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那废柴的人生啊 > 第47章 装货

第47章 装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也不是所有商贩都喜欢试探,有上来直接报价的,行就行不行就走,但这种情况很少,一般出现在商贩完成几批采买后装车时车装不满,急于补货才会用这种短平快的方式。

    收到订金后,父亲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大半,至少这一批货的销路、收入都有了保障。

    但是收到订金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

    就像前几年房地产、车辆销售采用的“定金”和“订金”一样。双方商量妥当之后一般会签订“订单合同”并收取订金。

    但“定金”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具有担保性质;“订金”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实际上是预付款的性质,是一种支付手段,不具备担保性质。

    买方由于个人原因未支付后续费用,或者卖方由于价格上涨不承认订单合同价格的都是常有的事。因为“定金”和“订金”闹矛盾的场景我也见过几次。

    对于枸杞销售来说,因为不会签订什么销售合同,所以完全是一种口头约定行为,更不会有什么法律约束力。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遇到市场行情大幅变动时,约定就成了一次空谈。

    我们遇到过一次,商贩在交完“订金”之后,第二天市场行情大幅度下跌,商贩如果用原订价收购将面临巨额亏损,索性直接放弃5000块钱“订金”用来减损。我们不得不重新约定价格或者另找商家销售。

    这种情况占极少数,大部分情况下双方都会为了各自的口碑遵循口头约定,商家避免落下一个不诚信的牌子,农户也为避免树立难打交道,出尔反尔的形象。

    毕竟,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口口相传的舆论影响还是非常厉害的。

    当然,这是生意人必须面临的交易风险,毕竟谁也不能对市场行情进行精准的预测。

    这次收过“订金”后,没有出现其他的变动,我们按照枸杞干货处理“归拢-拍打-风车分拣-装袋”流程逐项操作。

    装袋也是有讲究的,先用一件塑料透明的“里皮”装一部分,然后放在麻袋里调整位置和麻袋两个角方位保持一致,装满六七成后将袋子提起再重重放下,从而压缩枸杞之间的缝隙,让货物更加“瓷实”,也为了减少袋中空气含量,方便长期运输和储存。

    装满八成后,将“里皮”向里翻折将枸杞全部盖住,之后将麻袋收口后就算完成了。

    你可别小看这一麻袋,足足有两百斤。

    按照这次销售价格值5000余块钱,这样的麻袋每次能装10余袋。听起来能销售五万左右,但是除去人工、材料费,这批货也只剩下一两万块钱左右,每年能卖五六批次,差不多能挣十来万。当然,也不是每次都能卖上好价格,行情不好的时候能保住本钱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全部装完之后,我们将麻袋全部堆在晒场上离土屋较近的位置,同时为了避免货物返潮盖上一层棚布用来保温。

    之后,三叔会将三轮车开到货物跟前,晚上就睡在货物旁边看着,以防有人半夜偷货。

    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之前就有一农户晚上将枸杞打包装好,半夜不翼而飞的情况。

    所以“枸杞人”每到这个时候都格外小心,整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的就是为了这个时候,都不想在货物即将变现时再出现什么意外。

    第二天一早,商贩直接将皮卡车开到了货物旁边,并从车上取下一个电子秤让父亲检查,检查过后没问题便开始称重,姑父和三叔两人,一人一边将麻袋抬到秤上,我在一旁负责记录数据,称完之后两人顺手再将麻袋抬到车上,父亲和商贩则在车上负责将麻袋码放整齐。

    在电子秤上一般也没人会做手脚,因为农户在售卖之前会拿出自己的秤先称一两袋,到检查电子时,将自己称过的优先放在商贩带来称上,数据一致就继续往下称,不一致再作调整。

    大多商贩都在意自己的招牌,做一锤子买卖的除过。

    全部称完装好之后我合计了一下总斤数以及价格便反馈给父亲去和商贩交涉。

    商贩自己也会合计一遍,保证双方计算一致后,便当场转账支付扣除订金之后剩下的费用。

    由于取现不是很方便,再加上需要给务工团支付工资,所以父亲会要一定比例的现金,每个商贩都会提前准备,算是枸杞售卖约定俗成的支付方式。

    支付完成后商贩便离开了,我们则收拾着晒场、棚布、采收筐等工具开始为下一批枸杞晾晒做准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