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2
篇外篇 尽信书不如无书-2
小时候看小说《鸳鸯刀》,最后刀上是仁者无敌四个字,有点搞笑的意思。其实这个观点是孟子提出来的,为了证实他的观点,孟子好像修改或者编造了一些历史故事。其实仁者无敌这个话我是比较不赞同的,施仁政未必是无敌的,但是仁政确实可以平复社会创伤,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说到无敌那就有点过了。好像是说周文王的时候,对内施仁政,对外讨伐四方,讨伐东边的时候,西边人就抱怨咋不来讨伐我啊,讨伐西边东边,人抱怨咋不来讨伐我啊,现在人看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点扯?
一个国家要都是这样的话,用不到别人讨伐也就完蛋了,别忘了,那时候是部落社会。而且打仗打得是什么,不就是后勤么,就是综合国力。需要攒钱攒粮食打仗,那就得增加人民的税负,那么势必会影响国内经济,幸福指数和生活水平受到很大影响,怎么可能打仗打得四方欢喜呢。而且有的史料记载周文王时期曾经出过不允许人口外流的控制政策,这不就把文王仁政的说法否定了么。而且有兴趣的人可以查一下流血漂橹这个成语的出处,如果都喜欢大周讨伐,哪有那么多人反抗,流的血把木头棒子都给漂起来了。而且商朝旧都的人后来被周朝政府给驱逐了,很有可能商人进行了反抗活动。所以有理由认为孟子通过非理性的美化周文王周武王来证明自己的仁者无敌的说法。还有,孟子和人说话经常偷换概念,读他的事迹的时候可以体会一下。而且他的寓言有很多都是不合常理的,有人为了讽刺他写了一首诗,被《射雕英雄传》引用如下:
乞丐何曾有二妻?
邻家焉生许多鸡?
当时尚有周天子,
何事纷纷说魏齐?”
这首诗前面两个是故事,说的是一个士人,有一妻一妾,这个人每天早上出去,晚上满嘴油回来,一问就说别人请吃饭了,后来发现原来是去坟地要人家人家吃剩的贡品,两个女人知道了,放声大哭。那他两个老婆以何为生呢?后一个说是一个人有偷窃的习惯,别人说这样是不对滴,小偷说,那我改还不行么,以前是一天偷一只鸡,那我以后一个月偷一只吧,等慢慢习惯了,就一年偷一只,无语。后面两句才是重点,当时的周天子还在呢,他不去辅佐天子治理国家,恢复礼制,却去诸侯国炒作他的仁者无敌思维,这是要干啥?让他辅佐诸侯无敌后取代周天子的地位么?那不就成了造反了么。而且当时的形势,以仁治天下,不能说根本行不通,确实很难,诸侯又不是傻子,有好的方法不会不用的。
尧舜禹的禅让也颇值得怀疑,他们之前的王位传承也都是按照血脉来的,都是黄帝的几世几世孙,为什么就这两代人偏偏禅让了呢?而且跟他们相邻的部落也未见这样的传说?关于对这个问题的否定有了很多文章论述,我就费事不瞎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