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贲 > 第16章 大战在即

第16章 大战在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灏暗道一声不妙,而孝安帝见其推门而入,脸上的笑意更甚,道:“大郎来了,快快上前来。”

    李灏闻言赶忙褪去靴子,来到殿前。

    孝安帝面上如沐春风,仿佛听闻了什么天大的喜讯一般,喜笑颜开道:

    “大郎来的正好,方才四郎告诉朕,宛州有伙巨寇又被朝廷平定,看来定然是前几日朕建宫设坛起了作用,真武大帝感念朕一片真心,特意回报于朕。”

    李灏闻听周身一颤,又看了眼同样一脸笑意的吴王,心道还是被这小子抢先一步。

    一身道袍的吴王开口道:“爹爹奉道修玄,心怀赤诚,此番真武大帝降下福祉,定会护我大宁千秋万世!”

    这番话哄得孝安帝喜不自胜,在他眼中,就是因为这些年自己的虔诚供奉,国之要事皆祷神佑,漫天神祇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庇护大宁。

    殊不知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神祇降福,只有前方的将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浴血拼杀,镇压四方,才换来了他能安坐大殿之中祭神修仙。

    这一点吴王与皇太子都心知肚明,但为了讨孝安帝的欢心,二人明面上还是装出一副心虔志诚的样子。

    “说的好!”孝安帝一甩怀中拂尘,转身坐在了一旁的蒲团上,又道:“朕决意,自明日起,每月十五日都得举行斋醮,为天下苍生祈福,保我大宁江山国祚永绵!”

    此话一出,皇太子与吴王心中皆是暗自腹诽,没想到二人不过恭维附和一番,这位道君皇帝还真当真了。

    每举行一次斋醮,皆需巨额资财,这些年来为了满足孝安帝的一己私欲,国库已经废数百万供其消耗。

    每举行一次斋醮,需赤金数千两,屑为金泥,用于书写门匾对联等。另外,祭神修仙又需要大量珠宝玉器、沉香、白蜡以及蔬食之费等,所废无以计数。

    往年都只是半年一次,若是改成一月一次,那所废资财简直不堪设想。

    尽管如此,二人为了不触孝安帝霉头,皆是一副感叹的神色,道:“父皇心虔意诚,神灵定会通晓父皇之仁德,再降祥瑞佑我大宁!”

    父子三人又是一番你来我往的吹捧,良久,孝安帝似是乏了,便打了个哈欠倒头睡了下去。

    皇太子与吴王见状也不作叨扰,揖礼过后便齐齐退出了晏宁殿。

    甫一到殿外,兄弟二人原先的一团和气顿时烟消云散,二人皆板着个脸,一言不发地朝着台阶下走去。

    “殿下着芙蓉冠的样子还真是有些谪仙人的风范,小弟领教了。”

    “彼此彼此,四弟这一身道袍才是衬得整个人仙气飘飘,本宫更是自愧不如。”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开始挖苦讥讽,兄弟俩这几年为了讨孝安帝的欢心,不论是衣着打扮还是平日里的习惯都在往道家靠,二人五十步笑百步,谁也别说谁。

    忽地这时,李灏驻足道:“本宫已和叔祖打了招呼,想必过几日宗正院那边就会上书父皇。四弟也到了该之藩的年纪,是时候离开京都前往封地了。”

    “你!”吴王面色骤变,当即停下了脚步怒视李灏。

    按照大宁祖制,藩王年满十五岁就须离开京都,前往封地。

    而今年吴王已经十六岁,去年则是因为孝安帝舍不得幼子离去,不顾祖制将他留在了身边一年。

    而眼下李灏搬出了德高望重的叔祖,也就是身为大宗正的李廷胥,其人最重祖宗家法,原先就对吴王滞留京都颇为不满,如今又被李灏这一挑拨,想必要不了几日,孝安帝的奏案上就会出现他上的劄子。

    到时候李灏再指使几个门下属官一齐上书,到时候只怕吴王想不走都难。

    “怎么?吴王是想对本宫动手么?”眼见一脸怒色的弟弟,李灏眉毛一挑,挑衅说道。

    吴王强压怒容,迫使自己心平气和,只见他强撑起一丝笑意,道:“殿下说笑了,殿下千金之躯,小弟安敢对殿下放肆。”

    “哼。”

    李灏懒得搭理这个笑面虎一般的弟弟,一甩双袖,冷哼一声后大步走下台阶。

    吴王望着李灏远去的背影,脸上的狰狞逐渐显现,只听他冷声道:“走着瞧!皇太子殿下!”

    由于孝安帝下令每月十五都要举办大醮,但已近枯竭的国库显然已经无法支持。

    于是乎,掌管户部的吴王下令,在田税的基础上加了“口税”,规定七到十四岁的男女都要交税;还有“算税”,规定十五到六十五岁的男女也要交税,而且商人跟奴婢加倍收。

    此举对于少田无田的农户们来说无异于是个沉重负担。

    不仅如此,由于大宁幅员辽阔,朝廷对九州各地的控制不便,各州刺史又享有极高的财政自由,可以合法地巧立名目来收取各类杂税。

    峣州刺史公孙夷安算是个清流,自上任之始并未增加各类杂税,还废除了前任刺史设立的各种杂税项目,堪称青天大老爷。

    但并不是所有封疆大吏都如公孙夷安清正廉明,吴王的这道诏令一出,各州刺史又有了横征暴敛的理由。

    加税的消息传遍各州,让原本就民怨沸腾的九州各地愈发沸反连天。

    一时间各州府义旗频举,民心鼎沸。

    但加税的风波还未波及至千里之外的樊乡,眼下对于薛良来说,眼下最要紧的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民军。

    薛良派遣一支身手矫健的薛府家丁为斥候,分成数波出樊乡打探流民军的消息。

    得回禀方知这邓通大军一路烧杀劫掠,沿途的数个庄子都惨遭毒手,凡流民军所到之处,焚毁屋舍,男子斩首,女子淫掠,丧心病狂的流民军甚至将婴儿刺于矛上为乐。

    如此发指眦裂的消息传至樊乡,所有人都怒火中烧,同仇敌忾。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帮畜生千刀万剐,偿还这累累血债。

    孝安十八年一月,大寒。

    斥候回报,邓通麾下贼军至樊乡仅剩一里之遥。

    薛良当即下令所有人严阵以待,竹枪手、刀盾手、竹筅手、飘石手、弓箭手按照原先制定的计划各就各位。

    刘献忠、刘昶、牛岳、郭炎、薛安、孙辅阳等人分别指挥各个方队。

    一场血战即将打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