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榜眼
薛茜筱对温实初说,你都不要脸了,拿了你玉壶的女人都不要脸了,我又为何要脸。她拿着你的玉壶,不顾你让你帮她办事,怎么,如此明目张胆的勾搭着丈夫以外的男人都不怕,我又怕什么。
她找温实初要传家玉壶,温实初当然拿不出来。他先是好声好气的对茜筱说,玉壶已经赠予了旁人,要不回来了,而后便带着一丝不耐道,“你已经与我成亲,便不要再抓着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放了。”
茜筱问,“赠给了谁?”
温实初偏过头,“你莫管。”
茜筱冷笑一声,“是送给了哪个姑娘,还是哪家的小妾?”她本就不是一个能够受气的人,她的出身、成长环境都不好,她比谁都清楚,若是一次退让,便会有无数次的退让。一次的退让,便是一次次放低自己的底线。她的强势,不仅表现在性格上,还有语言。“先不说你如何勾搭旁人的小妾,便说那位小妾,凡是要点脸,都不会收了你的东西。”这样与青楼女子又有何不同,通通来者不拒。
“胡说。”温实初生气道。
“胡说?”茜筱看着他,“若是玉壶是胡说,那你把玉壶拿出来,若是小妾是胡说,我倒要看看,那户人家胆敢迎娶如此没有边界,勾搭着陌生男人的女人为正妻。”
“没想到你竟然是如此刻薄之人。”他本就不满意这门亲事,是被母亲以性命相逼,才会成亲。如今看着茜筱,更是万般的不喜欢。
茜筱从来都不需要旁人喜欢,旁人如何看她,与她何干,她只要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便行。“刻薄?你的传家玉壶,本就是应该给我的,我要回我的东西有何错,你竟说我刻薄。”她一甩袖,“你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和离吧。”是他要和离,她不仅会把陪嫁全部带走,也不会退还他彩礼。
甄嬛选秀之前,温实初曾经捧着玉壶求娶,被拒绝。甄嬛被封为贵人时,他又一次捧着玉壶去表忠心。甄嬛问他,“实初哥哥,你曾经说过事事以我为先,可还算?”
他心中一面感念甄嬛还记得他曾经说过的话,一面忙不迭表忠心。“自然是事事以你为先。”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一次送上了玉壶,而这次,甄嬛没有拒绝。
温实初吵不过她,拂袖而去。温夫人等他们院子的动静停了之后,才“姗姗来迟”。
“这是怎么了?”
茜筱看了她一眼,勾唇一笑。“无事。”
皇上收到了一封奏折,是今年科举的榜眼,如今在理藩院任职。这位榜眼姓李,属于汉军旗。父亲是巡城侍卫,父亲死后,他子承父业,巡过一段时间城,前几年退了职,全心全力备考科举,一举便高中。皇上看过他写下的几篇文章,驳论意见都很好,只是为人太耿直了。
养心殿中,除了这位新科榜眼,还有甄珩以及果郡王,朝中一些重臣。他缓缓放下奏折,喝了一口茶润喉,缓缓道,“黄河水患,百姓流离失所,山东大旱,民不聊生,永州柳州贼寇不绝,嚣张异常,江南富地,叛军藏秘,踪迹无可寻。”他抬头看向站在殿中的大臣们,“诸位以为,应该如何做?”
入冬之后,天气寒冷,加之此前天灾太多,皇上疲于应对,已经两三个月不曾踏入后宫了。后宫之中的女人,少不得来养心殿请安问好,只求入了皇上的眼,能够被翻了牌子,一举有孕,产下皇子,稳固地位。
青面嬷嬷匆匆走入,跪在皇上面前。“皇上,莞贵人的娘亲妹妹现在正在碎玉轩。”
皇上点头,挥手让她退下。
青面嬷嬷退下后,甄珩并没有言语,倒是榜眼直言道,“莞贵人可是一入宫选秀便急着表现自己,彰显自己的文采,还冲撞了贵妃娘娘,最后被贬入辛者库的人?”
皇上看着他,含笑点头,“正是这人。”
榜眼皱眉,直言道,“皇上恕罪,微臣直言,后宫若是不宁,前朝又怎能安。这位莞贵人,便是后宫最大的祸害。”骄傲自大,喜好表现,心机颇深,缺乏娴仪,妒悍骄横,无关雎之德,倒有吕霍之恶。屡加训教不知悔改,反生怨怼心怀不轨。“皇上若是不加处理,任她为之,只怕不日后便会交通外臣干乱朝政。”
皇上看着他,似笑非笑,“听你的言语,倒是对莞贵人颇多不满。”
榜眼点头,“微臣的家妹,如今初嫁,原以为婚后生活便是不和睦,也是平静安宁的,却不想,她的丈夫却将本该给她的传家玉壶,给了旁人家的妾室,而这位旁人家的妾室,却恬不知耻的收下了,惹得家妹,气愤难消,心中日日疼痛。”
皇上道,“这位旁人家的妾室,便是莞贵人?”他想了想,那枚玉壶,他似乎也见过。就摆放在莞贵人外殿的矮几上,翠绿飘蓝,壶身通透。“听闻以玉壶装茶,玉中的物质,能够沁入茶中,于身体有益,朕前些日子去碎玉轩,莞贵人总是用这枚玉壶装茶,与朕同饮。”他看着榜眼,“莞贵人,许是为了朕的身体康健,才会收下了旁人的玉壶。”他顿了顿,拉长了语调。“也或许是以银钱买下的。”
榜眼站起,跪在皇上面前。“臣以为,无论是何种情况,都不该拿旁人传给妻子的物品。”这些物品,所代表的并非是价值,而是其上的意义。
“莞贵妃或许不知。”
榜眼看着皇上,“希望吧。”此等价值的玉壶,是收藏的饰品,还是具有意义,怎会不知。
皇上半垂着眼睑,“起身吧。”
这不过是今日议事的一个小小的插曲,甄珩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并没有接话。也或许,是他生怕引火烧身,这才会装作不知,沉默不言。
正所谓有河患无江患,江水东流,狭窄之处有高山拦截,宽阔之处有湖泊存蓄,即所谓的“有河患无江患”。
“臣以为,治理黄河水患,该用一字‘拦’。”榜眼侃侃而谈自己对于黄河水患治理的建议,“长江流域尤其是上游素产良木,明成祖时,朝廷发动民力大规模砍伐。”满清入关后,位于长江上游的蜀饱受兵戈,十室九空。清朝廷推行了“湖广填蜀”的强制移民政策,新的移民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木材,朝廷甚至鼓励无业流民毁林开荒,而流民们往往使用刀耕火种这种粗放的方式,不仅破坏了森林植木,还让它们无法继续生长。“无了阻拦,每每河水上涨,便会带着黄沙,冲刷着居住在河江旁边的百姓。”
“如今水患已经三月,天气寒冷。与其治,不如安。”现在各地设置安抚处,由朝廷每日供给食用,过了这个冬日再说其他。“入春后,从其他地区调入粗树,移栽至黄河沿岸,环绕村落,最后由朝廷拨款派人修建村落。”
皇上道,“你所说,哪一样不要银钱,朝廷国库空虚,如何有银钱拨到各地。”更何况一层层下去,谁又知道到了当地,还剩多少。
“国库没有,商贾有。”将黄河水患划分区域,以纳税额为准,居于榜首的几户,一户帮扶一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