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秦汉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北方,冒顿单于率领匈奴迅速崛起,汉高祖在经历白登之围后,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直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采取强硬手段,发动马邑之围、河南战役、陇西战役、漠北战役等,设立河西四郡。但长期的战争严重消耗西汉国力,西汉跟匈奴之间最终重新走上经济文化交流之路,西汉设使匈奴中郎将,派昭君出塞。同时两汉时期开始经营西域地区,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宣帝命令郑吉担任西域都护,班超平定西域地区,开启丝绸之路的历史。汉朝同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在西北设护羌校尉,在东北设护乌桓校尉等
冒顿单于
秦汉时期的匈奴单于。挛鞮氏,头曼单于长子。早年杀死宠爱幼子的头曼单于,自立匈奴单于。冒顿单于即位后,向东灭掉东胡,向西驱逐大月氏,向南吞并楼烦等部落,收复被秦国蒙恬夺取的匈奴领地,占领了秦朝北部的部分地区,雄踞大漠南北,使得匈奴进入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领匈奴骑兵,将汉高祖包围在白登山上,迫使汉朝采取和亲政策。冒顿单于去世后,其子老上单于即位。
白登之围
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军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冒顿单于出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第二年又出兵攻打晋阳。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迎击匈奴,由于轻敌冒进,追至平城时,中了匈奴诱兵之计,结果汉高祖在平城白登山受围困达七日七夜。后来刘邦采纳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阏氏行贿,才得以脱困。同时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汉室公主嫁给单于,同匈奴约为兄弟。此后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各自以长城为界,维护边境安宁,休养生息
和亲政策
中国古代王朝利用婚姻关系同边疆各族和外族结亲和好,以实现某种目的的一种政策。白登之围后,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汉室公主嫁给单于,同匈奴约为兄弟,首创中央王朝和少数民族和亲的先河。此后,各朝各代经常利用婚姻关系,同边疆异族的上层统治者修好,其中唐朝和清朝的和亲尤其频繁。历代的和亲,在客观上对于改善和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积极作用。
马邑之围
西汉谋划在马邑对匈奴发动的一场诱敌歼灭战。为了报复白登之围,早在文景时期开始,西汉王朝就积极备战。到了汉武帝时,对匈奴发动战争的时机已到。公元前135年,根据王恢的建议,汉朝派马邑商人聂壹,引诱匈奴军臣单于深入抢掠,同时调集30万军队,准备伏击匈奴军。不料计划泄露,军臣单于迅速撤兵,马邑之围计划破产,王恢被迫自杀谢罪。这是汉朝结束对匈奴和亲政策的标志,自此匈奴和汉朝展开长期战争。
河西四郡
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地区设立的四个郡。即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武威郡。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打败匈奴军,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领四万余部众归降汉朝。汉朝在浑邪王和休屠王故地前后设置敦煌、武威、张掖、酒泉等四郡。由于位于黄河上流以西,得名“河西四郡”。河西四郡的设置,打开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内地同西域的联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护乌桓校尉
两汉魏晋时期专门管理幽燕一带的乌桓和鲜卑等少数民族事务的官职。汉武帝时期霍去病打败奴役乌桓的匈奴后,将乌桓迁到右北平、上谷、渔阳、辽东等郡,由护乌校尉管理乌桓事务。护乌桓校尉秩比二千石,职责是管理乌桓事务,令乌桓不得同匈交通,属官有长史和司马等。王莽时期,因乌桓归降匈奴而省罢。东汉初期,班彪请求重置此职。护乌桓校尉巩固边疆地区的安全,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护羌校尉
两汉魏晋时期专门管理西北地区羌族事务的官职。公元前111年,西羌联合匈奴侵犯汉朝边境,汉武帝命令李息和徐自为率兵击破西羌,大部分羌人归降。汉朝设置护校尉,秩比二千石,职责是掌管西羌事务,驻守护羌城。属官有长史、司马二人,皆税六百石。王莽时期,罢官不置。东汉初期,班彪请求重置此职。护羌校尉的设置,主要用于镇压羌人部落叛乱,隔绝西羌和匈奴的交通。同时在护羌校尉的主持下,广置修治沟渠,种植五谷,发展畜牧,对西北地区的开发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使匈奴中郎将
两汉时期专门负责出使匈奴事务的官职。汉武帝时期,以苏武为中郎将使持节出使匈奴,还只是临时出使任务。到了西汉后期,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几乎成为定制。东汉初年,东汉主要同南匈奴打交道,继续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并且正式设置使匈奴中郎将这一官职。使匈奴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有持节出使、监护南匈奴等职责,同时监察南匈奴的动向使匈奴中郎将的设立,对防御北匈奴的侵扰,保卫汉朝边塞的安全起过一定作用。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地区的活动。公元前138年,汉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想要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途中张骞为匈奴所捉,逃出后以汉朝使节的身份,出使域诸国。此次出使虽然未达到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诸国的政治、经济、地理、风等情况。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企图联合乌孙夹击匈奴,进一步打击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此次出使同样未能达成目的,但是加强了同西域诸国的联系。此后汉朝和西域诸国建立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奉命出塞同匈奴和亲的事件。西汉后期,匈奴一分为五,呼韩邪单于被北匈奴到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南迁到长城一带,三次入朝朝贡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到长安,以尽藩臣之礼,并且自请为婿,于是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到匈奴后,被称作“宁胡阏氏”。昭君出塞结束了汉武帝以来长期的汉匈战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安定和民族团结。
宁胡氏
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汉元帝时入宫为宫女。西汉后期,匈奴一分为五,呼韩邪单于被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南迁到长城一带,三次入朝朝贡。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到长安,以尽藩臣之礼,并且自请为婿,于是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到匈奴后,被称作“宁胡氏”。王昭君将中原文化带到匈奴,推动了汉朝和匈奴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域都护府
两汉时期专门掌管西域事务的官职。公元前60年,汉宣帝命令郑吉监护车师等西域诸国,总领天山南北。西域都护秩比二千石,其下设有副校尉、长史,治所乌垒城。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是监领西域诸国,颁布汉朝命令;诸国有乱,可以发兵征讨。王莽时期,西域交通断绝,省罢西域都护一职,直到汉明帝时期才重置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区的联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郑吉
汉朝西域第一任都护。字号不详,会稽郡山阴县人。早年以士兵身份随军出征,多次出使西域,研习外交事宜,被授郎官一职。郑吉曾奉命驻扎渠型屯田,带兵攻打车师国,后来又派兵迎接日逐王进入长安,立有很大功劳。公元前59年,汉宣帝命郑吉担任西域都护,册封安远侯,兼护车师西北方各国事务。郑吉任西域都护期间,西域屯田规模达到空前时期,西域各国对汉朝保持臣服,对巩固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作出很大贡献。
班超
东汉名将、西域都护。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早年担任兰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书,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班超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攻取伊吾卢,斩获甚多。遵从窦固命令,班超率领壮士36人出使西域各国,在鄯善国攻杀匈奴使者,威震西域;西至于阗,令于阗王归附东汉;改立疏勒王,得到疏勒百姓的支持他和疏勒王忠、于阗王广德等坚守西域七年,击退北匈奴,平定龟兹和焉者等国的内乱重新安定了西域。班超被封为西域都护、定远侯。晚年东归洛阳,不久病死。
丝绸之路
中国到中亚、西亚、地中海的贸易古道。广义上有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和西域各国的联系,自此西域和西汉使臣不断,正式开辟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和新疆,到中亚和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后来产生自中国东部沿海到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推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