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的生活,精神富足
林青青觉得日子过得越来越精简,简单到屋里无需多一物,心思不在物质享受上。致心于所热爱之事上,便是人生最大幸福。
太在意物质的人,精神上都不丰富。
她想起一个人,蔡志忠,台湾的,那个画画写书的人。
一个有着20亿资产的人,每天的消费居然不过二三十元。
蔡志忠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在穿着上,蔡志忠有着属于他的“标配”:一件白衬衫,一条米色休闲裤,一双帆布鞋。
一年四季,蔡志忠几乎都这身打扮,20年没变过。估计能和他有一拼的,也只有一身黑色针织衫加牛仔裤的乔布斯了。
有好几次,他甚至在参加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和新书发布会现场,被人发现衬衣的肘部和裤子还带着磨破的洞。
按蔡志忠的原则,一件衣服必得穿到磨破为止,才能丢的。
不单是穿,在吃这件事上,蔡志忠也是毫不讲究。
他一天只吃一到两餐,平常的饭菜也不过是馒头、青菜,再配一碗清粥。他甚至不吃早餐,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44年。
都这么个有钱的人了,怎么还活得这么“抠搜”?
蔡志忠曾这样回答:“当你的精神生活足够丰富,物质生活根本就不会在乎。”
“对物质的需要减到最少,才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如果拎一个名牌包,还得配名牌的衣服。这样就被限制住了。”
在蔡志忠看来,人在睡觉、吃饭、穿衣、应酬、享受等方面支出的精力多了,就容易在事业上偷懒,时间和精力也不够用。所以,他努力让自己过上一种单纯、极简的生活。
蔡志忠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阅读和创作上。
蔡志忠至今读过3万本书。他看书特别快,20分钟就可以看完一本漫画,200多页的物理书只需3个小时。无论是在飞机上、躺在床上、等车时,他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尽情阅读。
他没有手机,不戴手表,数十年如一日,从夜半一时到中午两点,专心凝神地思考、读书、创作。
用他的话说,他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一辈子在创作。如果哪一天没有能力创作,那还不如死去。
在《天才与巨匠》这本自传里,蔡志忠曾这样写道:生命的至乐不是享受美食,不是度假旅游,不是奋斗之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制心于一处、制身于一境,完成自己的梦想。
这也是马斯洛需求曲线的最高层次了。
无怪乎那么有钱的人,追求那么极简的生活。
精神的极大丰富,才是真正的幸福。但首先必须拥有物质财富,自动舍弃的物质享受和被动选择的极简有着本质的区别。
曾经拥有过,就会感受到其中的滋味,心灵获得极大的满足,再舍弃掉,不遗憾。
如果一个人没有体验过那种滋味,那就谈不上富足。
无论是物质,金钱,旅游,度假带给你的美好体验,还是家庭,爱情,陪伴,子女,带给你的直观体验,都需要经历,才说拥有过,雁过留声。
心灵里的痕迹是不会抹去的,留下什么,再去追求什么,都看你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
如果停留下来,追求制心一处,制身一境,那是人生至极的体验了吧。
比如有些人做慈善,做义工,一心帮助别人,也是最高的心理需求了。得到最大的快乐。价值观、创造力、理想的实现、个人的潜在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