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异世做县令 > 第20 章 欧阳明策

第20 章 欧阳明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康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县试、郡试、会试和殿试。

    读书人必须通过本县县令主持的县试,以取得童生的身份。有童生身份才有资格参加下一级的科举考试。

    郡试作为科举考试的第二级,在郡城举行。第一年举行岁试,第二年举行科试,第三年举行乡试,三年一循环。

    岁试的任务是从童生中考选出秀才,对原有的秀才进行甄别考试,按照成绩优劣给予奖惩。童生通过岁试,就算是进学校上学了,就是成为大康的学生,称为秀才,秀才已经可以见官不跪了。

    岁试成绩优良的秀才,方可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准许参加乡试,叫“录科”。

    在第三年的年初,还要在省城举行一次科试的补考,未能在各府参加科试的生员,可乘机来补考,叫“录遗”。

    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乡试考中的举人,不仅可以参加会试,就是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做官的资格。

    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贡院举行,会试被录取的举子,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由景帝主持,还要任命阅卷大臣,读卷大臣,协助景帝评阅试卷。

    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

    出榜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二甲赐“进士出身”,有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也有若干名。

    而欧阳明策便是参加郡试第一年的岁试,取得了秀才。

    博安县县衙大堂

    此时的林凡正在回想前身的记忆,这个名字肯定在哪里听过,一旁的林贵提醒道:“小王爷,四年前,北宁郡有一名少年,在参加当时的岁试之时,拿下了第一名。许多人都夸他文曲星在世。”

    林凡微微摇头说道:“没什么印象。”

    林贵轻咳一声,“就是您冠礼那年来北宁郡”林贵一旁帮林凡回忆,这时一段尘封的记忆突然涌入脑海,终于想起来了。

    在大康,男子满十六岁就要成年了,大富大贵或者有权有势的家族,都会为家中重要的子嗣举办冠礼,邀请至交好友或者前辈参加,目的就是告诉他们,我的孩子成年了,要出门闯荡了,各位以后多多照顾。席间还要跪拜自己的父母,以表养育之恩。

    四年前的前身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纨绔,但是马上就要十六岁的冠礼了,当时的景帝考虑到此事顾及皇家颜面,,便允许前身回北宁郡祭拜生母,举行冠礼,这也是前身从记事之起,第一次来到北宁郡。

    北宁王林胤天将前身从京城接到了北宁郡,准备祭拜已经去世的北宁王妃,也就是前身的生母。

    就在冠礼的前夜,前身偷跑出王府,在北宁郡的清风楼寻欢作乐,并且看上了清风楼的花魁苏念卿,前身对其的一见钟情,本想一掷万金,博美人一笑。

    但是苏念卿却说他喜欢才高八斗的才子,若前身能够现场以“梅”作诗,便同意献身于他。

    前身哪里懂得吟诗作对,便在清风楼现场出钱买诗,引得当时整个北宁郡的才子,在半夜全部聚集到清风楼,为前身作诗,当时的情景堪称青楼盛况,只要有人写出一首诗,前身便念于苏念卿听。但是当时没有一首能博得了苏念卿的赞赏。

    后来不知谁说了一句:“若是当今岁试第一的欧阳公子在此,想必是手到擒来。”

    前身便问那人欧阳公子是何方神圣。

    那人将欧阳公子夸得是天花乱坠,什么文曲星下凡啊,大康未来的大儒啊等等,于是前身便开始派人四处寻找那人口中的欧阳公子,可那时已近卯时,前身必须返回家中,所以便悻悻离去,这也成为前身一件憾事。

    次日北宁王林胤天听到昨夜之事,在冠礼之后便将前身打了一顿。而欧阳公子这个名字,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忘。

    想到这里,林凡问道:“本王记得你在四年前人人追捧,为何落得如此田地?还成为了这博安县的阶下囚,差点饿死在牢房。”

    欧阳明策说道:“此事说来话长……”

    欧阳明策本就是博安县青石村的村民,四年前在岁试中,以一个农夫的家庭背景,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在当时的北宁郡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一个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农夫孩子,利用仅有的书籍,在拿了岁试的第一名。就好比一个只上过小学的人,却在高考中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所以许多没有通过岁试的人,联合起来闹到郡守那里。

