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4
【我们再来看最后一句。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他忽然觉得,人间不过像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
仔细品味,仿佛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
唐,元稹若有所思。
“我想我知道为什么秦夫子这么仰慕这位东坡居士,称他为男神了。”
白居易疑惑,“为何?”
“诗词上,我等的才学也不差,李杜也各有风格,想来秦夫子最欣赏苏东坡的其他方面吧。”
“这是自然。”
“东坡居士,有一种历经风雨之后的豁达。他不比太白放荡自由,也没有杜工部深沉隽永,而是一种看遍一切的淡然。”
“确实,明心见性,这种豁达淡然的气度很容易让人仰慕。”
这样想的人有很多,苏东坡的气度也吸引了很多人。
在苏轼以前的时代,他又增加了很多仰慕者。
【这首词比较短,一节课就能上完,现在知识点已经讲得差不多了。
秦筝觉得讲点小故事也不错。
“笔记都记好了吗?”
“记好了!”
“还有点时间,我们讲几个小故事吧。”
“好哎!”学生仿佛活了过来一样。】
好耶!天幕下的人也期待起来。
之前讲完诗词都会讲一下作者的小故事,但是李白之后就没有了。
很多对诗词不感兴趣的人无聊很久了。
【先讲个周瑜的吧,这个不知道你们听过没有。
“曲有误,周郎顾。”
说的是周瑜年少的时候,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细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
逐渐形成了一个典故,“周郎顾曲”。
唐代诗人就化用了这个典故,写过一首诗。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意思是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
苏轼笑了,“这个典故不错,我下次写词要用上。”
东吴阵营的人调侃周瑜。
“都督美名传扬后世,还是“貌美”!也不知道引得多少女郎芳心摇动。”
【还有一个,总角之好,这个成语意思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这个成语也是出自周瑜。
东汉末年,孙坚北上讨伐董卓,将家小迁到了舒县,此地便是周瑜的家乡。
当时,周瑜的家人为孙策一家提供了住处,两家也成了通家之好,十六岁的孙策和周瑜也就成了玩伴。
孙策和周瑜同岁,而且两人都是年少有志,所以很快便成为挚友。
后来,孙策建立东吴的时候,周瑜提供人员和物资上的巨大帮助,在赤壁之战上,周瑜更是带领吴蜀联军击败曹操,为东吴站稳了脚跟。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
后来总角之好逐渐成为了一个成语。】
“伯符,后人也觉得我们感情深厚啊。”
再次看到自己和孙策的故事,周瑜感慨更多。
年少相遇,志同道合,彼此信任。
他们原本是最好的搭档。
【接下来讲苏东坡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有个朋友叫佛印禅师,两人的关系很好,经常相互打嘴仗。
有一天,苏东坡作了一首诗让人送给佛印禅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师禅师在诗上批“放屁”两个字,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 】
教室里笑声一片,天幕下也有不少人笑出声。
被周围的人嘲笑是苏轼不满。
“佛印害我被众人嘲笑,不行,我得写首诗出出怨气。”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于是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个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都同意了。
“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
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人呆若木鸡。】
贞观时期,尉迟恭和程知节围着秦琼。
“翼国公,你卖马的事迹都流传下去了。”
“对啊对啊,还被编成了典故。”
秦琼不客气的回怼:“有能之人才能留名,在座诸位定然也会榜上有名。以后必定会提到你们的事迹,现在嘲笑我,到时候不知道该嘲笑谁呢。”
李世民打圆场:“叔宝材推栋梁,英雄落魄,应当惋惜。”
“谢陛下。”秦琼站到李世民后面,不再看尉迟恭和程知节两人。
蜀汉,虽然同时提到了蜀汉阵营三个人,但是他们也没能得到什么信息,关云长刮骨疗毒倒是体现出了英雄气概。
【好啦,故事讲到这里,这节课就差不多结束了。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说: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历了一场旷世未遇的人生劫难的苏东坡,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这种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大家可以课下去多多了解一下苏东坡。
当然也要记得预习下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下节课学。
那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