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山峦叠起,云涌如池
京都,皇城“朝歌”。
“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也不知这是哪个文豪写的。雕梁画栋,金宇朱墙,琉璃溢彩,玉龙绕梁。集天下之气运于一城,这便是皇城“朝歌”。
历朝历代这集天下繁华之地所在都深处内陆,帝王之气居于正中,四通八达,往来商贾便利,耕地广阔,粮食富足,‘天子居中,诸侯戍边’以形成四周拱卫之势,即便外敌破关依然可进退有度。
可当今这位皇帝偏不这样,直挺挺的把皇城根儿建在了边关之上。
武朝西有楼兰,北有匈奴,而边境线又极广。自古外患多北方,匈奴人的野性是有目共睹的,频繁犯边,抢掠边关百姓,视人命如草芥。后又仗着马背上的功夫逃离,茫茫草原无处可寻。
李青山的老子李君安尚在潜龙时,正值前朝国君暴虐昏庸,朝堂上下贪污腐败,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民不聊生。无数豪杰揭竿而起,李君安也不例外。
李君安生在北方,边关百姓的疾苦他是一样都没落下,在其举起大旗拉起队伍之后也是同样坐镇北境。
要知道背拒外患,前御内敌的魄力并不是什么人都有的,而这位不但有,更是做到了极致。先是建立起完善的防御体系,后扩大疆域,并在边关广设哨所,打的匈奴不敢来犯。
边关的百姓是有血性的,在被欺压许久后见李君安有此壮举 ,四面八方纷纷来投。李君安的队伍空前繁盛,举兵南下,势如破竹。
自此,武朝便于群雄逐鹿中争得了天下。
这得了天下自是要定都,朝堂之上有举荐卢阳城的,九州通渠,交通便利。有举荐江南的,温文尔雅,粮产富足,五花八门。
好几次险些在金銮殿上动手互殴。
而李君安却力排众议硬是将皇城‘朝歌’立于边境之上,北可拒匈奴,西可征楼兰,雄心之壮,无人可及。
满朝文武都吓傻了,这不是拿自身小命儿陪着一起开玩笑嘛,将一国之气运放在外敌嘴边儿,那还不是任人取舍?
只有两人眼睛一亮,心中大为震撼。
其一便是大将军莫苍,另一人为当今宰辅杜洵。
起初有小部分人反对之声格外激烈,更有甚者密谋联合儒家大儒翻闹朝堂。不过在李君安抄了为首那几人的家之后便老实了。
果然枪戟之下出政权不管在哪个朝代都适用。
不过更让天下百姓为之侧目的是李君安的那句家训:
“李家子孙掌朝一天,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男儿,当如此。
今日同往常一样,退朝后李君安独自静坐书房,双手轻揉着额头,似乎想理清思绪。
武朝建立已有二十年,而立储又是王朝的头等大事,被称做“国之根本”。
这等要紧事,本应在武朝建立初期早早确立。
但适逢那场变故,战乱又起,也顾不上这些,索性就一拖再拖。
不过战事总有打完的一天,十年前,武朝终于平定外患,得以休养生息,一众朝臣便呼吁早早立储,方安“国本”,也好安了天下人的心。
皇帝李君安借百废待兴需潜心发展为由,一一否决,又言皇子们尚且年幼,待日后再议。
大部分臣子只当是皇帝陛下心思社稷,可少部分明眼人却明白,皇帝陛下在等,等那个失踪已久的大皇子李青山。
这一拖又是十年。
这十年间,就连天下都发生许多大事,何况是那朝堂。
深宫大院的花花肠子,可不比唱戏的差上几分。
战事一停,天下人的温饱一旦不成为问题,便该琢磨些其他的了,从古到今一向如此。
功名利禄如涛涛,锦绣富贵两岸潮。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本就没什么可说的。
想要向上爬,单凭本事可能不那么灵。
“不择手段”一词在这件事上兴许也不全是贬义,天下官员大多如此。而这京城,便是风口浪尖之地。
没有几手看家的本事,还真成不了那弄潮儿。
当今宰辅杜洵是极少数靠着自身本领走到现今位置之人。
而朝堂上与他较劲的那位何术堰何太傅却恰好相反,阴谋阳谋无所不用其极。
照理说这般人物都是憋着劲儿的坏,可偏偏这位何太傅在朝堂大事上异常的明理。虽说“贪官污吏”一词跟他沾不太上边儿,但“权臣”二字却格外的贴切。
帝王心术,在于制衡。
单靠杜宰辅、何太傅二人构不成三足鼎立之势,于是乎另一个凑局儿的人被提拔上来填这个空缺。
当朝太保,于历。
要说于太保有何手段能登上这般高位,满朝官员却也说不出。于太保本事倒是有些,但也就如此了。阴谋阳谋更比不上何太傅,毕竟人家是使手段的头子。
不过若硬要用一词来形容于太保,倒有二字甚是合适。
“中庸”
为人如是,为官亦如是。
可单凭此是无法服众的,这便不得不提起他的学生。
四皇子,李安之。
母凭子贵,做师父的当然是凭着弟子贵。这四皇子倒也争气,琴棋书画、家国天下、朝堂政务、花前月下,没有不精通的。
哪里都好,但就是有些不着调。属于不甩鞭子不赶路的种。
相比之下,二皇子则靠谱得多。
而说到二皇子,同样要提起他的亲娘舅。
当朝太傅何术堰。
自家人哪有不替自家人谋利的道理。
于是在武朝建立二十年整的今天,何太傅终是再次上奏。
率着满朝文武仗义执言,立储安“国本”,刻不容缓。
朝野上下除去大将军莫苍与宰辅杜洵,皆复议。
“你们是担心朕短命不成?”
皇帝李君安大怒。
天子震怒不是开玩笑的,李君安借此机会,从带头立储的那些个激愤的官员中,挑了三两个把柄最多的革职查办,方才震慑住众人。
李君安明白,唬的住一时,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立储一事,却已拖了太久,即便是找不到那丢失的皇儿,半年之内,此事同样需尘埃落定,稳固朝堂。
正当皇帝愁眉不展时,一声“鹰唳”惊空遏云而来,盏茶间的功夫便停稳在其身前。
李君安抽出鹰脚处绑好的密信,心跳没由来的慢了半拍。
只片刻,那位一句话便能使天下群臣尽低眉的帝王,却是红了眼。
随后激动的大喝:
“穷奇!给老子滚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