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安史之乱4
【“然而这个时候的哥舒翰年事已高,再加上中风,身体不能行动。”
“唐玄宗起用病废在家的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天宝十五年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
“安军的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
“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
“哥舒翰立即上书玄宗,认为: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且叛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那时再攻打他便可不战而擒。”
“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将史思明,打了几个大胜仗,进展十分顺利,因此他们二人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二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
“眼看局势越来越好了是不是?这个时候唐玄宗又开始了他的骚操作。”
“这个时候安禄山已经开始后悔不该反叛了,准备回到幽州去固守。但杨国忠担心哥舒翰算计自己,胡乱劝唐玄宗催他出潼关去收复陕州、洛阳。”
“郭子仪、李光弼极力请求令哥舒翰固守潼关不要出兵。但唐玄宗听了杨国忠的话,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兵,一个使者接着一个。”
“哥舒翰被逼得没有办法。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四日,大哭着率军出了潼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
李隆基之前的唐朝皇帝快气吐血了。
“你不会打仗你就不要多管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知道吗?”
潼关这么险要的关卡,你竟然让哥舒翰出兵迎敌?
太平公主无法理解,她看着李隆基:“你是这么没脑子的人吗?”
李隆基也不理解未来的自己。
【“理所应当的,哥舒翰败了,败得很惨。”
“从潼关出去十七里远的地方,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
“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在前,庞忠等率10万大军继后,另派3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引诱进隘路。”
“叛军用柴草塞住道路,顺风放火烧车,烈焰冲天,黑烟满天,唐军士兵不能互相辨别,自相砍杀,死伤累累,这样过了很久才明白过来,这时丢掉铠甲跑到山谷里和掉到河里淹死了的有十分之一二。”
“黄河中有运粮船一百多艘,士兵们抢着上船,船都压沉了,甚至有人把长矛盾牌绑起来坐着渡河,哭叫声惊天动地。叛军乘机进攻,唐军都逃跑了。”
“战败后,哥舒翰率几百名骑兵渡过黄河回到军营,清点人数,二十万大军仅剩下八千人。”
“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哥舒翰撤到关西驿,张贴榜文招揽失散的兵卒,想要继续把守潼关。”
“吐蕃将领火拔归仁带着一百余骑兵包围驿站,进去对哥舒翰说:“贼兵来了,请元帅上马。”哥舒翰走出驿站上马,火拔归仁及众将叩头说:“元帅拥有20万兵马,一场战斗就把他们都抛弃了,有何脸面再见天子?且元帅没有见到高仙芝和封常清的遭遇吗?请元帅投降安禄山!”
“哥舒翰不从,他说:“我宁愿像高仙芝那样去死,你们放了我吧。”火拔归仁就把他的腿绑到马肚子上,连同其他不顺从的将领一起投降安禄山。”
“后来唐军收复了洛阳,安庆绪带着哥舒翰渡过黄河,到战败后,便将其杀害。” 】
被安禄山囚禁在洛阳的哥舒翰终于痛哭出声。
“愿天下皆知,臣并未背叛大唐!”
李世民红着眼,一边说:“是李隆基有负于他。”
贞观时期的武将也觉得自己实在幸运。
遇到的是陛下这样英明的人。
【“潼关破了,长安危在旦夕。李隆基又做了什么呢?”
“在安史大军逼近的前一天,他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
“他丢下长安一城的百姓逃了,从此大唐开始了‘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历史。”
“说不定后面的大宋也是跟着他学的,毕竟有历史先例嘛。”】
安史之乱时期。
安禄山虽然攻占了河北、洛阳,但所过之处杀人如麻,人们都恨他。
正在抵抗叛军的人们突然失去了动力。
连天子都逃跑了,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大唐皇帝都不要大唐了,他们拼命守护的又是什么呢?
武则天和太平公主都不可置信。
“你竟然抛下长安逃跑了?”
李隆基开始怀疑,天幕上说的真的是他吗?
【“唐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就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李亨犹豫不决。”
“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
“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魏方进被一并杀死。”
“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
“好!”
“奸佞妖妃,祸国之物,死了真是大快人心。”
就算最大的责任在李隆基身上,但还是有许多人认为,皇帝身边的奸邪小人才是最可恶的。
看到杨国忠等人得到了报应,不少人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