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厂风云 > 第10章 第2章 师兄成了中日文化掮客

第10章 第2章 师兄成了中日文化掮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2、师兄霍宇彬的东京来信

    天阔君:

    转眼到日本快3个月了,最近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迫不及待地想和你分享一下:

    还记得你当时送我的一幅《枫桥夜泊》书法吗?那天无意给我室友的朋友看到了,他喜欢得不得了,反复看了又看,说很有点王羲之的神韵,他很喜欢中国古文化,我们就此聊开了,谁知聊到后来,他竟然说要高价买下这幅书法,带回京都去。

    价格高到什么程度呢?

    嘿,竟然能抵得上我这边半个月的工资了。

    我当时很吃惊,只好告诉他,这个是我国内的好友临别赠送,我用来在异国他乡睹物思人,有纪念意义,不是价钱可以衡量的。

    他很失望,临走时还嘟囔了一句,真的很有藤原行成的味道,你那个朋友就不能再给你写两幅吗?我都要了。

    哈哈,天阔你说这个事情有意思不?你给我礼物我当然是不能卖掉,只是我突然想到,如果你有空,可以挥毫写两幅,寄过来卖给他。据说京都很多人都喜欢中国书法作品,最流行的就是模仿王羲之、赵孟頫、唐伯虎这些人——等于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你写得这么好,肯定有人买;天阔君你有空尽管临摹寄过来,这边我负责来找买家——这不是比我出国挣钱还潇洒么?

    (2)

    不能不说,看完师兄的信,我都有点心动了:

    说来也怪,五月剧变后,我感觉自己的书法好像突然上了一层楼——

    彼时写给霍宇彬的那幅《枫桥夜泊》,确实是自己近来最满意的出品。

    有所失必有所得么?

    我宁愿不得到这个……

    不过,此时高放广州创业,第一需资金、第二缺帮手,既然我又不能过去帮他,那么,如果我真的能把这些书法作品折现,岂不是最好的赎罪方式?

    说干就干,我当即整理好四大家伙什,从宿舍直奔厂办公室,铺开纸张,一口气写到东方大白。

    我现在唯一能为东方四人团做到的,也就这些了。

    再次捧读扶桑信笺,忽然想起,师兄信中提到的那个藤原行成,我听林晨枫说过,正是王羲之的超级粉丝。

    稍等,为何不是听江雪提及?我一下倒未想起——

    这是个日本十分有名的书法家,在日本,只要提及他的名字,基本都能知道,说是家喻户晓不为过。他的书法后世称之为“权迹”(取“权大纳言的笔迹”之意),与小野道风的“野迹”、藤原佐理的“佐迹”组成书道“三迹”。

    藤原十分崇拜王羲之,也经常模仿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确实有王羲之的风韵。

    至于京都,跟中国就更亲近了——

    茹钰师傅说过,当年去日本京都旅游,突然感觉回到了国内,觉得看懂路边的牌匾基本没有难度——

    从794年起,到1868年奠都东京之前,在这八百多年的时间里,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也在中日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代,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太多汉文化的痕迹。从城市的角度,京都也是中国文化的超级粉丝。连国门的匾额都是中国书法家题写的。

    “好像是叫姜立纲。”

    “姜立纲?姜立纲是谁?”

    又是姜,可惜此姜非彼江。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从茹钰这里。显然师傅对京都国门上的题字印象颇深。茹钰后来找出当时在京都的留影,照片上依稀看出是姜立纲。

    1338年,日本进入室町幕府时代,京都再次成为日本首都,都城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执政者要求重修京都国门,效仿明朝在国门上悬挂匾额以显庄重,但是他们在日本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书法家来题写,于是就有人提议到中国,寻找担此重任的书法家,为此推荐了当时在明朝名满天下的姜立纲为日本题写了国名,姜立纲被誉为“一代书宗”,当时的日本人每每自夸说:

    “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

    可惜的是,这块匾额没有抵挡得住历史的变迁,最终毁坏了。不过中国馈赠日本匾额一事,一时之间成为了中日之佳话。

    提到明代书法史,我比较熟悉的人物有“三宋”、“二沈”、徐青藤、陈白阳——徐文长还是江雪的老乡;吴门书派如沈周、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晚明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但并没姜立纲。

    下班后,我特地跑去单位图书馆查了一下,原来姜立纲的书法在崇尚求新的明代书法圈,属于典型的非主流。

    这让我想起大哥楚天高对说起过的李白的书法:

    其实,李白的书法并不比他的诗歌差,为何在当时籍籍无名?

    天高给出的一个说法是:

    李白大侠在大唐诗坛很有名气和地位,但在书法届没有什么势力可言……

    我当时不以为然。如今想想,现在能找到李白的诗歌大概有3000多首,而能找到李白的墨宝,竟然只有一幅《上阳台》,说明什么?

    我在江工图书馆查到,日本曾经发现一件书法,并断言这就是李白的真迹,如果能确定,那么《上阳台帖》并非唯一,它就是《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帖》。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帖》纵264厘米,横67厘米,共11行,50字,落款为李白,释文为: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李白”。

    据日本文献记载,李白当年写完此帖后,将它赠给了与自己关系亲密的遣唐使,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带回岛国,此后几经辗转,被日本收藏家明日香宁范购得。

    此帖在上世纪中期就已经引起了中日两国书法界的争论,认为它是真迹的学者,有中国的谢稚柳、傅申,日本的藤枝晃。

    ——无论真假,这个又给了我一次临摹古诗文的素材和灵感哈:

    虽然说李白大哥杜甫二哥在日本的影响力,比不上白居易白三哥,但比这个姜立纲应该还是强吧?

    大厂就是大厂,不同凡响:

    到后来,连姜立纲的传世珍品《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影印件,都给我查阅到了——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细细看来,果然是笔势流畅婉转,笔法潇洒秀逸,雅健遒媚,称得上是深得唐怀素神遂。

    只是我心里微微一痛:这个镜湖,不就是小雪家乡的鉴湖么?去年夏天,我们还曾携手去游玩过……

    显然,我们一直倡导的,都是“创新”,似乎除了创新别无出路;而姜立纲不走寻常路,最终成了一个“继承”的典范。尽管是学习承传颜真卿,但他的方法、理解、分析、掌控,都是卓尔不群的。

    这在几千年书法史上,这种继承的成功也是非常罕见的——跟擅长拿来主义的大和民族可谓不谋而合,人家找他来写国匾,可谓再合适不过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