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 > 第11章 工具

第11章 工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

    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向伟大的科学家们致敬。”】

    科学,科技,今天是课程中提到了不止一次。

    现在更是说已经改变了生活,难道后人能有这样的生活都是跟科学有关吗?

    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思考了。

    科学家?看起来是一种统称,是跟袁老先生一样的农人吗?

    【课文内容终于讲完了,距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时间。

    秦筝接着说出了以后的课程安排。

    “同学们,虽然你们才高一,但是我们也要以高考为目标,作为人生中最重要最公平的一次考试,已经距离你们不远了,已经只剩下不到三年的时间。”

    “所以为了更好的学习,我们以后先学习比较难的古文,现代文章我们以后会减少学习的内容,节约上课时间,所以需要你们自己下去多看了。下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古文了。”

    “好~”学生的回答都是有气无力的。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下课!”】

    高考?考试?

    秦始皇看着天幕,这是一种考核制度吗?

    但是目前最重要的另有其事。

    “来人,寻农家之人觐见。”

    除了嬴政,汉武帝也在寻找农家的人,不过刘彻是欧皇,没等多久,赵过就主动带着一堆资料前来求见了。

    另外,不少皇帝还重新设置了官位,能研究出优良作物者,最高可封侯!

    一时间,不少有经验的老农收到了热烈欢迎。

    昨天的世界地图,今天的优良稻种,天幕展现的东西人每个朝代都忙碌了起来。

    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是也仍然在期待着下一次的天幕。

    不知道这次,会播出什么东西呢?

    可能天幕也想这些古人休息一下,这次播出的是不少人耳熟能详的的《诗经》。

    【“我们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那你们知道现在是社会是怎么劳作的的,怎么收获小麦,稻谷之类的吗?”

    “用机器!”

    “对,那你们知道现在的机器发展成什么样了吗?”】

    收获粮食不用人怎么收?

    后人难道真的会仙术,一挥袖就能把地里的庄稼全收起来吗?

    【“给你们看个视频,你们就知道了。”

    一个巨大的钢铁巨物出现在了天幕上,一个人从侧边打开门,顺着车梯进车。

    不一会儿,车子启动了起来,随着车子不断前进,地里的农作物被不断的收割,很大一块地,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割完成。】

    “天啊!多好的粮食啊!”

    这是无数人的感叹。

    “这是神仙的农具吗?”

    依然有人认为天幕上的是神仙。

    汉武帝看到收割车,想到的是,这个车用来打匈奴多好啊!

    只要把车开到战场上,不管对面有多少骑兵,全部都能碾压过去。

    无数人发出了想要的声音。

    秦始皇紧紧盯着终于赶到的墨家巨子,巨子移开了眼神。

    陛下,就算您盯出了花,臣现在也做不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劳动都被机器代替,再次感谢辛苦研究的科学家们,把人类从各种繁杂的劳动中解救了出来。

    这是我们现在的劳动形式,那在没有这些工具的古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劳作的呢?

    让我们跟着今天的课程一起学习,现在把书翻到第五十三页。】

    古人表示,虽然你们在学习我们,想知道我们的劳作模式,但是我们更馋你们的工具。

    所有工作都有那什么机器代替,后人也太幸福了吧。

    【“这节课要学习是选自《诗经》的一首诗《芣苢》”,秦筝打开ppt,‘芣苢’两个字还标上了拼音。

    “这两个字读‘fuyi’,注意一下读音哈。”】

    不少大儒点头,后人还在学习《诗经》,看来虽然后世有许多与前人不同的东西,但是没有忘记最根本的文化。

    汉初,《诗》成为“经”,齐、鲁、韩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虽然斗争不断,但是对于《诗经》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现在听到后人学《诗经》,不约而同的看着天幕。

    后人所学,必然是历史验证的,今天就让他今文经学/古文经学的看看,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至于标注的拼音,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

    【首先你们看看这张图片,这就是芣苢,也就是现在说的车前草。】

    不错,言之有物,有具体的物摆在眼前,才能更好的学习。

    一些大儒点了点头。

    朱元璋在跟马皇后聊天。

    “这后人怎么连这车前草都不认识了。”朱元璋嘀嘀咕咕的。

    “或许是生活太过富足,就不太在意这些不重要的。”

    “也不知道到底有富足,嗨!那个收割机可有用。”

    【“《诗经》我们都不陌生,那么关于《诗经》的知识你们还记得多少?让我来考考你们。”

    下一页ppt是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在重要的点被空了出来。

    “现在看着这些空,那么能填出来吗?”】

    天幕下的人不由自主的也跟着填空。

    首先,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有三百零五篇。

    有些说法跟古人的不一样,但是显然对于天幕上的学生而言,这些问题很简单。

    【秦筝一边说一边引导,“《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你们知道,《诗经》分为几部分吗?”

    “风雅颂!”

    “对了!其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随着秦筝的讲解,ppt上的空格也被填满。】

    天幕下的读书人在疯狂记笔记。

    古时候能读书的人其实只有一小部分,而且还有很多书籍是被收藏在贵族之家,普通学子想要学习知识是非常困难的。

    宋濂这样的也要经常借书学习,他还有地方可以借书,更多的是借书都找不到借的。

    所以现在有不少学子,珍惜难得的机会,跟着天幕一起学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