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恶意
卫东平从黄县回来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最近闲来无事他与王应元、孙元化一直在研究北面的形势,起义军现在已经成了气候,数次剿灭都没有效果,由于王应元的手下一直在试图接近李定国与李过等人,对于起义军那边的消息一直没有断过,而再往北边的建奴今年的冬天似乎很难过气候的变化不仅仅影响了明朝同样影响着建奴与蒙古,据王应元细作传回来的消息,今年建奴已经与科尔沁部联合,向西进攻林丹汗,而林丹汗不敌遁走,建奴俘获林丹汗二十万众,这使得建奴的实力进一步加强,战争的阴云还快就会布满北方,据孙元化预测,明年建奴应该会进一步的入侵大明,而此次规模应该比往年更加剧烈。
卫东平对此头疼不已:孙伯父,你经营登莱多年,如果建奴再一次大举入侵,我们应该作何应对。
孙元化看着眼前的巨大地图满心的震撼,这张地图是王应元提供的,这也是他这么多年的成果之一,孙元化沉思了一会说道:贤侄,你看这里,孙元化指了指朝鲜那边的皮岛继续说道:这里就是东江镇的核心皮岛,按照以往的计策,只要建奴那边一有动作,我们登州这边就会走水路经过皮岛,直接进攻建奴腹地,可是现在皮岛的皮岛对于我大明的号令尽皆是置若罔闻,这就对我们后期的作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孙元化经营登莱这么多年对这边的局势算是比较了解。
卫东平苦笑道:孙伯父,这皮岛远在海外,我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孙元化笑道:我们的水师自登州出发,如果直接开赴旅顺大约需要四五天的航程,而从皮岛出发一日便可往返数次,对于兵力的调动是很关键的一个位置,如果没有皮岛作为中转,那我们自登州袭扰建奴腹地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卫东平看了看插满旗子的地图说道:伯父,我看这旅顺还在我大明治下,我们多跑几次船不可以吗?
孙元化苦笑一声:贤侄啊,这旅顺虽然在我大明治下,但是那边情况复杂,细作众多,我们一旦往旅顺增派重兵,建奴必然知晓,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建奴必然重兵来犯,到时候我们就陷入进退为难的境地了。
那建奴为什么不现在就攻打旅顺呢?卫东平疑惑地问道。
哎,贤侄有所不知,这旅顺靠海多山,而建奴没有水师,他们就算占领了旅顺也会经常受到我登莱水师的袭扰,除非他们拿下东江镇,旅顺才会对他们有用。孙元化笑着解释道。
按照伯父的意思就是只要我们能拿下东江镇,就基本上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卫东平赶忙问道。
理论上是这样的。孙元化点头说道。
王大哥,这皮岛现在什么情况了,我听说毛文龙死后是他的儿子在驻守皮岛?卫东平看了一眼王应元之后说道。
少爷,自孔有德反叛以来,毛文龙之子毛程路便响应他一同反叛,当时东江镇总兵黄龙立刻派人前去剿抚,现在的皮岛是一名唤尚可喜的参将镇守。王应元解释道。
尚可喜?卫东平吃惊道,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孔有德,这四个人现在卫东平已经干掉两个了,这个尚可喜又冒出来,看来自己得想想办法。
王大哥,这个尚可喜现在就驻守在皮岛,你能不能派人去查一查他现在是否与建奴有所联系。卫东平笑着说道。
少爷?何出此言?王应元疑惑地问道。
这你就别管了,你赶快派人去查一查,我的意思是查出点东西来。卫东平冷笑道。
王应元瞬间了然,这是没问题也得制造点问题出来啊。
而孙元化此时说道:贤侄,这恐怕有些不妥啊,东江镇不归我们登莱节制,就算你查出点什么来,朱大典大人恐怕也不会帮忙的。
卫东平与王应元相视一笑,王应元笑道:孙大人怕是忘了少爷怎么坐上的这登莱总兵的了吧。
孙元化瞬间明白,这卫东平在京城还有个首辅作为靠山呢。
孙元化笑道:倒是忘了此事了,贤侄啊,我这还有一事。
卫东平笑道:伯父有事但说无妨。
孙元化收住笑容严肃说道:贤侄啊,我没记错的话你是让我帮助训练炮兵,可是到现在火炮用的还是登州城原来剩下的,每天看着火枪营训练实弹,我这手下的人天天过来诉苦,咱这火炮啥时候能到啊。
经过孙元化这一提醒,卫东平才想起来,只想着搞火枪了,把火炮的事情给忘了。
伯父,这,小侄最近太忙了,把这事给忘了,您以后有这种事情一定提醒小侄,我马上派人去办。卫东平笑着说道。
贤侄,这倒不必这么着急,你只要把银子准备好就行了,我早就已经跟安多商量过了,葡萄牙那边的火炮应该很快就能运到了,四磅炮四十门、六磅炮二十门,八磅炮十门,一共纹银十一万两,这可是最便宜的价格了,当年登州采购火炮都没有这个优惠。孙元化笑着说道。
卫东平并不担心孙元化会在里面拿什么回扣,毕竟这位大人在后世的名声很好,人的名树的影。
伯父,还是你想的周到,待会我去跟吴伯讲,只要火炮靠岸我们立刻给钱,如果我手下这些人都能像伯父一样就好了,我看不如以后得军械制造您也给上上心?我想这个火炮训练的是安多那帮洋人应该也能胜任,不知道伯父意下如何。卫东平思来想去手下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就孙元化最为精通了,如果他能答应,那日后火枪火炮生产自己只要提出一点想法,让孙元化带着工匠们研究。
贤侄此言当真。孙元化没想到卫东平会把火器生产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惊讶地问道。
其实卫东平一开始就看错了孙元化,他只是以为武器作坊里面条件很差,不会有人愿意去接这个苦差事,而孙元化则认为武器生产属于国之重器,自己属于外人,卫东平不会让他去接触,自己多年学习西洋的科学知识,在武器作坊中更能一展所长,相较于火炮手的训练,这武器生产才是自己最合适的地方。
两人一拍即合,孙元化马上就要起身告辞,心思已经飞到黄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