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壮志难酬
刘裕闻言反问道:“稚远兄,这个对我来说这个算是好处吗?”
王谧回道:“虽然御史和刺史都是三品,但御史是什么地位,刺史又是什么地位?一个京官,一个地方官。你觉得呢?”
刘裕摇头:“不,我刘裕宁愿在地方上做些实事,也不愿去京城耍嘴皮子。调任御史对我来说就是贬职。”
“你要明白,如果你再次拒绝,京城不少世家都会对你有看法的。”
刘裕直言道:“我本来就是个寒门。就算没有这件事,他们一样有看法。看看这些年我的军功就知道了。每次朝堂议政,有几个开口说话的?
所以他们的看法对我来说不太重要,还是那句话,只要我手里有两万兵,谁也不能拿我怎么样。我更在乎青州百姓过得如何。”
王谧闻言起身拍了一下刘裕:“呵呵,为兄没看错你。不过,北府兵的其他将领也会有人过去谈,到时候你可要有准备。”
刘裕哼道:“准备什么?整个北府兵都是我老师谢玄建的,我就不信老师不点头,他们敢叛离北府!”
王谧笑道:“叛离不敢,但如果是圣旨呢?就像刘牢之撤离邺城那样,你老师、谢安,谁能说他什么不是吗?
虽然皇室无威,但是明面上还是要尊重皇帝的。圣旨下达,可尊可不尊的选项在你们手里。
不尊嘛,就说自己小官一个,还要等大帅决断。
尊了,谢氏也说不出来个啥。毕竟名义上大家都是皇帝的臣子,不是谁的家奴。”
刘裕闻言沉默,王谧说的话很对。
就算北府兵是谢玄一手建立,甚至很多将领还是谢氏家仆出身,但现在大家都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了,名义上的主子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室。
皇帝圣旨下达,底下人接了旨。你谢玄又能如何?扯旗造反吗?
王谧看刘裕陷入沉思,接着说道:
“谢安出镇广陵这段时间,朝堂中谢氏的人接连被排挤,眼下谢石和谢安这两大支柱又都倒下了,
朝廷发出撤军的圣旨不是没有可能,仅靠谢玄一个人必然是阻拦不了的。”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刘裕轻轻念诵陆游这首诗,好像真的和当初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的陆游发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当初语文老师说,三万里河,五千仞岳此句意境阔大深沉,一横一纵,便把北方中原的形胜展现了出来,
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盼望,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愿。
但此时的刘裕却有了别的想法,当初的南宋,如今的南楚,
这些不思进取,只想着权利,金钱,只想着偏安一隅的贵族们才是河水大岳,将那些有心报国的忠义之士压的死死的,
非得身有大禹之力,心怀愚公之志,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北方中原只能忍受胡族马蹄的烟尘了。
王谧闻言感叹道:“诗是好诗,可惜现状就是如此,你我是难以改变的。
既然你不愿掺和这些事,那我也不强求你,不过到时候千万不可冲动,守好你这青州一亩三分地。”
“稚远兄这是让我当缩头乌龟啊。”
“乌龟怎么了,长寿啊。我知你志向远大,所以在你还没有能力倾覆天下,赏罚随性之前,该退让就要退让。”
刘裕听完不置可否,对王谧道:“还是等我老师的意思吧。”
“也罢,谢玄也是个聪明人,会懂得进退的。”
“”
建康,太极宫。
都说“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但可惜两人的君主不同,王猛谥号“忠武”,被苻坚放在了与诸葛亮同等的地位上,
而南楚朝廷却只是给了谢安一个“文靖”,这倒不是什么恶谥,但放在谢安身上,还是有些差距的。
朝堂之上,中书令王国宝率先出列道:“陛下,如今北伐已经两年,南方赋税已然见底,臣请放弃北伐!
此时正是北方混乱之时,我们应当撤军回退,让各胡族放下心来,自相残杀。”
“中书令此言差矣,既然北方胡族混战,正是我们出兵的大好时机,莫非要等北方再出现一个苻坚一般的人物吗?”
虽然刚刚送走了两位叔父,谢玄依旧压制住心中哀思,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王国宝虽然是谢安的女婿,但此时毫不客气地冷笑道:“呵呵,谢大人。国库中已无半个银钱,出兵?怎么出?”
谢玄讥讽道:“国库中无钱,但是中书令大人家中可是金银满窖啊。”
王国宝顿时瞪眼道:“你!”
“倘若中书令大人能将家资中的一成退还国库,足够北伐大军半年之粮了。哼!”
眼见两人就要吵起来,桓熙立刻出声道:“两位爱卿,国事纷扰,切莫伤了和气。敬道,你可有什么看法?”
桓玄闻言躬身道:“陛下,臣觉得两位说的都有道理。”
桓熙失笑道:“呵呵,你可是大楚相国,就这么和稀泥可不行。”
“陛下,臣不是和稀泥,臣是真心以为两位大人说的都对,所以有一个想法。”
桓熙好奇道:“你说。”
桓玄缓缓道:“既然谢将军说此时应该北伐,中书令说国库没钱,不如做个折中的办法,既北伐也不北伐,
让我军停止前进,退回黄河之南坐看河北之地乱局。各军戍守黄河沿岸,等国库再次充盈,我们再渡河北上。”
桓玄虽然这么说,但其实这是他父亲,大将军桓伊的意思。
就在谢安去世的第二天,谢玄就向西府军的桓伊去信,让他支持北伐。
桓伊这个人虽然保守,但是与谢安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而且打了一辈子仗,也知道此时北伐机会难得。
但是,毕竟他还是桓氏皇族,如果谢玄再次接着北伐的东风走上显赫位置,那就太危险了。
所以,接到谢玄的来信后,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让桓玄在朝堂上提出来。
对于这个方案,谢玄虽然不太愿意,但是毕竟依旧维持住了北伐的兵锋,是以躬身对皇帝道:“臣附议。”
“我反对!”王国宝再次出言道:“陛下,就算就地卫戍,依旧需要大量粮草运往前线,国库依旧支撑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