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四位大佬读我心五
妖妩的语气让方怀仁心生信任。
“阿妩这是有了对策?”
妖妩勾唇一笑,眉眼间尽是风情。
“妖妩有一法子,大人请听。”
娇糯的声音响在方怀仁耳边,述说着出奇制胜的策略,着实好听的紧。
方怀仁觉得阿妩身为女子实在可惜,这般想法很是让人惊奇,也出奇地有用。
“阿妩才智过人,怀仁佩服。”
看着方怀仁满脸笑意,妖妩也露出女儿家的娇憨。
“阿妩可不是一般女子,自小聪慧过人,能为大人排忧解难,是阿妩之幸。”
“诚然,诚然。”
方怀仁异常激动。
“阿妩先行歇息,怀仁这就安排下去,早日拯救黎民。”
妖妩叮嘱了一句。
“大人忙完早些歇息。”
“甚好,甚好。”
牛头不对马嘴,妖妩无奈地笑了笑,今日不是好时机,带着食匣悄悄离去。
“听闻丞相在积善堂举行什么募捐,京中豪族权贵都会去行善,已经有许多人去看了,我们也去看看。”
“那可要去看看,往日那王孙贵族,少爷小姐我们可见不着,今日有此机会,快走快走。”
“我们也去吧,听说丞相大人会为募捐前三名题字以贺,丞相大人的字可是先皇都称赞有加的,我们也去瞧瞧。”
“那我们也去瞧瞧,瞧这京中最富之人是哪家?”
……
“走!”
“走!”
京中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无忧,最爱热闹。恰逢这次募捐会,成群结伴同行而去。
不仅如此,货郎和生意人趁这人多机会,挑着担子,推着小车,零嘴杂食,数不胜数。
这募捐会,热闹非凡。
“丞相大人来了,那是丞相大人的马车!”
虽然热闹,却有秩序,百姓看到马车自发让出一条可以通行的路。
方怀仁一袭竹青长袍,端的是君子风度,平易近人。
他脸上带着温和亲切的笑,对着道两旁的百姓行了抱拳礼,扬声道:“江南百姓遭受天灾,生活水深火热之中,圣上仁慈,怀仁不忍,今日特办此募捐会,所得钱财粮草,当即运往江南,以拯救江南百姓。
大家即能来此募捐会,当是心底善良,心怀天下之人,怀仁替江南百姓向大家表示谢意。”
方怀仁面露感激,对着道两旁的百姓深深行了鞠躬礼,说出了最重要的事。
“京中豪族权贵将不时而来,参与募捐,还望大家欢呼鼓舞,以助此募捐会功成圆满。”
“圣上,丞相宽厚仁德,我等定会听从安排。”
他的一席话,他的作为,让在场的百姓心底深处的家国情怀释放出来,丞相大人位高权重,都能为江南百姓向自己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家行此大礼,个个觉得自己如此重要,是此事的参与者。
如果用现代的政治术语来讲,那就是方怀仁激起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百姓如此信服,方怀仁心中感动万分,这便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实事才能得来的成就感。
势已造好,静等钱财送来。
文官大臣收到方怀仁的指示,早早到来,衣衫朴素,带着捧着银两或粮草的仆人,阔步走过百姓包围的道路。
这走得不是简单的募捐之路,而是一次灵魂与精神的升华之路。
方怀仁身姿如青松,朗声宣念着募捐者与募捐钱数。
“李少府,捐白银一百两!”
“王太仆,捐白银一百五十两!”
“周治粟内史,捐白银五百两!”
“张记酒楼,捐白银五千两!”
一声声的宣读,鼓舞着人心,激励着更多的人。
“张记酒楼虽在京中排第三,但张掌柜今日的仁慈让我等深受感动,日后定会多多前往。”
“对,等募捐会结束我们就去。”
张掌柜生意之人,自然是抓住机会,挺着富态的肚子,脸上带着虚伪的慷慨。
“凡今日光临张记酒楼者,一律免费赠送美酒一壶,好菜一碟。”
“张掌柜大气!”
“等募捐会结束,我等自会前往,张掌柜可要备好美酒好菜。”
张掌柜那张富得流油的脸上满满笑意。
“一定一定,我们酒楼相见。”
人群中,有几个人急忙离开。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不再繁华,门庭若市的店面也只剩下店里的人。
离开的一个人急忙跑进去,对着坐的安稳的人道:“掌柜的,丞相大人的募捐会办的很是宏大,每当有人捐募,丞相大人便会大声喊出来姓名和数字,周围看客便会欢呼议论。我们的对家张掌柜捐了五千两白银,已经好多我们的常客说要去他们酒楼,这可怎么办?”
那人坐不安稳了。丞相大人这一出可真叫人难以应对,想用民间议论压迫他们这些人拿出钱财。
他们这些生意人,靠得就是百姓的支持。
也罢也罢。
“准备六千两,我们不能让他们酒楼压下去了。”
“是。”
至于别的店家,自然也懂得如此道理,思索一番,带着银两前往。
傅施琅办好手头上的紧事,也带着银两到来。
车轮滚滚,听着小厮打听来的消息。傅施琅沉默半晌,倒是不知道,这呆子竟也灵活了起来。这法子,怕不是他想出来的,定是背后有人指点。
“陛下,石太尉求见。”
梁辛夷捏了捏白薇的手,示意她下去,白薇手指不经意划过梁辛夷的手背,退后一步,朝他行过礼退下了。
梁辛夷摸了摸白薇抚过的手背,心下轻笑,这人是越来越有趣了。
白薇微微俯身,向石水寒行了礼,语调轻柔,似春风抚过。
“太尉安好。”
石水寒倒是被她声音一勾,朝她看了一眼,点点头,算是应了,抬脚走了进去。
“陛下,这次江南之事难不倒方怀仁。”
梁辛夷指了指座椅,示意石水寒落座。
“怎么回事?”
石水寒落了座,微微抿唇。
“他不知受到何人指点,竟办了个什么募捐会,京中百姓云集那处,声势浩大。
在臣进宫之前,已经有不少大臣商人进行了募捐。这群铜臭商人,一个比一个捐的多,每年税收之时,个个哭穷,现在倒是不喊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