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一角白辉,书道不幸
术业有专攻,比起其它,李青云或许不及白冰,雷受,林青山。
可论胆识和心境,九世为人的李青云,太无敌。
生死都经历数次了,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
李青云也是年轻人,但他是活了九世的年轻人。
他吃的苦头,他的阅历,一般人是比不上的,所以他敢画,敢说自己日后成名,他不仅有年轻人的傲气,最关键的是,他还有:
生生死死后的那股劲。
白镜书斋,淡淡的月辉洒到路上,一地白霜。
小书童在前引路,李青云默默跟着,他略微激动地说道:
“先生,您可是真了不起!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白镜论道的评判。”
“侥幸罢了。”
“先生您可不知道,能当上评判的,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哪些人物,说来听听?”
“三山五岳的山水老道,异人谷三老之一,白敬斋主,再加上先生您,一共四位。”
“那确实名头响当当。”
李青云心中暗忖:
想不到此次白镜论道,也能请得三山五岳的山水先生那般重量级的人物来作个评判。
三山五岳。
钟灵毓秀之地,鸾翔凤集之家。
三山五岳遥立中海,纳天地气运,吐日月精华,人才济济,风流辈出。
剑斩金龙的厉红衣就出自三山五岳的万厉山,葬剑湾上九等天人的吃剑女子,也是三山五岳食剑山的一代女骄。
至于山水先生林逋,不知境界,不知寿元:
他是三山五岳的发源者,也是古往今来的长寿家。
三山五岳每位山主见着他都要鞠上一躬,东南西北各陆掌舵见着他也要笑脸相迎。
这样一位老隐士,竟然有雅致出山走动走动。
看来这白镜论道,有些不简单。
正想着,白玉堂近在眼前。
小书童门前止步,李青云一步上前:
白玉堂殿,玉辉一片,清明无比,淡淡寒气,贯入心田。
李青云还没踏入白玉堂,就听见人声嘈杂,喧闹无比。
再进殿,就见无数白衣学子成群结队,相互讨教:
论道还没开始,读书人的嘴就止不住了。
与满堂纷乱相比,一袭寒衣独站角落,尤显孤寂。
白玉辉下,他少年白发,缊袍敝衣,跟一众锦衣绮绣,珠缨宝饰,大谈特谈的神人学子不同:
他的出身,似乎要低人一等。
但他的脸上,略无慕艳意。
他只一直低头靠壁,不知心中在思量什么。
李青云始终觉得,林青山,作为个读书人,却处处高读书人一头。
一路走向高堂,李青云面无表情,他有点恨自己准备的这身行头,太过于光鲜亮丽:
因为见了林青山以后,他才觉得,什么折扇白衣,什么倜傥风流,原来不过是一身皮囊,毫无意义。
就像这些大谈其道的锦衣学子,或许有些人肚中是有几分真才实学,但是无一例外,都是: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不是李青云眼价太高,而李青云打心里认为:
能让那位真正的读书人,在满堂文杰汇聚之地,如此孤寂,算是白镜论道一大憾事。
书道无友,竟是源于门第之见,贫富之别。
些许可悲。
李青云看向角落里被孤立三丈远的林青山,有问:
山高路远,不辞万里。
不知这白镜书斋,是否有些让你失意?
白玉辉下,林青山白发如雪,忽然抬头,对撞上李青云的关怀一问,释然一笑,算是回答:
山水一程,不辞艰辛。
八千里路云和月,遇着了你李青云这般不俗的人,赠我茶水,算是此行无憾。
书道一途,本就孤寂如雪,我林青山,心中清楚。
再说了,莫愁前路无知己,终朝有一日,天下谁人不识君。
何况我林青山,刚行远路,就已经遇见了一位知己。
算是有幸。
周遭七嘴八舌的论道声不绝于耳,唯有林青山和李青云什么都没说,却彼此听得很清。
李青云径直走向高堂,却被人群中一带头的富家子弟拦下:
“小子,还往前走?你可知道上面这四把椅子是谁坐的?”
“不知。”
“那是评判坐的位置,你什么身份地位,也配上去?真是一位不识抬举的乡巴佬。”
话毕,富家子弟有意无意地瞟了一眼站在角落里的林青山:
“白镜书斋,这种神圣之地,总能混进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臭鱼烂虾,真是不幸!”
李青云还没来得及反唇相讥,只见一位老者步履蹒跚地从堂中走过,他的身上似乎流淌着山水:
“确实是书道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