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稠州
大同安平十九年
江南东道·稠州城外
太阳西落,稠山脚下的官道延伸出一条石子铺就的林间小径,沿着幽静小径一路深入估摸着几里地便能看到几道竹篱笆在道路尽头圈了一方土地,围成了一处院落。
三根木桩子架起的大门上挂着的木牌上倒是像模像样,板正的刻出“胡宅”二字。
篱笆墙里两间新起的土屋未经风雨,屋顶的茅草略显蓬松,此刻其中一间屋子的烟囱里升着袅袅炊烟。
院中地上的杂草还没拔干净却已立上了木桩,一个还未到束发年纪的少年扎着头巾,此时手中抓着一根手腕般粗细半人高的木棍正对着它不停地挥动着,汗水浸透布衣,勾勒出干练的身形,随后被更为迅捷的动作带动洒落在尘泥中,手中木棍发出的破风声伴着归巢的鸟鸣不绝于耳。
没过多久日头也落下了山腰,天空染上夜色,屋子里走出一名面相冷峻,身形高大的中年男人冲着院子里喊道:“越儿,手上架势又塌了?”
少年握着木棍的双手微微颤动,嘴上抱怨道:“老钟头!还没开饭吗?”
“你小子,练功就好好练,别一天到晚就想着吃,我哪天饿着你了?今日一千次挥刀练好了就收拾收拾进屋!今天有你最爱的鱼汤。”
“好耶!”
少年兴奋地将手里的木棍往地上一抛,解开头巾一头攒入院中的水缸里洗去脸上汗渍,出水随手拧干还未蓄长的黑发,用布带简单束在脑后便一溜烟地便窜回了屋子里,坐上了摆好三菜一汤的桌上。
煎蛋的油香,野菜的清苦,腊肠的咸香,鱼汤的鲜美,味道一如往常的熟悉。
这一桌的手艺,胡越从小吃到大却从未觉着腻味。
而老钟头则是坐在门沿旁的一张靠椅上,一手摇着蒲扇呼呼作响,一脸惬意的吩咐着:“吃完了自个儿把屋子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去城里把这几个月送完的镖单给徐伯伯送去。过完这个月的生辰你也满十六了,你既然打定主意习武,我也遂了你的愿。”
说起这个,埋头苦吃的胡越一抬脸更是满眼兴奋:“哦!你肯认真教我了?”
为了这一天,少年已经等了许久。
虽说自己出生时大同朝已经建号,但这个国家在自己出生前可是在外族袭扰和内乱分裂中挣扎了数十年之久。
而如今能够在那样的局势挽狂澜于既倒,短短十载便平息乱象,直至如今勉强维持着的太平世道,期间的英雄故事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流传于民间。
再加之开国之初法令不全,至今也未完善,盗贼匪类常有滋生,所以大同朝开国以来,民间习武的风气不能说是深入骨髓,至少也是武德充沛了。
胡越跟着“老钟头”走单镖,从小走南闯北的,就是听着那些个传奇故事长大的。
从小的耳濡目染下,自然对习武更有兴趣。
尽管先前有那么几年被“老钟头”逼着去学堂私塾读了点书,但奈何枯燥的课堂锁不住少年躁动的心,那些年这稠州城里资历最老的私塾先生对于胡越也是无可奈何。
像是平日里无故缺课在城里溜达已经算是最好的情况了。反倒是到了学堂里,课上插科打诨目无尊长、下课拉帮结伙游街穿巷,更要命的是动不动就和先生唱反调,仗着自己不算宽广的见识和自行体悟的‘歪理’,愣是让不少私塾先生驳他不动。
结果就是三年不到的功夫,胡越就被稠州城里绝大多数的私塾拒之门外,而他自己也对读书渐渐地没了兴趣。
老钟头看到胡越那股子兴奋劲儿,也是会心一笑:“你这话说的,敢情我这几年没用心教你吗?就说你这几招在镖局里有几个人能稳稳接下来的?”
胡越说起这个就来气,指着屋子墙角的那个半人多高的楠木盒子质问:“得了吧!老钟头,别想诓我!你教我学拳掌用刀兵,你自己却是使枪的,走镖的时候我可见过你的本事!对自己儿子还藏拙,真几把抠门儿!”
“我这身本事教你不合适。再说你这使刀的本事虽说粗浅,但胜在根基扎实。只要不是碰上什么高门大派的入门弟子,对付起来也是绰绰有余了。”
见胡越仍是一脸的不服不忿,老钟头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在想什么。
“当然有心气也是好事。哝,看看这是什么?”
说着老钟头从从怀里掏出一块木牌,正面雕出两个正楷的「白鹿」二字,背面则是刻了个「九」字。
胡越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伸手就要去抓。
而老钟头则是将他的手按了下来。
“白白鹿令?义父啊~这是从哪搞来的?”
“啧!你小子,怎么?看到这玩意了就改口叫义父?”老钟头见自家小子这副德行更是直摇头,“你义父我在江湖上也是有些名号的,虽说这几年因为收了你这么个义子,怕仇家上门才隐姓埋名,但和那凌云阁讨个名额也不算是什么难事。等到了那白鹿山,我再让那凌云阁阁主送把刀给你。”
没有抢到令牌的胡越气鼓鼓地往嘴里扒饭,也不忘数落一番:“得了吧,您多大脸我不知道?走镖哪趟我没跟着,遇上麻烦不是装腔作势就是花钱了事,要不然这么些年的钱攒下来,我们也不至于还住在这破地方。上次还拿我这个小孩跟那些个劫匪讲情。您还要点脸不?”
