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店开业
柳文舟这病看得及时。
他吃了药,晚上发了汗,第二天便恢复了神智。
柳文舟看到姐姐脸上的伤,知道伤是怎么来的后,他痛苦的啜泣出声,自责自己不能保护她,还成了负担。
毁了这张脸,柳巧云不觉得有任何遗憾,她已经发过誓,此生此世都不会再嫁人,她这辈子都要为主子而活,报答她的大恩。
柳巧云照顾他吃了点清淡的瘦肉粥,又喂他喝了药让他继续休息,到了晚上,精神明显比之前好太多,能够在柳巧云的搀扶下下床了。
能下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苏穗岁,与姐姐一同叩谢救命恩人的大恩。
……
柳巧云手巧,人足够聪明,很多事情都是苏穗岁提了一嘴,她便能理解意思,准确无误按照穗岁的要求去做。
可以说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苏穗岁止不住的夸赞她,柳巧云干活更卖力了,恨不得再多长出一双手来。
后厨交给柳巧云盯着,苏穗岁在盯陈设。
她定制了几套桌椅,有二人的方桌,还有四人位的桌子,最大的桌子是一张八人位的圆桌。
找的是邻村的木匠,价钱比着县城里的木匠要便宜一顿,说好的是七天交工,今天也就是第七天。
除了桌椅,其他好东西也该一并送来了。
她没有准备什么剪彩仪式,刻着“早相逢”三个大字的门匾做好后,直接让人挂在了门头上。
木板菜单也挂到了醒目的位置。
凡是店内食物一切都是明码标价。
五月二十六是个黄道吉日,苏穗岁选在这一天开业。
开业的前两天,苏穗岁拿着“广告”单在城中打广告。
上面写着“早相逢”早餐店于五月二十六正式开业。
开业后,凡是拿着广告单进店消费的顾客,都能凭借广告单兑换一份小吃。
所谓的广告单,也是苏穗岁请了人一笔一划写出来的。
一共一百份宣传单,苏穗岁没有让柳巧云出面,一个人在最热闹的街市,有针对性的将这一百份广告单全部发完。
五月十六。
早餐店正式开业。
还没开门,外面便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拿到广告单的都很好奇,能够免费领取的小吃是什么小吃,没有拿到广告单的,也想着凑个热闹。
苏穗岁雇了两个工人,一男一女,都是十六七岁正机灵的时候。
经过了两天的培训,笑着接待着进门的客人,不管衣着华丽,还是穿着粗布麻衣,都给人足够的尊重。
小店外面看起来平平无奇,一进到里面,直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干净简约,每个桌上都放了一盆植物,看起来温馨又舒适。
桌上刻的有号,待客人入座后,店员便拿着菜单向他们介绍起店里的吃食,并将客人要点的东西记录下来。
既然是开店卖早餐,苏穗岁没有再局限于卖馅饼。
有一文钱一个芝麻红薯饼和土豆饼,两文钱一个的素馅饼,还有三文钱一个的鸡蛋卷饼,四文钱一个的肉馅饼……
“小二,这个香菇鸡肉烧麦是什么?”
“是烫面为皮,裹上蘑菇、鸡肉、糯米为馅的一种吃食,别提多香了,两位客官要不要先来两个尝尝?”
“你们店里的东西价格是不是太贵了?”
“咱们这用的都是上等的食材精心制作而成,个头大,分量足,客官尝过以后便知道物美价廉,物超所值,另外咱们这消费满五文,都会赠送一份酸甜可口的酸梅汤。客官要是喝不惯酸梅汤,咱这边还有红薯粥,也是免费赠送的。”
酸梅汤他们喝过啊。
从州城传到他们这里来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喝得不正宗,总觉得有一种酸涩的味道。
可以先尝尝这家的味道怎么样。
“是一人消费五文?”
“一共消费五文即可。”
“行,来两个烧麦尝尝鲜,两个肉饼,再来一份酸梅汤。”
苏穗岁站在柜台前,一边将单子送进窗口,让后厨的柳巧云和王翠花根据单子配菜,一边留意着店里客人的反应。
王翠花是昨天过来给她送野菜的,知道她今天要开业,可能忙不过来,便说留下来帮忙。
食物的卖相实在是好看,尤其是那烧麦,肉眼可见的皮薄馅足,一口下去满是肉和糯米的香味,幸福感十足。
“好吃好吃!我还从来没有吃过这种好吃的东西。”
旁边观望的人,见他吃得一脸香,跟着点了一个烧麦尝尝鲜,一口下去是让人忘不了的味道。
还有那酸梅汁,和之前喝过的完全不一样。
“掌柜的!你家的酸梅汁怎么做的,甜度和酸度都刚刚好。”
苏穗岁只道:“这也是反复研究了多次,才能把味道调的刚刚好。客官喜欢就好,不知道客官点的馅饼合不合味道?”
“好吃好吃。”
客人来结账的时候用广告单兑换小吃。
苏穗岁将广告单送到窗口。
等着里面将包好的小吃拿出来。
她特地买了质量不错的油纸,现打包好的小吃里面包含的有一小根洒上孜然粉的淀粉肠,两颗红薯丸,一块油酥饼,一块绿豆枣泥糕。
本来想到兑换的小吃,顶多就是什么一个馒头,或者是一个包子之类的。
但当看到里面是这么多金贵的东西,纷纷觉得自己赚了。
尤其是尝过味道以后,有人直接冲到柜台前,问还有没有淀粉肠,实在是太香了。
苏穗岁只能遗憾地告诉他们,淀粉肠只准备了赠送的份量。
今天进店消费的客人,甭管是花了两文还是二十文,在临走前,苏穗岁又给每人发了一张赠送单,上面写着,下次来本店消费,满二十文,赠送淀粉肠一根。
不知不觉就到了忙晌午,日头正毒,这个点出门的人少了,店里最后的两位客人离开后,忙得浑身酸疼的几人终于可以坐在凳子上歇息。
尤其是王翠花和柳巧云二人,都觉得胳膊都要抬不起来了。
王翠花心里却是甜滋滋的,累点好,越累就越挣钱。
她甚至想干脆不回村里,直接留下来帮她的忙算了。
怎么说她都是干惯了农活的人,做事肯定比他们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