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垃圾场
今天去垃圾场看了看,我一直以为七八十年代垃圾场很神秘,毕竟没见过,弥漫的味道有些复杂,早已入人口鼻,我屏住呼吸,左看右看,不经意间摸索到一块古朴的牌子,我抹开灰尘仔细辨认,却是“你在想屁吃”几个大字。
----教育大家安枝日记
安枝安排完孩子后,便准备去公社看看,公社不行的话去县里看看,公社有自己的单身公寓,县里有招待所,总不至于流浪,而这些事情要是弄的好的话可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安枝给自己设了这几天去公社的几个目的,一是拉赞助,整个公社只有自家一个小学,下面大队里几乎没有,所以可以在公社在县里问候一下各个厂子。
原因是小学很多孩子还没有书本,根本没有收书本费,要不然今年也不会有这么多孩子报名。这还是自家跟校长商量过的,之前一直会有这栏目作为收费内容,基本上可以说是必须的吧,如果可以自己借到书也不一定非要买。
这个是给厂子做名气,做宣传,来取得赞助。
另是给各个厂子出主意,来贩卖,取得一笔赞助。
第二点就是自己去公社或者改天去县里,去看看有什么商机,自己可以作为技术入股,或者营销入股。虽然说公职人员不能经商,但自己现在是老师,没这方面的要求。
所以到时候如果能够挣到钱,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建立一个专门做慈善捐赠的公司来对学校进行赞助。
当然这只是安枝的设想规划到底如何实行还有看看再说。
安枝走在去公社的路上,小学里公社有两三里地,不是很远但也不近。
自己那天回来的时候已经去过公社了,没有高楼,两层楼也没有,没有水泥地,有些铺的石子路,还算工整。
这个地域主要是吃了交通的亏,山上物产还算丰富,地方特色,算是一个商机了,但是交通运输成本太高,所以说是‘算是’。
这片大山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困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里土地比较贫瘠,但这儿的人一般饿不死,没饭吃了就去山上找蘑菇,找野菜,找树根,然后活下去。
今天来的比较迟,天黑容易不安全,虽然自己长相普通,但也没那个必要非要挑战一下八十年代的治安情况。
所以安枝只准备去两个地方,一是公社的垃圾场,淘些合适的书,能有字就行,让孩子们自己看算是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如果能找到教材就更好了。
二是去看看有没有卖电子元件之类的,安枝高中是个理科生,大学学了金融,虽然知识早就交给老师了,形成了本科升小学,但是!还有小金呀!
电路图总能看懂的,安枝心想。
心里想着事,脚程倒是不慢,这不已经看到垃圾场大门了。
这时候都改革开放了,没那么多事儿,所以垃圾场人也有些人,讨点破旧家具,好点东西早没了,再说这个小破地方也没啥个好东西。
“大爷(轻声),吃了没,您记不记得我了,我,安枝。”
安枝跟守门的大爷打招呼,原主上学时候就没少来这里,买本子太贵,就去这里找些反面没有字的纸,或者合适的书,找些没用完但是被扔了的笔头,就这样小学初中一年又一年,早就熟悉了,只是从高中开始就很少见了。
书和纸由大爷给帮忙把着关,所以也没有违禁的情况出现,安枝也很感谢这位大爷。
“你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喽。”大爷有些迷糊,这妮子长得挺俊,怪眼熟的。
“安枝,就是小学初中经常来这里找白纸的,您还给过我窝窝头的嘞。”安枝根据原主记忆说道,大爷这记性也越来越不好了。
“诶是了是了,我记得有人跟我说考上大学了,去首都了,是不是你前几年来跟我说的?”大爷终于想起来了,这里经常会有些孩子来这里翻找些本子呀笔头之类的,自己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不管这些,都不容易,愿意读书是好事。
至于名字和长相自己也不记,没那个必要,萍水相逢的,他们有本事的自然能考出去,没本事的还得留家里务农,以后也没什么交集,自己孑然一身的也不指望别人帮自己做些什么。
但这个孩子,眼熟的很,那几年经常会来,高中放了假也过来,是好孩子,所以交谈也多了点。
“嗯,我回来了,不走了,在公社小学当老师,来这儿看看您,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适合孩子读的书。”安枝眼带笑意,语气有些骄傲,像是一个在征求家长表扬的孩子。
原主对这位大爷很是尊敬,大爷是个文化人,从给原主辨别书籍是否违禁就可以看出一二,一看书名字就知道什么内容,说话也是相对有条理,虽然现在很落魄的样子。
当初安枝高一的时候,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就想让她出嫁,有一份彩礼分担一下,老爷子有些反对,但也没不同意,毕竟当时高考还没开始,再上学也上不了多久就得嫁人。
所以原主才说他很幸运,正好是应届毕业生,正好能高考。
是这位大爷告诉原主,女人活着不是为了嫁人,为了传宗接代,这些话是那些男人为了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等而做出贬低,做出的限制,这是不对的,女人更应该有自己的理想,需要更努力的奋斗!
大爷还问原主,梦想是什么,以后打算做什么。
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人问过原主梦想是什么,以后打算做什么,他们问的只有以后打算嫁个什么样的人,生几个孩子,家里能不能吃饱等等,未来好像只是如此,好像多年的读书上学,只是为了在婚姻市场中能卖出更好的价格一样。
当时,原主说:“我不知道,我要离开这个村子,离开这座大山,我再也不要回来了。”
四年过去了,原主回来了,最后的遗愿还是关于这里。
世事无常,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位大爷听见安枝的话眼神一怔,遥望北方,显得缥缈而遥远,充满追忆之色。
“好啊,回来好啊,落叶归根,好啊。”说罢摆摆手,让安枝忙自己的事去,懒得跟她继续说了。
安枝进去翻找一些书,其实现在没有孩子上学没有什么课外书,自己只能找些不那么晦涩难懂的,找些正能量的,或者再找些可以写字的纸,至于捡漏那是没想过的。
这片一向没出过什么大才,地主也没有,有老人说这儿风水不好,只是前几年不让说了罢了。
安枝找好之后,先把书照例放到大爷的屋里,去洗了洗手,弄了满手灰。
“大爷,书先放你那儿,我明天下午下课早,到时候就过来拿了。”说罢便准备往外走。
“我走了啊,明天见。”
大爷也没答应她,摆摆手,继续拿着大蒲扇,躺在躺椅里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