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 > 第36章 安史之乱3

第36章 安史之乱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安禄山反了之后,唐玄宗他做了什么呢?”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当时大唐已经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都震惊。”

    “河北都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内的,叛军所经过的州县,都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者开门迎接叛军,或者弃城逃跑,或者被叛军擒杀,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有人奏报安禄山造反,而唐玄宗仍然认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 ”

    “直到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召来宰相杨国忠商议应变之策。”】

    “为什么他就这么不愿意相信安禄山会造反?”

    “他跟杨国忠商议?真的是人老了脑子也不行了吗?”

    杨国忠可是天幕认定的奸相,并且也没有能力压制安禄山。

    无数人都不理解李隆基的脑回路。

    接下来李隆基的操作更是让人气到吐血。

    【“当时虽然安史之乱爆发得突然,但是以大唐的国力也不是不能解决。”

    “有人推测,如果没有那些骚操作,其实两年之内,就可以解决安史之乱的。”

    “唐玄宗的第一件骚操作,就是阵前斩将。”

    “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我们来看看高仙芝和封常清是谁。”

    “高仙芝有常胜将军的美誉。开元二十九年,高仙芝率军平定达奚部叛乱;天宝六年三月,高仙芝率军平定了小勃律国,俘虏了其国王,由此让受到震慑的拂菻、大食及各胡族共七十二国投降归附了。”

    “天宝九年,高仙芝击破揭师国,俘虏了朅师王勃特没。随后又攻破石国,俘虏了石国国王车鼻施及其部众。”

    “天宝十年四月,高仙芝率军进攻大食,双方于怛罗斯城激战五日。虽然后来因为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而大败,但是高仙芝仍然是身经百战的老将。”

    “再来看看封常清,他曾跟随高仙芝平定达奚部叛乱,击败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国。”

    “天宝十二年,封常清率军进攻大勃律国,迫使大勃律归降。”】

    这两位都是有经验的战将,抵抗安禄山用这两人,也不算出错。

    李世民想,看来李隆基手下也不是没有人才。

    那他是做了什么才会让原本两年内可以平定的安史之乱延续这么久呢?

    【“前面说到,因为事发突然,唐朝在边关的精锐部队来不及赶回,高仙芝、封常清只能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是市井子弟,缺乏战斗经验,而且还没有经过训练。”

    “这样一些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对上安禄山的精锐,结果可想而知。封常清在洛阳与叛军交战,叛军的兵锋更锐,接连交战不利。”

    “封常清退至谷水,西奔至陕郡,遇到高仙芝,封常清把战况告知高仙芝,二人觉得难以与叛军正面交锋,于是随高仙芝退守潼关。”

    “这个时候,唐玄宗听说封常清兵败,便削其官爵,让他以平民的身份在高仙芝军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监左右厢诸军,以帮助自己,封常清常穿着黑衣监督军队。”

    “监军边令诚每次都会干预高仙芝的军令,高仙芝很多都没有听从,这让边令诚怀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入朝奏事,向唐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贪生怕死败退之事。唐玄宗听后大怒,派边令诚带着敕书赴军中斩杀高仙芝与封常清。”

    “边令诚到了潼关,先把封常清叫到驿南西街,向他宣示了敕书。封常清说:“我之所以不拼死在战场上,是怕污辱了国家的官职,被叛军抓住杀死。现在我死的心甘情愿。”

    “封常清坦然的接受了死亡,只是在临刑之前写了遗表谢罪,说“我死了以后,希望皇上不要看轻这叛贼,那么国家就安定了。”封常清死后,尸体只是陈放在一张粗席子上面。”

    “边令诚带着一百多名陌刀手,宣读了唐玄宗对高仙芝的敕书。”

    “高仙芝说:“我退兵确实有罪,死也不推辞,但是说我截扣军饷和恩赐的东西,这是在诬陷我。”然后又对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兵士们都在,难道他们和您能不知道吗?”

    “这时被招募的新兵都站在门外,他们对高仙芝非常信任。高仙芝大声说:“我若实有此,君辈即言实;我若实无之,君辈当言枉。”士兵们一起高呼说:“枉!”声音惊天动地。”

    “高仙芝看着封常清的尸体说:“你是我提拔的,又接替我当节度使,今天我和你一起死在这里,这难道就是命吗?”说完,高仙芝也被斩了。”】

    高仙芝与封常清的遭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因为看的是大唐,李世民看到得格外认真。

    “阵前斩将,他李隆基就不怕兵变吗?”

    临死前还在担忧国家的将领,竟然就这样被冤杀了。

    大秦,王翦老将军感叹,还好他遇到的是一个英明的陛下。

    【“封常清与高仙芝被冤杀,但是叛军还在眼前。”

    “潼关是长安的门户,是大唐王朝国都最后一道防线,只要突破了潼关,长安必定会失陷。”

    “为了守住潼关,唐玄宗起用了老将哥舒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中描述的哥舒翰。”】

    在唐朝之前大部分的朝代都把自己的国都设在潼关之内,秦国就是凭借着潼关这个地方抵御了六国联手的攻击,这里是很多朝代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失去了这里,就失去了国家的国都,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君王的尊严。

    看这诗文描述,哥舒翰应该也是一员悍将。

    这安禄山的部队有多强大?竟然能突破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守着的潼关。

    在李隆基以前的朝代都在猜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