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 > 第42章 《登高》2

第42章 《登高》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首先,你们先回答我一下,《登高》这首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呢?”

    “近体诗!”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

    然而还是有个别回答了“古体诗!”

    “好啦,我们再次强调一下。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来具体看一下他们的区别,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

    近体诗呢,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排律诗除外;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固定;讲究平仄对仗。”】

    天幕下立刻就有人反应过来。

    一个书院里的学生疑惑:“这个之前不是讲过的吗?”

    旁边的的同学不以为意:“讲过又怎么样,难道夫子讲过的内容你一次就记住了吗?”

    “说的也是,嘿嘿~”这人不好意思都挠头。

    总是有些学渣需要讲很多遍才能记住的。

    【“《登高》是近体诗,也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形式特征是什么呢?”

    “第一点,句数固定。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总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

    “第二点,押韵严格。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第三点,讲究平仄。汉语虽有四声,但在律诗中,并不需要像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

    如果用汉语中的音调来判定的话,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律诗各句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

    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当然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律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

    “第四点,要求对仗。对仗,也就是对对子。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比如上句的句式是“主谓定宾状”,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对。

    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可以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

    关于律诗的这些规则,秦筝讲得比较粗略。

    在律诗已经形成规范的时代,不少人为了写诗,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琢磨。

    押韵、平仄、对仗,甚至每一个字的表意,深意,都需要斟酌很久。

    对于秦筝讲得这么简略,一些人很有意见。

    “这么重要的知识,就这样讲完了吗?太不认真了。”

    “可能律诗在后世已经不是主流了,所以不必教得详细吧。”

    “唉~后世要学习的东西那么多,也能理解。”

    “原来以后写诗还有那么多限制?”

    李白想着,虽然他也不是不能写,但是总觉得不够痛快。

    【“接下来,我们就以《登高》为例,学习一下七言律诗。现在,有同学来读一下这首诗歌吗?”

    曲锐意举手,秦筝就让他来朗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好的请坐,曲锐意读的很好,大家给他一点掌声。”

    秦筝带头鼓掌。

    “好啦,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有几个字还是比较难写难拼的啊,刚刚曲锐意就读错了这个字,渚“zhu”字,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注意一下渚“zhu”、 鬓“bin”、浊“zhuo”这几个字,好,《登高》,起~”

    学生齐读课文。

    “我感觉你们读的一点感情都没有。来,先划一下节奏。”

    等学生照着ppt划好节奏,秦筝继续讲。

    “首联要读得高昂激亢,次句要读得回环婉转;颔联里的“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要一口气读出,然后“木”“江”作延长音;

    颈联的“悲”“常”“病”“独”要重读表示沉重;尾联要慢读,读出一种自怜自嘲的味道。”

    “现在大家再齐读一遍试试看。”

    学生再读一遍,果然好多了。】

    天幕下跟着学习的人也试着读了一遍。

    因声求气,果然能稍微体会到一点诗意了。

    这样读一遍,仿佛也能感受到一点杜甫的沉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