“你懂个屁,还不是为了你这个拖油瓶,要是就我一人还用低声下气?”
“确实,没我在,您也可以放开腿脚跑路了,自然也不用低声下气的。话说您那逃跑的轻功也是不错,改天教教我呗。”
“不教!臭小子,要学了偏门本事指定不干好事。”
“别呀,当初你教我练刀的时候不是已经约法三章了吗?再说了,这以后你儿子我可是孤身入江湖,多一技傍身也好呀。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等你老了谁来给你送终?”
“他妈的,能不能说点中听的话?赶紧吃完把桌子收拾了回去睡觉!”
一顿晚饭的时间就在父子二人笑骂中度过。
待到明月高挂,胡越也已经躺在了自己的床上,就着窗外照进来的月光缓缓入眠,手里还捧着那块刻着「白鹿」二字的木牌。
————————
黑云隐隐压着月色,入夜无风。
对于江湖人而言,夜晚在大多意味着危险,
中年男人独自立于院落之中,单臂伸出,手掌抓住枪杆末端,丈长的杆子被端的平直。乍看下似是纹丝不动,久看许久才发觉整个人的身子也在随着枪头的抖动而发力。整个架势又看不出丝毫凌乱,如大风拂过大湖水面的浪波似静似动,一切浑然天成,看不出丝毫破绽。
半个时辰下来,除了额头缓缓渗出的汗珠,这端枪的架势依然如旧。
日渐入秋,夜风也染上几分肃寒,夜空中黑云流转彻底遮住了月光,黑暗中一道寒芒划破寂静。
飞刀破空,只见中年男人手中那长枪的枪尖倏然一抖,白缨翻滚的刹那便将飞刀卷入其中抹去了其锋芒,使其悄然落地。
而后各式暗器更是借着夜色轮番击出,如骤雨打叶。掷箭,长针,投镖,蝗石只要是江湖上能见到的一应俱全,手法也是各有不同。
那一杆长枪亦是随之起舞,随之发散而出的气劲如同海中漩涡鲸吞着那如雨幕般来袭的暗器,就连在寂静的黑夜中也不曾散出丝毫金铁相击之声,只有那连绵不断的暗器如散花一般落了满地。
随着一柄和开始一模一样的飞刀在半空中划出尖啸,舞动的长枪亦是陡然加速。
当一切重归平静时,只见那杆长枪立于院中,一柄飞刀钉在枪尖下二寸的枪杆之上。刀刃没入其中,险些将枪杆扎个对穿。
夜风中的较量戛然而止,人影也在月下显现出其轮廓。
“胡前辈不对,是钟之岳前辈,晚辈久仰大名,这一手「千钧枪」果真名不虚传!”
“此等散花手法,来者可是「千手」李玉郎?”
“正是晚辈。”人影走近,一个看上去年仅二十出头的清瘦青年一身花青长衫,立于院门口微微躬身行礼。
钟之岳见其身形微微起伏,显然先前的较量这人已经是尽力了。
“看来杨恒晨眼光不错,你这般年纪就能被「良家子」赐号,确实有过人之处。”
“还是不及前辈三分。方才若是再比下去,晚辈怕是只能落荒而逃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钟之岳才算是放下了戒心,掌中气劲一推,将身前地上的暗器扫开,收起架势和长枪引着这位“晚辈”到院子里的磨盘上坐下后,问道:“说吧,为何而来?”
李玉郎清了清嗓子,换作一副对于钟之岳极为熟悉的低沉嗓音说道:“为故人之子而来。”
而钟之岳神色一凝,说道:“你回去告诉杨恒晨,没门!”
“前辈莫要意气用事。当年洛川候死后,遗书里交代将子嗣托付于大帅,是您暗地里强行带他出走的。眼下朝中局势诡谲莫测,江湖各大门派也和一些朝廷势力纠缠不清。此时您若再带着他行走江湖,万一出事你让大帅将来有何颜面再去面对洛川候的灵位!”
“胡越回去能做什么?形同软禁般地被留在你们「良家子」的衙门里,给皇帝作为牵制军队的棋子吗?”
“倒不至于,尽管洛川候生前的声望义传三军,但如今也已身死十数年。声望如流沙,若无人将其紧握,那在光阴的长河里一冲就散了。大帅此举只是为了故人血脉的安全考虑。”
“那就无需你们大帅操心了,我钟之岳本事不大,护胡越周求还是能做到的。”
说着,钟之岳握着枪杆的手又紧了紧。
见对方软硬不吃,李玉郎只得作罢,起身再行了一礼:“那恕晚辈今夜叨扰了,告辞。”
“不送!”
钟之岳没给丝毫好脸色,转头便回了屋子。
到此刻,夜色下才又缓缓显现出另一个身影,柔软的女声恬静淡然,令人心境平和:“不和他说明已经有人盯上他和胡越了”
“这好不容易才搭上了线,道明原委我怕只会让他们跑得更远。大帅的意思很清楚,他只要我们找人,并在尽可能不出手正面干涉的情况下保证胡越的安全,至于钟之岳”说到这儿,李玉郎那张略显文弱的面庞显现出一丝阴鸷,“死有余辜!”
说罢,细雨落下,消瘦的身形没入了夜色。
雨丝打湿长衫勾勒出玲珑曲线,女子看着这满地的狼藉不住地摇头。
年轻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年轻!
大帅对于这位故人之子的看重和那“不干涉”的用意岂能如此简单,看来还得自己这个老前辈来调解调解了。
女子微微一笑,缓步走向了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