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寺庙
镜笛镇的高山之上,常年住着一群和尚,且不说佛法如何,反正小镇中人或多或少会去朝拜一下,或许是一年一次,或许是一月一次,总会去的。
据说佛寺的起源是在一个小崖洞之中,最初是来了年老的和尚,后来恰巧碰到战乱,时不时有人跑到山上躲避灾祸,其中有些人误打误撞来到了和尚住的崖洞,跟着和尚在崖壁中定居,甚至成为了和尚。崖壁本就不是个大地方,日积月累、经年累月的来人,早已是盆满钵满,里面的人生出了建造寺庙的想法。至此,山上的寺庙建成。
寺庙也没个名字,庙前高高的牌匾上简单地写着寺庙两个大字,并无特殊含义。在镜笛人的口中,寺庙因为在山上,所以称为山上寺庙。
今日的寺庙平平常常,零零散散地站着几个人。
虽然镜笛镇中大部分人信佛,不过因为山高路远,寻常日子很少有人上山。除去一些真正信佛的人,剩下的估计就是些穷命人家。
这其中的缘由还要归根于小镇中的那位大夫,作为小镇的唯一大夫,走起路来是从不低头,看人都要低三等,面对病人也是如此,整天摆着一副爱看不看的模样,不存在所谓的医德。除此之外,最令人厌烦的便是那位大夫的收费,乱讲价格,一两药比得上一两银子,真是一分钱一分货。对大家族来说无所谓,毕竟只是点小钱,再不济也可以坐着轿子去城中找个大夫。对普通人来说可就很为难,去城中路太远,买药价格太贵。不知是谁带的头,家中有人生了病,去那高山上祈祷祝福,烧香拜佛,好巧不巧,对方那病竟然真的好了。事情也是越传越广,越传越神乎,最终小镇中似乎有了个共识。若是小病,熬过两天自然会好;若是大病,家人去山上寺庙烧两炷香,磕几个头。上山也不是件容易事,又有人带头在镇中寺庙中烧香。山上的和尚为了增加信徒,也是顺水推舟,时不时会下山去镜笛镇中的寺庙中讲讲佛经。
对于山上寺庙的住持,大家还是比较陌生,毕竟对方属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哪里是想见就能见。你三天两头上山,都不一定见得到,问起庙中和尚缘由,对方说凡事要讲个缘分,只要缘分到了,自然就能见到了。
其实见不见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小镇中大部分人也没心思整日上山去烧香拜佛。说起镇中人比较熟悉的和尚,当是经常下山讲经的两位,胖的叫圆宝,瘦的叫圆寿。
有位道人在镇中寺庙指着佛像大大骂,与一些信徒吵起来。这件事已经是越传越广,到了山上和尚的耳朵里面。这下山上的和尚坐不住了,竟有人敢在他们的地盘撒野,这要是不出手,何以服众。
于是,山上寺庙派出了圆宝、圆寿。
下山的理由只是寻常下山讲经,可距离上一次讲经才过去不久。那么真实缘由是何?小镇中人都能猜出个七七八八,无非就是借着讲经,想去找那位道人斗斗法,看看谁更厉害。
此刻两位僧人已经到了山脚。
圆宝率先开口,“最近的事情一件比一件多,在山上住着都不安稳。方丈他老人家也不出面,尽让我们应付。”
瘦和尚圆寿双手和尚,口中默念了几句阿弥陀佛,才答道:“苦渡众生。”
圆宝呵呵笑了两声,“这里又没外人,别装成这副样子。自己的实力,自己心中清楚。不过是为了讨口饭吃,没什么了不起的。”
这下瘦和尚不说话了。
圆宝继续道:“说起来,我心中还是有点佩服方丈。他竟然可以编出那么大一个幌子,说什么镜笛镇是个缺了口的聚宝盆,财往外流。方丈也是高明,编完谎话直接隐居山林,说要闭关修炼,不出来见人。就这十几年,连个影子都没见到。说实话,方丈在不在世都是个问题。”
圆寿说道:“庙中高手甚多,无需方丈管理。”
圆宝不屑地说道:“高手甚多?哪有什么高手,一个比一个精明。也就是你我,跟个傻子一样,天天下山讲些佛经,他们全都坐在山上,相互谈笑,自在得意。”
那位瘦和尚张开了口,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不过思考了一番,还是闭上口。
胖和尚说得不错。
山上寺庙,在镜笛镇乃至望天城的眼中,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不过对于自己的本事,庙中和尚都是心知肚明。若真要说名堂,寺庙也不是没有,不过估计得追寻到住在崖洞的那些人。之后一代代传下去,越来越差。现如今,庙中佛经都没有几卷,圆宝和圆寿下山讲经,都是反复拎着仅存的几本佛经讲,若是有人提出疑问,便是美其名曰未能参透书中道理。
圆宝见圆寿不想说话,转移了话题,“也真是奇怪,小镇百来年从未听说过道士,今日怎么就来了一位。”
圆寿点头道:“不知道对方的道行是深是浅。”
话很简单,道行深肯定打不过,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比如联合镇中信徒,赶走对方。道行浅不用说,两人足矣。
圆宝笑道,“他一个道士,能有什么道行,不过是行些坑蒙拐骗的事情。这里是我们的低旁,全镇上下皆是信徒,赶走一个道士,还不是轻轻松松?”