    那时的欧阳明策直接在郡守府门口摆开擂台,以交流的名义,召开了一场北宁郡诗会。由于此事在北宁郡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当时的北宁郡郡守勾先厚出题,欧阳明策与一众童生,直接现场作答。

    再往后,那些没通过岁试的童生与欧阳明策相互出题,从命题作诗,再到互相出题作对。最终欧阳明策实力让他们心服口服,一时间风头无两。

    当时主持文会的郡守勾先厚也起了招揽之意,有意将欧阳明策收为学生,但当时的欧阳明策心高气傲,直接当着众人的面拒绝了郡守勾先厚的招揽。

    随后欧阳明策在第二年举行的科试中,直接落榜,并且在来年的科试补考中,也依旧落榜。两次落榜让欧阳明策备受打击,心灰意冷之下,返回了博安县,以抄书为生。

    某日,欧阳明策在街头卖书之时,无意间看到上一任县令濮阳启正在欺压一对母女,对其母女百般刁难,而周围的百姓也唯恐避之不及,纷纷装作没有看到。

    欧阳明策目睹了这一幕,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他明白自己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鼓起勇气走向那对母女,却被县令濮阳启带的衙役阻拦。

    而被拦住的他,突然冷静下来,也发觉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随后欧阳明策开始四处奔走,向乡亲们宣传县令濮阳启的恶行。并且组织百姓进行抗议,为他们起草诉状,控诉县令濮阳启的罪行。而濮阳启得知欧阳明策的举动后,却派出了手下的衙役进行镇压。

    然后欧阳明策就被抓起来,打入大牢了。当时博安县有一帮匪徒横行,濮阳启以为欧阳明策是他们的同伙,便想关进去大牢,设下埋伏等同伙来救他。

    在之后就是接到林凡要来博安县赴任县令的消息,这濮阳启便带着人跑了。

    至于为何大牢没有卷宗,牢里只剩他一人,欧阳明策也不清楚,只记得某日大牢里人声嘈杂,随后便归于沉静,他因为被关在大牢最里头,所以只是听到了声音,却没有看到人影。

    林凡听完之后问道:“为何本王没有听说这帮匪徒之事。”也确实,来到博安县的他已半月有余,却从未听博安县的百姓提起有匪徒之事,也没有百姓来博安县报官。

    一旁的林贵回到:“之前听县尉孙立提过一嘴,后来老周连同统领便加强了博安县的巡逻。但是这帮匪徒就像凭空消失一般。”

    林凡说道:“欧阳明策,如今你已将所发生的事说了出来,那濮阳启什么德行,本王也略知一二,但是仅凭你所说,本王也无从取证,证明你所言是否属实。况且,你煽动百姓,这可就犯下了谋反的大罪。”

    林凡觉得这欧阳明策居然能煽动百姓抗议,已有几分才能,但是是否要收入麾下,还是得多做试探。

    只听欧阳明策说道:“上一任县令濮阳启在这博安县为非作歹,小生只是觉着的这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怕小生不做这些事,相信也会有下一个欧阳明策来做。”

    欧阳明策观察刚才对张八张九的审讯,包括那张八张九对林凡来到这博安县之后,做的一些事情,推断出这林凡不是别人口中传播的那样,是个纨绔子弟。所以这欧阳明策才将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

    却没想到这个林凡听完他的经历,居然也为濮阳启说话,而那濮阳启在博安县欺压百姓,增加赋税,强抢民女,无恶不作。这林凡定与那濮阳启无异,看来自己跟林凡不是一路人。

    想到这里,欧阳明策不由得心灰意冷,他本想考取功名之后,回到博安县,造福一方百姓。但是天不遂人愿,连续两年的落榜,再加上近几年落魄的生活,已让他心灰意冷,对自己的未来,以及大康的未来不抱什么希望。

    林凡听到欧阳明策的话,却笑着说道:“那你觉得如果你是这博安县的县令,你会怎么去做。”

    欧阳明策说道:“那小生必定会成为这博安县口中的好官。”

    林凡听到之后,哈哈哈大笑,随机说道:“好好好,你说你要做一个好官,那本王便考考你,如果你的答案能够让本王满意,本王便放了你便是,但是如果的答案不能令本王满意,那你也只是一个挂着才子名号的酒囊饭袋。”

    欧阳明策听到林凡给了他如此一个机会,自信的说道:“还请王爷出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