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累计时间 > 第六章 轮作

第六章 轮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轮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不同季节内,根据作物特性有计划、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倒茬或换茬。

    一、作用

    1、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轮作通过改变农田作物组成和生态环境,起到切断病原菌的寄主和害虫的食物链、破坏有害生物所需环境的作用,有利于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

    一些土传病虫害,到目前为止唯有轮作才能有效地控制。轮作可缓解病虫害,有些作物的根系分泌物可以抑制某些病菌的发生,通过与这类作物进行轮作可以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作物的伴生性杂草与作物的生活型相似,甚至形态也相似,很难被消灭;寄生性杂草连作后更易滋生蔓延,不易防除,而轮作可以通过改变农田生态环境有效地抑制或消灭杂草,是防除农田恶性杂草经济而有效的措施。

    2、协调和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轮作是一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合理的轮作可以有效调节土壤养分和水分。

    1 调节土壤养分

    不同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种类、数量以及养分利用效率各不相同,将营养生态位不同且具有互补作用的作物进行轮作,可协调前茬与后茬的养分供应,均衡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

    定养分被片面消耗。合理轮作可以均衡使用土壤肥力,前茌作物收获后留下的残茬和根系中所含的养分可一定量地补充 土壤中的养分。因此轮作不仅可以应用于化肥投入低的

    2 调节水分

    将对水分适应性不同的作物进行轮作换茬能充分且合理地利用全年自然降水和土壤中蓄积的水分。

    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

    1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不同作物生长过程以及相对应的土壤耕作和栽培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有很大的区别,不同作物地上部的覆盖度不同,地下部的根系发育各有特点,生长发育期间采取的管理措施也不一样,因而对土壤结构、耕层构造和对土壤侵蚀状况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合理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同时良好的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尤其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对减轻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2 改善土壤化学性状

    轮作对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在内的土壤肥力指标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向土壤中归还有机质和矿质养分的数量不同,质量也有差别。

    3 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

    作物根系分泌物及根际微生物的分泌物对土壤肥力均有重要影响,不同作物有不同的与其共生或寄生的微生物类群

    因此合理安排前后茬作物轮换,可以充分发挥作物互作的有益作用,防止对作物生产和生态环境不利的因素;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达到保持土地生产力的目的。

    4、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在轮作中前后茬作物合理搭配,茬口衔接紧密,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水分、光照、温度等自然资源,还可以错开农忙季节,充分利用农机具、劳动力、肥料、资金等社会资源,做到不误农时、精耕细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地位

    由于轮作在培肥农田地力、提高作物产量、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控制农田病虫草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非常符合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在低投入传统农业阶段,轮作的主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地力培肥上

    在少肥或无肥的传统农业阶段,轮作的主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地力培肥上。依靠不同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所采取的农业技术措施及作物根系生长特性等的差异进行合理的作物轮换,从而维护土壤良好的结构;依靠轮作换茬和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危害。

    2、在高投入的现代农业阶段,轮作的作用受到了削弱,在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现代农业,利用农药是防治病虫草害的主要手段。但是对某些障碍性病虫草害,特别是病害,即使应用最新型的农药也无济于事。到目前为止,唯有实施轮作才能有效控制,这是现代农业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此外,采取合理的轮作,不仅可以继续发挥生物固氮养地作用和减轻病虫草危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制造化肥、农药的能量消耗。

    3、在现代可持续农业体系中,轮作的作用重新受到重视

    轮作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部分替代农用化学品,因此被认为是可持续农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主要轮作模式

    1豆禾轮作

    豆禾轮作就是将豆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进行轮换种植,是我国各地利用相当普遍的一种轮作方式。豆类作物茬口对培肥地力尤其是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具有积极作用,而禾谷类作物对氮素需求量较大,豆禾轮作可以巧妙地利用豆科作物生物固氮的功能为禾谷类作物提供氮素营养,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豆科作物不耐重茬的问题。

    豆禾轮作,即耗地作物与养地作物轮换种植,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生物固氮还受到土壤肥力、土壤ph和土壤温度的影响,这些因素进而影响豆类作物对禾谷类作物的后效。

    豆禾轮作效应可分为氮效应和非氮效应。氮效应是指豆科作物固氮而提高了对后茬禾本科作物的氮供应,从而减少了氮肥用量。

    豆类作物的非氮效应是指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调节的影响,生物因子包括病、虫、草害的发生,非生物因子包括有效水分或者除氮以外养分、土壤ph、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结构的变化。

    2、水旱轮作

    水旱轮作主要是指水稻田中在水稻收获后种植旱地作物,采用水稻与旱作作物进行轮作。水旱轮作的方式有很多,有各种各样的旱地作物均可与水稻进行轮作。

    3、休耕轮作

    休耕轮作是一种特殊的轮作方式, 是为让土地休养生息而在一定时期内采取的保护、 养育、恢复地力的措施,或者是为调控产量而主动在作物生产季节撂荒一部分土地的种植制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