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写前面
我喜欢写文章,可每次郑重其事面对空白页时,又想不出该写什么内容。我总是自我怀疑,总结起来无非三个问题:
从哪开始?
写给谁看?
写的对吗?
我相信因果,相信自己看到的每件事有值得追溯的缘由。我想清楚明确地告诉别人事因何起,奈何因果环环相扣、无穷无尽,我无法知晓最初的成因,自然不知从何处起笔才能让人知其全貌。
写给谁看?
除了父母,身边的人基本与我年龄相仿,其中大部分有相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即使个别人的成长轨迹较为曲折,但对周遭的人事物都有着共性的认识。再者,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匆匆营生的当口,谁又会细忖另一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
写的对吗?
哈姆雷特不止一千个,我或许能看到近似的答案,但无法找出标准的答案。何况,我的文笔和思路受学识与眼光所限,岂有一览众山小的能耐?
思前想后,唯有写自己了。
我从2022年3月开始写回忆录,那时的我处在一个很矛盾的时期,可以用一个词形容,自困。
我于2019年年初完婚,年末儿子便出生了,从为人子到为人夫再到为人父,短短一年时间内的身份增设,让我有种莫名的不适从。2021年4月,我从单位离职,跟着朋友投身小家电创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当时的家电市场并不景气,销路拓展举步维艰,这令我无比焦虑。眼看自己年过而立,既适应不了家庭身份的转变,又没法在事业上有所突破,我情绪郁结不知如何排解,人一度变得浮躁易怒。
我自诩懂的很多,把一些所谓的逻辑、规则看得很明白,对里头的局和事分析得十分透彻,可越是这样,就越觉得要跳出局外是件无比艰难的事,因此我变得固步自封,生怕掉进错综的局内难以脱身。老婆说我自恃清高、想得太多,整天琢磨自己没能力改变的事,我总调侃她:
“难得做回人,我想活得明白点嘛。”
我不清楚怎样算明白,每个人对活得明白都有不同的理解,可能是懂很多道理,可能是挣很多钱,可能是交很多朋友,可能是去很多地方。显然,在自困时思考如此宽泛的问题往往得不到中肯的答案,往复的困惑反倒给自己徒添骄躁。我意识到了这点,于是想办法让自己沉下心来。
写回忆录的确能让人平心静气,桩桩件件的旧事,每每重温都有别样的感受。正是在写回忆录时我才发现,回顾过去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它能让人生的横切面变得清晰,变得鲜活,变得富有质感,看似不起眼的细弱肌理,却无时不刻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扩充着人的认知,决定着人的成长。在写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品尝到独善其身的滋味。仔细想想,我三十年来几乎都没好好回顾和反思一下过去,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明天如何如何,我偶尔会胡思乱想,幻想自己弥留之际脑海里会是怎样一番光景,一辈子那么多的事又能记得多少。
我一直认为,人这一生尽是种因得果的事,大部分人劳心劳力付之所有,就是为了得到或延续好的结果,即便自己日薄西山,还不忘挂念至亲至爱的因果。唯有到大限将至、油尽灯枯的那一刻,人才有可能真正看清自己,所有曾经被认为无比重要的东西,追逐过的名利,体味过的荣辱,经历过的成败,分辨过的是非,在死亡面前都犹如一场大梦,梦醒时分,卸下所有的身份与执念,一切都没了意义。
我脑海中时常浮现这样一幕:弥留之际,生与死之间的万般幻化成一颗晶莹剔透的微小的水滴,它泛着幽幽的蓝光,在眼前缥缈地晃动着,看似近在咫尺,伸手去够时却差之毫厘,随着周围的光亮逐渐黯淡,它越飘越远,越来越小,最终隐匿在一片虚无中。
我很想留住那颗水滴,这是我坚持写下去的原因。
回忆录的题目,我思索了很久。想起读书时写作文,我生怕内容扣不住主题,好几次都是写了大部分内容后再回去想题目。现在不需要了,没有答题时间,没有字数限制,更不用为了迎合主题而旁征博引,只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所想。我的人生才过去短短三十年,自然没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剩下的时日,我为此苦恼了很久。可有一晚,我突然茅塞顿开,脑海里跳出了一个既能描述过往,又能贴切形容自己所渴望的人生状态的词语。
那一刻,我便有了题目,逆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