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留闲山庄
江月轻笑,她猜出了巧珍的一些心思。林巧儿必定是和自己有些像的,怕自己见到想起以前不高兴。
“世上的人千千万,长得相像还不是常事,这也没什么好介意的。”
“不仅是长得像,还像病西施似的,反正奴婢看不顺眼。”巧珍想起林巧儿的姿态声音,感觉非常别扭,跟其他孩子一点也不一样。
“嗯,林巧确实娇弱,可能也干不了啥活。可惜了林娘子的手艺。姑娘奴婢能不能请林娘子给咱们做些茶点呀?”巧纭一脸的可惜。
“少不得你跑腿,按市价把钱给了。”
“好呀,肯定会给钱的,今天的点心钱我就给了。姑娘,咱们过两天还来春苗堂吗?感觉小孩子还蛮好玩的,有几个投壶还挺有准头的呢。我师傅要见了肯定喜欢。”巧纭又嘁嘁喳喳说起别的。
两盏茶的工夫,已经到了半山腰的高塬处。正是连绵不断一座座庭院。
山路向旁延伸,变成一条更宽阔的大路。一道简易又不失大气的棂星门,隔出了另一番天地。
再向里走,是一座座庭院,由低到高,由远及近,错落有致,仿佛是一个小村落。
最近的一座,门楣上写着“留闲”,左右楹联正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笔锋厚重大气,一扫锋芒。正是沈晗题写的。
众人下了马车,进了宅子。
江月看到花厅门口的施冬和胜子,非常高兴,便知施老肯定在花厅等着自己。
“施老,您等久了吧,我还以为您在西城住着呢,今年不回西北了吧?”
“特意过来见见你,我把最西边的两间小院子留下了,等司先生和夫人过来,安安静静的过个年,你和将军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喝点酒。
冬子和胜子让他们跟着商队回西北,再把家眷和孩子带过来,让他们认认家乡,想留下就留下,想回去也可以。
没想到我还有回来的一天,可惜物是人非,别说家里,连村里的人都不认识了。
我们村周边的小红山原本可以烧窑,现在全荒废了,村里也贫困的不行。让人心疼啊。”
“施老想做什么尽管去做,我肯定支持。院子有点小,过年住住还行,等家眷来了,离城里还是远,西城西易宝旁边有两处宅子,过了年你们搬过去,南城也有一处,就是有点小。还可以买宅子,或修或建都对咱们来说都容易。”江月谋划起来。
“将军怎么把兵站的商队都征用了,和官家签的文书,两个商队要往西北运瓷器和茶叶,我不放心让冬子和胜子跟一跟。后天就启程了。”
江月把来龙去脉捡重要的给施老说了说,又嘱咐了冬子和胜子。两个商队的领队都是有经验的老手,倒也无需太担心。
施老也感叹,沈晗交出军权,最难过的是西北的将领,是司先生,他们一心想要抗击西戎和北元,西戎终于被打的四分五裂,西北终于回到大魏的手里,该弹冠相庆的时候,沈晗功成身退了,这也是有大智慧大勇气的。
可是北元还在虎视眈眈,西北刚刚稳定,还很贫困,想要繁荣发展,除了时间还需要机会。沈晗离开了西北,却处处想着发展西北,给西北找机会,只有西北强大,才不怕西戎卷土重来。
原来自己认为沈晗是一名大将,有勇有谋;流民安置的时候,听见户部官吏的评价也是佩服的紧,他也深得尚书的重用;而今又谋划起兴邦安国之局,这何止是为将者、为谋者、更是为帅者。
江月又询问起棉种和玉米的事,当时在西北看到,也没当回事,而今回到京城,才知玉米和棉种在西北也是少有,中原种的还不多。
当时兵站缺粮,冬季养马也缺饲料,江月就想起玉米,既可作为粮食,秸秆又可做饲料,特地沿着西北商路打听,最终还真的找到了一些。兵站试种了两三年,发现产量不错,用途也挺广,就每年都种。只是江月后来再没关注此事。
“棉种也找到了,种植的也不少,就是不如丝绸柔软光滑,富贵一点的人家还是不喜。穷人家用棉布的越来越多,冬日里挡寒虽然不如皮袄,但也比原来的木棉和麻布要好。其实城西已经有卖粗布的,棉花还没见到。
这次也是个机会,如果玉米能带进京城,倒是可以让将军更省心,我一会儿写一封书信,让冬子送进城去,先给司先生说说,兵站养马的事还是让司先生和将军在权衡一下。”施老思量起来,就要告辞离开。
“那施老辛苦写封信,让侍卫陪着冬子一起去。我去安排晚饭,一会儿吃了晚饭,施老再回去。”
接连几日都是晴天,江月带着几个丫头逛着半山腰这几个小院。最大的这一处是留闲山庄,院子三进,带个后花园,花园中有小池,三处泡汤的地方,最妙是有一处半露天,可以赏到山下的桃花林,也可看远处的山景。
与后花园相连的是一处小院子,题名曰一瓯春,也就是两小进,精致小巧,竹林雅舍,里面间种了牡丹芍药、各种绣球,正对山下的桃花林,春季肯定漂亮,现在只剩几处修竹,颇有些古意。
再向西是一个四进的大院子从中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看前山景色,题为听风斋,院子古朴,禅意十足,有个草亭,里面下棋、品茶的东西一应俱全,步汀蜿蜒从浅浅的溪流上过,正是二进小院,一进布置成会客的花厅,二进是卧房和汤池。
看后山景色的院子题为香雪海,这一处没有汤池,却在靠近山边的地方有一条路蜿蜒上山,山上古木成林。巧纭好奇的询问“这一处有什么妙处吗?起这么好听的名字?”
“春天我们再来,你就知道妙处在哪里了。我先卖个关子。”
最西边就是两个大院子,一个略小,是施老住的息影居;一个稍大,是给司先生一家留的醉月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