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科考
八月初秋,正在教小豆子兵法的赵以观,接到下人来报,让其去庭院一坐。自己这个不着调的爹一般情况下找自己没有好事,二般情况下一定是坏事。来到凉亭,虽是秋天,但是仍然炎热,赵承先喝着茶,看见自己的儿子到来赶紧放下,让儿子坐到自己跟前。没想到的是赵继祖也在这,终于让赵以观放了点心,既然老祖也在,想来自己的爹不会作了什么特别大的幺蛾子。
赵以观对着自己的父亲和父亲的父亲施礼后坐下。赵继祖开口说道:“答应陆离的事情,已经全部都做了。马上秋闱开始了,以观不能再等了。今年之后,科举就变成三年一次了。”赵承先在旁边点头附和。
原来是考试的事情,赵以观一想日子,确实差不多。今年如若不考,那么就得再等三年。自己可以等,就怕陆离等不了,怕公主等不了。外面一直盛传赵家老二贤德,但是天妒英才,死于非命。赵家老大虽然好读书,但是是一个木讷傻子。俗话说福荫不传三代,恐怕要在赵家身上实现了。三十多岁没有参加过乡试的秀才,也是少见。
“秋闱三日后开始,以观觉得自己是否能够拿到解元?”赵继祖笑着问道。
赵以观站起身,躬身施礼:“定是解元。”
赵继祖哈哈大笑,说道:“该让这大夏,知道我赵家有一麒麟子了。”
三日后,众书生集体来到贡院,陈清岚作为赵以观的书童,替赵以观背着笔墨纸砚等物,赵以观的徒弟小豆子呢?小豆子是女孩子,这种体力活怎么能让女孩子做呢?有陈清岚这样的劳力,不用白不用。
大夏之前是九品中正制,或是在国子监的察举制。所有官员基本上都是从各大家族中产生。所以之前国子监大祭酒李善渊,才能够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冲他叫一声“先生”或是“老师”。
而后,宁满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一开始,所有的名门望族都是极力反对。在朝堂之上更是骂开了花,不敢明着骂,还不能暗讽吗?都没吵起来,因为当时的官员没有人支持。宁满根本不管所有官员的反对,只让曹大监给所有人说了一句:“如果谁要反对,朕将在史书之上牢记一笔恶评。死后得恶谥。”所有文官再无他言。文人当官,为的就是身前事,身后名。武官一直无话。用韦怀文的话就是,关我鸟事。李善渊也一直未站出来反对,宁满削的就是他的权,他还出来反对,他是不想活了吗?
大夏科举,每一年一次,共分三试。第一试为乡试,因在秋天开考,所以又称秋闱。槐花黄,举子忙。考过之后便有举人身份,若是在其中取得甲等第一,便称之为解元。共考九天七夜。共考三科,第一科四书五经,第二科撰写判文,第三科策问。
第二试为会试,由京城礼部负责,在京城国子监考试,因为在第二年春天考试,因为又称春闱。也是考九天七夜。所考内容与之前无异。
第三试为殿试。通过会试之后皆可参与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本来其实并没有这一项,但是宁满担心会有人从中徇私舞弊,便决定由自己亲自判断。考完之后前十名由皇帝当面出题,此时第一名才能够获得状元之名。
在陈清岚了解完科举知道之后,念叨一句:“这不就是gwy的国考省考和面试吗?考的内容都差不多。。。。”
贡院门口,江南路的各地书生齐聚,因为是最后一次年考,人数众多。各位书生之间互相作礼招呼。自然而然的形成圈子,衣着华贵的聚在一起,寒酸的是另一个圈子,很明显的各自看不上。赵以观也是看到了这点,默默地说了一句:“文人相轻。”
曾经赵以观和陈清岚聊过关于科举的事情。本以为陈清岚会对科举制度嗤之以鼻,因为他是一个离经叛道之人,让他读四书五经和践律蹈礼,简直是妄想。但是陈清岚却是认认真真的说:“科举之制,利国利民。如果没有科举制度的产生,大夏的政权将永远握在少部分人的手中。大夏的利益,永远是少部分人的利益。会一直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科举是唯一一个可以实现寒门贵子的方法,是为天下的穷人开了一扇门,让他们可以进入大夏的政治核心,为自己的群体发声,为自己的阶级谋福利。让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再是一句空话。说到底,当官的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为穷人谋福利,但是当你都不懂人间疾苦,那就只是坐在朝堂之上想入非非。做自以为的事情。于大夏,于江山,于皇帝,于百姓,都没有任何好处,只是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混蛋而已。”
难得见陈清岚这么认真,赵以观认认真真的听,每次陈清岚认真,说出的话都够赵以观琢磨好久,不是他不够聪明,是时代所限。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待问题,这对当时之人是不公平的。
陈清岚接着说道:“弊端当然也有。科举制度的问题本身,在于考的内容是什么?现在所考内容,是皇帝想让所有人去遵从的。这些书生,以后即使科举不中,回到地方,最起码也是十里八乡的读书人,所传播的思想,还是这些内容。这种事对于天下可能是弊端,对于皇帝却是好事。再一个还是内容的问题,官员选拔,所考内容固定,但是特殊性人才如果入城为官?今年黄河泛滥,水道官不知道干了什么。如果我善治河,但是目不识丁,如何为官?如何领取俸禄?你看看那些书生,一个个身体孱弱,还把手无缚鸡之力当成夸他们的,这是不是浪费了一大批非常有可能成为优秀劳力的基础?”
赵以观一言不发,微微点头。他永远都不知道陈清岚会给自己说什么观点,如果陈清岚能够一直正经,恐怕这麒麟子的名头,早就由他所得。
旁边的书生圈子,看见赵以观衣着虽然普通,但是用料上乘。也就慢慢围了过来,其中一人抱手施礼:“在下姑胥城王天之,敢问兄台名讳?”
赵以观回礼说:“王兄久仰,在下赵以观。”
那个叫王天之一时间没有反应赵以观是谁,旁边已经有人指出:“你是姑胥城的赵家傻子老大!”
赵家,姑胥城赵家,姑胥城有几个赵家?
说出这句话的书生立刻就后悔了,骂人揭短这事到哪里都讲不通。
赵以观微微一笑说:“确实是赵家老大。但不是傻子。是赵家解元,赵以观。”
说完,便走进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