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章 梦想
那个晚上,高悦变成了她的心灵导师,她让柳含把头靠在自己肩膀上,像妈妈在她小时候常做的那样,轻轻地摩挲她的头。
“柳儿,现在我们就是彼此的肩膀。心里有什么委屈都别憋着,你还有我呢!他们都不在咱们身边,可是咱俩可以互相陪伴着呀。”
“啥时候孤单了,咱们就唠唠嗑、给家里写写信。一年很快的,一眨巴眼睛就过去了。那时候,小柳树和小杨树的幸福生活可就要来咯!”
“哈哈哈哈,你还真是我俩的忠实粉丝啊!”高悦的最后一句话一出口,柳含一下子就开心了不少。
“别笑啦,就这么笑着哭一会儿,大鼻涕泡都要冒出来了!”
当遥远的天边现出第一缕晨光,当家的方向飞来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她知道,今天又是崭新的一天,远方的他们一定怀着像她一样的想念。
杨齐的第一封信是三月二十二号寄到镇上邮局的,又由那个牵着匹马的和蔼可亲的大叔送到她手中。
而那时,柳含不过刚到学校两天。杨齐这家伙,在她走之前几天就鬼鬼祟祟的,好像有事儿瞒她。没想到,那时就是在给她写信寄信啊!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在那封信的结尾,杨齐写下了这首《卜算子》,还花花绿绿地画了好多爱心小花之类的图案。
“不至于吧,这家伙啥时候这么文艺这么缠着人了。柳含又感动又觉得好笑。他这,风格大变啊!
于是她回到:“大圣,你少来啦,才两天没见着我。以前咱哪回见面不得隔俩月呢,别等我回去再发现你得了什么相思疾,那咱俩就得来一个梁祝新编了。好好准备你的演讲比赛吧,争取成为全场最靓的仔!……”
四月,《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地上映。柳含无意中看到几张照片和海报,就完全被那无比浪漫超越生死的爱吸引了。
那时是一天当中最浪漫的时刻——黄昏,男主角站在身后护住站在船头栏杆上的女主角,他们一起张开双臂,感受迎面而来的温柔的海风……
“杨齐,等我回来咱俩去看《泰坦尼克号》吧,好想看啊,这种片子会很适合我们一起看的吧。”她满怀期待地把这个小小的心愿装进了信封。
二十二岁,柳含度过了生命中最温馨最热闹的生日。亲人朋友都不在身边,但她周围多了一群可爱的小家伙。
到那天中午,桌上就已经摆得满满当当的了,那是他们亲手做的祝福卡片和小礼物。孩子们摇头晃脑地齐声唱“祝你生日快乐”,没有生日蛋糕,但那个圆圆的大饼让大家都吃得开开心心。
七月,正是学生放暑假的时候。杨齐给她寄来了一些照片,有他们放假前到顺宁当地的小学讲课后的合影,有暑期跟几个好兄弟游山玩水的帅照,还有几张他特地拍的大头贴。还说,要是想他了就拿出来悄悄看两眼,又便于携带又能近距离欣赏。
而柳含那时候正忙着家访,忙着带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忙着布置教室、翻新屋子……每天都有好多好多事要做,累并快乐着。
学校条件确实艰苦,不过也比当初柳含没来时候的心理预期要好一点。
极度稀缺的水资源让她们开始适应一水多用,也开始习惯跟乡亲们一样,洗澡洗头的频率大大降低,能擦擦身上就已经很开心了。
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柳含甚至还尝试过和大家一起做个简单的小装置,可惜效果微乎其微,每天只能取一点点水。
不过,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柳含和高悦很快就掌握了“入乡随俗”的精髓。这会儿把她俩扔到人堆里,都分不清楚谁是原住民谁是外来人员了。
每个月甚至每二十天送达的牛皮纸信封里总是装着惊喜,柳含收到的信也不知不觉有了厚度。
她就感觉,时间真的过的好快好快,好像一闭眼就还能回到一家人热热闹闹坐在一块儿吃年夜饭的那个时刻,但自己已经来到这里快半年了。
有一堂课她讲到一个小姑娘在自己的努力和妈妈的鼓励下考上大学,走出山村的故事。相似的人生经历让柳含感触颇深,她忽然也想跟眼前这群十一二岁的孩子讨论一下“梦想”。对他们来说,梦想好像已经不是个遥远的概念了。
“孩子们,能跟老师说说你所理解的梦想的含义吗?你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柳含先给了他们二十分钟的时间认真想想或者把想法写下来,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就变成了他们的畅谈时间。孩子们都很积极,争着抢着要说。
“老师我以后要当兵!电视上那些当兵的都太帅了,走起来都带风,还能打真枪,开坦克!”那个平日里很淘气、像个小猴子一样活泼好动的男生抢在了大家前面,把大家都逗坏了。
是啊,也许这个年纪的孩子们还没有“保家卫国”的概念,有什么想法也都可以不用顾忌一切外在因素,就是单纯的喜欢、想做,这样就够了。
有想法就要呵护,万一有一天,他们意识到当初稚嫩的想法只要加以意志和勇气,就可能变成现实呢?
第一排那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声音很小,但柳含能听出其中的坚定:“老师,我长大了想像你一样当老师,也让好多好多小孩儿都学到知识。
“我以后一定要让我家天天都能吃肉,现在只有过年才能大吃一顿,都要馋死了!
“我最想坐一次火车去北京看看故宫到底是啥样的。”
“老师,我也想上大学,像你一样,还要上好大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柳含也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些小家伙们或大或小的梦想。这其中确实有一些听起来很“不切实际”的,或者有点儿引人发笑的想法,但谁又能说它们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呢?
她试着用一个孩子的视角去感受、去理解,希望这一次的交流能在他们心里埋下关于梦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