块五一盒;第二种是石林,五块钱一盒;第三种就是红塔山,十块钱一盒,只有小胖才有实力买。
不远处,一个拿着扫帚、簸箕的中年妇女观察了我们一会儿后,默默走开了。
我们站的位置很好,就在学校人流最集中的一条路中间。我们抽着烟,说些闲话,顺便检阅来来往往的姑娘们。天气有点热,一阵不大不小的风,吹动着她们的裙子……
郝总背着个双肩包,急急地跑过来:“你们怎么还在外面?”
七折弹掉烟灰,吐出一口烟:“郝总,你来晚了!都结束了!”
郝总疑惑地看看我们。
我们纷纷点头:“对,讲完了。”
郝总看了一下手机:“扯淡!现在才两点五十!”
他卸下背包放到台阶上。看我们抽烟,也从小胖的裤兜里搜出一根点上了。才抽了几口,他想起什么,把烟扔到地上踩灭了,腾出手从背包里掏出个东西:“看看这是什么?”
我夺过来,摆弄了几下:“看着像个照相机?”
他们几个也纷纷抢着看:
“有点薄!”
“这颜色!红中带粉,娘儿们用的吧!”
“电池放哪儿?几号?”
“有胶卷吗?拍几张看看!”
“多少钱?”
郝总瞅个机会抢回去,得意地解释:“一帮土包子!这是最新款数码相机!用的是镍氢电池,不是干电池,也不用胶卷,是存储卡!”
他咔嚓咔嚓乱拍一气,拍着拍着,突然发出一声低低的啸声。一个小姑娘从我们面前经过,看神态像大一的小师妹。我们像看一辆前进中的火车,跟着她的步幅转动着脑袋。
郝总突然冲上去截住她。小姑娘站住了。我们以为郝总会被翻几个白眼,然后灰溜溜地回来。以前有过这样的事情。没想到这回他们还聊起来了,小姑娘居然还“咯咯咯”地笑起来。他们距离我们有点远,再加上说话的声音不大,听不清楚在说什么。也不知道郝总说了什么,小姑娘还朝我们这边看,郝总也冲我们意味深长地扬手。我们看愣了。过了几分钟,小姑娘朝我们挥挥手,走了。
郝总得意洋洋地回来。
“一个老朋友!——瞧你们的嘴脸!”他似乎心里有鬼,没等我们开口,先对我们嘿嘿一笑,解释说。
“还是瞧瞧你那副色迷迷的样儿吧!”七折说。
“郝总,你肯定把我们卖了吧!”大叶子说。
“真没有!双方只是进行了礼节性的交谈。我还一直夸你们!说你们都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要她多向你们学习!没看见她还跟你们打招呼吗?”郝总一脸无辜。
我们哪里肯信,让他老实交待。郝总说,这小姑娘叫钟欣,才十七岁,国民经济管理系大一的。他们还是新生入学时认识的,后来又在不同的场合见过几次。
我们纷纷骂他卑鄙无耻下流,连未成年人都能下得去手。他辩解说:“只不过是认识而已,还什么都没有做呢。”七折说:“那也不行,连想一想都是犯罪。对你这样的好色之徒,应该实施宫刑,割以永治。”我们都同意他的看法,劝郝总悬崖勒马,不要在犯罪的边缘疯狂试探……
这时赵部跑过来说:“快进去,马上开始了!”
我们一边骂他,一边纷纷踩灭烟头,快步进了礼堂。坐定不久,门忽然大开,一个地中海发型的人笑眯眯进来了,身后是个白胖子,比小胖还大半圈。
赵部在我们耳边小声介绍说,地中海是赵中源,白胖子是许满仓。
他们刚走上主席台,下面便有人带头欢呼,尤其是坐在中间靠后的那帮孙子,叫声十分夸张。
白胖子看起来有点意外,咧着大嘴冲大家挥手。但我理解这欢呼声是给他身后那个女人的。按现在的说法,那女人肤白貌美大长腿,难怪那些人如此大呼小叫。我注意到,就连女生们也交换着内容复杂的眼神。
地中海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许满仓先生是著名的投资家,赞许创投的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许总的经历很传奇,也投资了不少成功的企业。现在,有请许总给我们做演讲!”
