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东进(二)
南直隶的驿政府系统恢复得很快,其实原本也没怎么被短暂的战乱破坏。沅州的求援信在沅水、洞庭、长江上漂啊漂,漂到了武昌。
此时的南直隶总制由首相白慈遥领,实际代署总制权力的武昌节度使是熊隆。
“沅州来信要援军。”熊隆召集了省内大员们议事。
武昌水师权将军郑胜震(郑胜东弟)说:“看来战火又要来了。”
“是啊,”熊隆点了点头,“朝廷以武昌离前线较近,不适合关押恭藩诸庶人,让我们把庶人们送到金陵交给曹栋亭(曹寅)看守。”
“其实啊,朝廷多虑了。”郑胜震说,“之前澄江贼作乱,孝陵权府也没有把庶人们放走,照样看守得好好的。”
“万事以稳为上。”熊隆话锋一转,“援救沅州的事,正司拟一个计划出来。”
“中丞,沅省之危,让长沙权府、荆州右翼营派人去就行了,武昌到沅,旅途遥远,不必劳师动众。”正总权马可松说。
熊隆又说:“马军门,救援沅省是你我义不容辞之事,张中丞和谷军门都在等着我们呢!”
马可松似乎很疑惑地问:“中丞何至于紧张至此?”
熊隆失望地摇了摇头说:“张中丞与本院是同年进士,偏沅正总权谷军门和你马帅则是多年同袍,昔日菊花岛水师里的一旗之士,我们刚刚握有权力就忘了友谊,以后还怎么做官?”
马可松如梦初醒,连忙说:“下官立刻去筹划。”
马可松刚刚退下,镇守太监卢船说:“马军门武力过人,但有时思虑不多,其实是个好将军啊。”
熊隆趁机向卢船发问:“卢公公,你说,把庶人迁移到南京,孝陵权府会怎么想?”
“当然是奉命配合。”
“本院问的是怎么想的,公公答的是怎么做的。”
卢船看见熊隆笑里藏刀的样子,心头一紧。
卢船在王师收复京师之日及时倒戈,成了“功臣”,但摆明了天子不可能信任他,在谢小青接管了内廷大权之后,卢船就被派到了武昌。
本来按理说,镇守太监是宫里派来的,到了地方应该是颐指气使,封疆大吏们只能顺从,但卢船这情况谁都知道是被贬了,熊隆又是首相眼前的红人,自然不怕卢船。
卢船听了熊隆的问话很是心虚,自己其实是降人,而问题中的孝陵权府,也是一群墙头草。孝陵权府是今上登基时为了守卫孝陵新设的机构,虽说级别是权将军级的,至今只有五百多兵员,待在九宫山里,如世外桃源一般,自然是谁取了武昌,这群人就倒向谁。
问这些人的心思,那不就是问卢船自己的心意嘛。
卢船避重就轻地说:“孝陵的军人是单纯的,他们是先帝的卫士,只知道为先帝守陵,不敢有其他想法。”
“他们不会觉得,朝廷不信任他们?”熊隆仍在紧逼。
“熊中丞,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为臣子的,不能私自揣摩上心,只能跪受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