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皇帝的维护
皇后甩手走了,只余下一屋子女人面面相觑。
李忠和来这一趟,证明皇上对今日凤鸾宫发生的事一清二楚。
而皇上的口谕也叫她们明白,今日这事就只能沦为一场无聊的闹剧,日后再提就是与皇上作对了。
这么一想,虞听晚更叫她们警惕了。
虞听晚在先雪的搀扶下起身,这两天她可没少跪,回去定要好好泡泡脚。
李容华瘫坐在地上,不敢相信皇上竟然如此维护虞听晚。
宣妃搭着红珠的手往外走,经过虞听晚的时候停了下来,“虞宝林好本事,伶牙俐齿叫本宫佩服。”
“嫔妾谢宣妃娘娘夸奖。”虞听晚大大方方地应下了。
宣妃嘴角的笑意愈发真挚,“高兴得太早可不是好事,到时候连哭都来不及。”
“回宫。”
皇上今日这一出反而叫宣妃醒悟了,虞听晚的得宠是必然,但同样也不单纯。她等着看虞听晚哭得那天。
清妃虽走得目不斜视,但虞听晚明显察觉到,她在经过自己时稍稍停顿了一瞬。
众妃嫔此刻也都顾不上李容华和虞听晚了,她们知道皇上定也恼了今日之事,一个个都赶着回去复盘分析。
不一会儿,栖凤殿只余下虞听晚和瘫坐在地的李容华。
“我们也走吧。”虞听晚吩咐道。
“是。”先雪恭敬地扶着虞听晚的手肘应道。
“虞宝林。”身后,李容华在大宫女的搀扶下站起身,“你以为你今日过关了吗?”
“这根刺会扎在所有人心里,就连皇上也是,这次不疼以后你总会疼的。”李容华高昂着脑袋。
“李容华如此关心嫔妾,嫔妾感激不尽。”虞听晚转过身,“不过李容华如此耳聪目明,不知你能不能知晓无极殿中,皇上又会同皇后娘娘说些什么呢?”
李容华脚下一软,身形晃了晃。
“主子。”翠柳眼疾手快地扶住她,“主子,万不可慌了阵脚。”
李容华只觉眼前有些模糊,但虞听晚的背影却清晰地映入她的脑海,“翠柳,本嫔是踏进别人的陷阱了。”
若到了此刻她还想不明白,那不如回去就找根绳子吊死算了。
李容华强行稳住自己的心神,“扶我回去。”
何才人看着身旁的苏小仪,眼中疑虑重重,“苏妹妹今日真叫姐姐担忧。”
“何姐姐这话从何说起?”苏小仪一脸懵懂地看向她。
见此,何才人轻轻摇了摇头,“苏妹妹几次说话险而又险,我担心你会被波及。”
“可我没说什么呀?倒是那李容华,竟然知道那么多,可真叫我惊讶。”苏小仪一点没听出何才人的言外之意,还想同她讨论今日之事。
“何姐姐你说,这李容华今日说得事是真是假?那虞宝林……”
“苏妹妹。”何才人及时出口打断,“我昨夜未睡好,这会头有些疼,就不与你多聊了。”
“那何姐姐可要好好休息,妹妹改日再去找何姐姐玩。”苏小仪甜甜一笑,如往常般自在地跑开了。
“小主……”苏小仪一走,身后的思琴就忍不住开口。
“回去再说,这不是说话的地方。”何才人堵住了她的话。
建章宫,无极殿
“臣妾参见皇上,皇上圣安。”皇后站在殿中行礼。
“免礼,赐座。”即墨允谦刚下朝不久,此时正伏在桌案上奋笔疾书。
“谢皇上。”
两个小太监抬了一把太师椅进来,皇后规规矩矩地入座。
夫妻俩一个坐着闭口不言,一个对着桌上的奏折陷入沉思,无极殿内一时陷入寂静。
过了好些时候,即墨允谦这才抬起头,“皇后今日叫朕有些失望。”
“你与朕乃结发夫妻,应该明白朕之心意。”即墨允谦面上带着惯常的笑,叫人完全看不出他真实的情绪。
闻言,皇后双手紧了紧,“皇上,臣妾未能做好皇后应尽的职责,还要劳皇上费心后宫之事,是臣妾的不是。”
“皇后过于自谦了。”即墨允谦笑道。
皇后心下微微发紧,起身跪地,“皇上,臣妾知错,还请皇上责罚。”
即墨允谦起身走下台阶,亲自将皇后扶起,“近日后宫诸事繁多,让采盈操心不少。”
“后宫嫔妃众多,但朕只你这一位皇后,采盈不该过多忧虑。”
“臣妾惭愧,辜负了皇上的信任。”皇后低下头,看着自己与皇帝交握的手,心中发苦。
“今日之事,采盈如何看?”即墨允谦松开手,背身而立。
皇后笑了笑,“李容华因一时的口角,不管不顾闹了起来,还连累皇上的名声,应当重罚。”
“皇上,臣妾虽不知虞宝林如何冒犯了您,但皇上未曾追究想必不是大错。”
“虞宝林既已侍寝,按惯例皇上也该奖赏一二,今日又受了委屈。依臣妾看,不如升一升位份,也好宽慰虞宝林的心。”
即墨允谦转身,笑得很是温柔,“采盈行事向来妥帖,后宫在你手中才能叫朕安心。”
“皇上过奖了。”皇后笑着对上即墨允谦的目光。
“那李氏愚笨鲁莽,叫人摆弄了一番也不知,这次饶她一回,不必重罚。其余就按采盈所言便是。”即墨允谦十分信任地看着皇后说道。
“是,臣妾明白。”皇后福了一礼,“皇上国事繁忙,臣妾就先行告退了。”
即墨允谦摆摆手。
“臣妾告退。”皇后安静地退了出去。
门口,钱嬷嬷见皇后出来时面色无异,心下稍安。
殷切地迎上前去,“娘娘。”
“回宫,本宫有些累了。”皇后扶了下发髻上的凤钗,疲惫地笑了笑。
“是。”钱嬷嬷低着头,小心地搀着皇后离开。
里头即墨允谦再度拿起桌上的折子,上面是吏部尚书的奏请:
安阳知府李德仁在任六年,兢兢业业,颇有功绩,吏部考绩为优,奏请皇上升任李德仁为林州刺史。
即墨允谦拿起朱笔批阅:李德仁教女无方,家风不正何以正吏治,刺史乃一州之重任,吏部有失朕之信任,发还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