圆寿摇了摇头,抬头看了一天空,“小镇有些事情,还是比较玄乎的,那怕是我们也没个结论。而且方丈曾经说过的不少东西,似乎都有一点道理。道士不会无缘无故来小镇,也不可能误打误撞走进来,必然有所图谋,也会有所准备。”
圆宝道:“你还真着了方丈的道?方丈说的东西,都是模棱两可,挨到点边边角角很正常。道士怕什么?我们人多势众。”
——————————
其实认真去想一想,落秋不难猜出少女的身份。关键是落秋没花心思去想,听到少女就是何初瑶后定然震惊。对方竟然会剑法,看起来还有一定的实力,这是落秋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情。不过从何初瑶手中学了两招,也不是坏事。
何初瑶不在家里,跑到将军庙,便宜了落秋,为难了苏云。落秋能想象出苏云失望而归的情景,说不定过一会就会来找他诉苦。
别过何初瑶,落秋径直走回家中。
落秋有剑呀!
这必须趁热打铁,把两招剑法练熟。
小院中,偶有几片落叶飘下,落秋手持长剑,脑海中回忆着先前的场景,向前一刺,然后收回手腕,静静地看着空中落叶。
似乎没有感觉。
出剑要心神合一落秋回想着少女说的话,似乎有些明了,也就是说,必须先把剑招练熟,做到出剑即是剑招,才能做到心神合一。
于是,少年便持着剑,先来了一遍剑法的基本动作,待到稍加熟悉之后,使出了较为连贯的招式。
一遍又一遍。
不知过去多久,落叶伴着微风,空中弥漫着一丝丝清新的味道,落秋渐渐沉迷其中,好似隔绝于尘世,听不见院外的喧嚣,唯有小院当中,一位少年跟随着风与落叶,不断出剑,斩落了树叶,斩断了狂风。
可是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断了一切。
滴滴答答一步一步。
师姐回来了。
落秋收回了手中长剑,脸上笑意盈盈,朝着院门走去。
两招剑法练得不算十分熟练,但算得上是有模有样,落秋打算给师姐展示一下,给师姐一个惊喜,顺便得到一些夸赞。说起来,师姐好像很少夸他,整天都是板着个脸,冷若冰霜,从来只会说落秋修炼不认真。
咔嚓一声,院门已开。
可下一秒,落秋笑盈盈的脸庞僵住了。师姐的脸色很不好,十分阴沉,犹如百米深潭,让人望而生畏。
赵炳灵站在门口,板着脸问道:“你学了剑?&34;
落秋有些不明白,他一直在学剑呀,有什么问题吗?可是面对如此严肃恐怖的师姐,落秋完全想不了太多,如实答道:“在将军庙边上,我碰到了何初瑶。她教了我两招剑法,我也就学了一下。”
赵炳灵生气地瞪了落秋一眼,抬腿就是一脚,随后先前走出几步,转身关上院门,埋怨道:“今日真是晦气。”
落秋也顾不得腿上的痛,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悻悻地问道:“师师姐,有什么问题吗?”
赵炳灵寻到院中的一把椅子,坐下来,然后指了指木桩,示意落秋也坐下,“问题很大,非常大。”
这可让落秋百思不其解,怪异地看了一眼师姐,落秋抱着剑,坐在枣树桩上。
赵炳灵开口道:“你不能练剑。”
落秋插嘴道:“为什么?我不是每天都在练吗?”
赵炳灵又是瞪了落秋一眼,“别插嘴,听我说完,顺便也讲些修行的东西。”
她缓缓说道:“修炼,主要是在两个点,一个是练武,一个是修行。练武比的是体魄、招式等的程度。天地间,弥漫着灵气,我们修行就是将天地灵气化为己用。练武不修行的可以称为凡人,练武与修行齐头并进是仙人。大部人都不能将灵气化为己用,所以仙人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存在。他们可以御剑飞行、踏空而行,更甚者可做到一剑开山、一刀破海。”
“仙人分七个境界,对应天上北斗七星,由下到上分别是瑶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天璇、天枢。境界划分主要是依据灵力的浓郁程度与掌控程度,境界越高实力越强。除此之外,决定仙人实力另一个重要点是招式,你的招式越熟练,实力便越强。”
“仙人之上还有特殊,名为天仙。这类就不是天地灵气所能达到,而是要同时靠灵力与气运,统称为天地灵运。气运靠的是信仰和领土,信仰你的人越多,自己的领土越大,天仙的实力便越强。实力达到天玑境后,只要信仰你的人数足够,自然而然会到天市境。若是还有不小的领土,那就是太薇境。两种都达到一定程度,为紫薇境。”
“一个国家或者王朝的人数与领土有限,天地灵运也有限。而一国之君,相当于掌握了这个国家所有的天地灵运。天地灵运的分配也要看国军的选择,在后土国,天地灵运基本是流传在皇家当中,而后土皇家有一项规定,便是不得练剑。至于为何,我也不知道。不过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后土国剑客稀少。”
落秋略微思考,问道:“我又不是皇家人,就算不习剑,也达到不了天仙呀!”
赵炳灵深深地看了落秋一眼,笑道:“你还挺会想的,天仙哪有那么好当?我的意思是后土国的剑道气运很弱,而且因为练剑的人少,剑术剑招也不是很厉害。在后土国用剑,基本是没有出息。”
落秋道:“可我就练了两招,又不要紧,回头再改不就好了。”
赵炳灵说道:“还好你仅仅是练了两招。若是你把这两招练熟,那么你以后基本上就是个剑客。因为你最开始学习的武功,会影响你的一生。你习了剑,那么即便是你手中拿着刀,使出的也是剑招,你会不自觉地使用剑招,很难改过来。”
她继续说道:“后土国的剑客不多,无非就是那几条传承。那个小姑娘的剑法,我也算是比较熟悉。今日出门,全当是拜访一位朋友。”
落秋低头问道:“那何初瑶在武道,或者说是修行路上,是不是走不远?”
赵炳灵点了点头,“可以这么说。你以后不要练剑了,哪怕是那两招剑法。当然,我也教你招式,因为我也是一名剑客,使的全是剑法。等出了小镇,我在给你谋些武功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