他带头欢迎,我们也跟着拍巴掌。
白胖子上了台,扶了一下话筒,又清了清嗓子,客气了几句后说:“请大家猜一下我的学历……”
有些人猜了博士、硕士、学士,胖子都摇头,连猜高中的也错。
“初中!”他得意地大笑。
有点意思。
听这白胖子自己介绍,他来自西北,早年又黑又瘦,后来才变成个白胖子。十几岁时,他在老家镇上的一家面馆端过几年盘子;几年后下井挖过煤,再后来靠买卖煤矿积累了第一桶金。四十岁后,他转场北京,刚开始也是买白菜一样整层整层地买房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创业投资行业,创立赞许创投,担任董事长兼总裁。几年下来,他投了几十个项目。这些项目有大有小,如今大部分还活着,有三四个还在国内外上了市。他也渐渐有了些名声,大家见了面,都要叫他一声许总。
许总还回顾了他最初投的几个项目。
一个人,女的,从国内一所名校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从普通员工一直升到高管。忘了是在什么场合,她认识了许总。有一天她忽然找来,要许总投自己的可穿戴项目。许总想都没想就给了她一笔钱。半年后这女的带来一个盒子,里面是块手表大小的东西,她说是测血压用的。她亲自给许总戴上,调试好后告诉他:血压正常。他对这个便携式的“手表”很感兴趣,但她微笑着同时认真地说,这个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对手也都进来了,已经是一片红海了。她还说,再做下去已经没有前途,正好钱也花完了,所以她决定关掉公司。许总愣了半天。那时他已摘下那块“手表”,所以并不清楚当时血压有多高。
好在还有后续。这女的后来加入另一家创业公司,软磨硬泡,又拉着许总投了好几轮。几年后公司上市,许总的投资涨了十几倍,赚了个盆满钵溢。
许总说,他进入创投行业很偶然,幸运的是也很成功,从此坚定地上了贼船。
还有一个幸运的项目。一个人,男的,方脸大耳,没什么学历但气场强大。他从一家小生物制药公司的化验员起步,七八年后成为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那一年,他带领公司全力开发一种新药,但也因此跌进一个研发黑洞,耗尽了全部家底。他疯了似地四处找钱,但没有人敢去填那个深坑。他辗转找到许总。许总问了一圈朋友后,也不敢投,就礼貌地说再考虑考虑。过了半个月,这个人找许总作最后的努力。两人一照面,许总目瞪口呆:这人半个月前的一头黑发,已是一片灰白。许总被感动了,带了几分怜悯,抱着打水漂的心态伸出了援手。没想到新药很快有了突破,几年后这家公司被一家跨国药企收购。许总功成身退,完成一次堪称传奇的投资。
许总也没有回避自己踩过的坑。
一个人,三十多岁,男的,外表俊朗,平和稳重。他是一家公司的中层,有一天突然厌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经人介绍来找许总,说想回老家搞个现代农业项目。许总一开始是拒绝的。他是农民出身,一直觉得种地赚不了钱。后来这人又来找过几次,向他展示了很多东西。许总渐渐被说动了,就给了些钱。两年后的一个冬日,这人一头汗水,像农民工一样,扛着一个蛇皮袋子进了许总的办公室。他打开袋子,里面是些黑乎乎的东西,还冒着油花。仔细一看,有腊肉、腊鱼,还有腊肠。那人不好意思地说,两年买了个人生体验,他还是更适合朝九晚五的生活。许总擦净手上的油,摇摇头,又点点头,笑着祝他顺利找到新工作。至于那些腊货,看起来还行,许总就摇着头,留下分给同事。大家吃了都说好。许总吃了后也说好,又说,“就是太贵了”。
这事就算完了。
许总刚来北京那会儿,经常去一家洗浴中心搓澡。搓澡师傅中有个小伙子,有力气,手法也高超,客人被他揉搓后会全身通泰。渐渐地,许总每次搓澡都找他。有一天给许总哗啦啦冲洗干净后,小伙子说,“哥,下次你找别人搓吧。”许总问:“怎么了?”小伙子说他明天就不干了。许总问是不是嫌钱少。小伙子说不是钱的事儿。他打算开个餐厅,卖老家的酸汤鱼。许总很遗憾失去了一位称职的搓澡师傅,但这上进心他喜欢。得知小伙子手头有点紧,许总头脑一热,拿出几万相助。开业后他去吃过一回,嘴上不说什么,只是不再去了,但他觉得没准儿别人会喜欢。一年后这家店关了门。小伙子垂头丧气,跟许总说了很多声对不起。许总倒没觉得有什么,还支持小伙子从头再来,而且一连支持了三四回,但最后小伙子的那盆酸汤鱼还是凉了。小伙子倒也能屈能伸,手上缠好搓澡巾,回到原来的地方搓澡。许总投的钱,就像那些被小伙子搓下的泥垢,水一冲就不见了。许总呵呵一笑就算完了,搓澡还找这小伙子。
许总说,餐饮企业门槛不太高,投资也不算多,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都从这里起步。“当然,你们是大学生,起点不一样。国外大学生创业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你们也可以试试。你们谁有项目,可以拿给我看看……”
底下开始议论纷纷。
我身边的郝总突然站起来大声接茬:“许总,我有个项目,您投吗?”
许总用眼睛扫描了一圈,看到了郝总:“这位同学不错,能在这么多人里站起来,我看就有创业的基础。”
下面有人大声接茬:“就是脸皮厚呗!”
哄堂大笑。
许总却认真地说:“这就对了,脸皮厚确实是个优点,而且是个大大的优点。脸皮就是面子,只有你放下面子了,你才长大了。别的我不敢说,脸皮不厚,是不可能创业成功的。”
下面又是一阵笑。
许总手朝下压了压:“这位同学,你怎么称呼?”
“郝时移。”郝总的声音有点抖。
许总问:“你有项目?有没有商业计划书?”
郝总说:“项目有,商业计划书今天没有带来。”
许总问:“什么内容?”
郝总说:“这是商业机密,我不方便在这里当众讲……”
许总笑了:“好吧,我给你一张名片,以后联系我吧。”
那个一直在许总旁边微笑伺候的女人,笃笃笃过来,递给郝总一张名片。郝总激动地接过,一个劲儿地向那女人弯腰,笑得十分谄媚。
许总拉拉杂杂讲了一个多小时,但看起来最后一个环节才是重点,那就是签名售书。
赵部带着几个人,把几捆书抬到讲台上。许总拿个签字笔签名,那个女人在旁边帮着翻开书,外加收钱。
这书名叫《赞许》,有个副标题——“一个投资家的心路历程”,封面是许总的大头照片,占了一半空间,更显得他脸大如盆,腰封上有几个粗黑的名字和他们信荐的话。这书卖五十块,不便宜。我不会买,但还真有捧场的,呼啦啦围上去五六十人。地中海被挤到外围,扯着嗓子喊:“大家不要挤,一个一个地来!”没有人听他的。大家围住许总和那女人,买书的买书,合影的合影。许总咧着大嘴笑着,来者不拒。
郝总挤了一头汗,举着书让许总签了名、合了影,又跟那女人握了手,要了她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