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从七五年走来 > 第5章 谷神不死-3

第5章 谷神不死-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五章 谷神不死-3

    昨天说的“谁家烟囱先冒烟儿,谁家高粱先红尖儿”这句话,我写的是腊月三十那天早上,我妈今天看到了,跟我说,应该是腊八这天用的这句话,可能是我记混了,多亏我妈提醒了,腊八这个节日有个传说,以后要是有机会再说。

    没错,世界上最长的篱笆是中国的万里长城,昨天提问后,苏y和张y农两个姐姐就给猜到了,我还想显摆一下呢,看来聪明人太多了,不给我机会。

    篱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应该是很早就有了,小时候记得就是上面说的棒秸和转莲杆为主要的材料,很简单。

    在地上挖个沟,把这两样庄稼杆一根挨一根的插到里面,用土把根埋上,踩实,这还不算完,要是这样的话,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篱笆墙就会散摊子了。

    为了让篱笆结实,需要在篱笆腰的部位再来一道束缚,条件好的就用高粱秸,一般就用棒秸束腰就行了。横向的用草绳、尼龙绳、破布条等绑好。

    有的人为了让篱笆更加结实,会在秸秆之间放上几根木棍或者是树枝子、竹竿什么的,起到桩子固定的作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么。

    我小时候的篱笆都不是很高,也没有那么结实,基本上一两年就糟了,需要重新换。有那么一两家条件好,用竹片或者细竹竿夹的篱笆,坚持的时间比较长,不过这样的篱笆更矮,一般是起到边界作用,斜向的把竹子弄成网格状篱笆,像网眼儿。

    现在农村好像有篱笆的地方也不多了。

    夹篱笆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防人,说实在的,也挡不住人。主要是为了防止家里养的鸡鸭跑出去,或者是为了防止小动物进入菜园子,或者是为了给菜园子的作物挡风,或者是给豆角,丝瓜什么的当个架子。

    这里说一下,转莲杆、高粱秸和棒秸我觉得和竹子差不多,主干都是直的,基本见不到弯曲的,挺直腰板做人,只折不弯。

    转莲杆的区别就是脖子的部位是弯曲的,还有就是它的叶子在成熟的时候基本上就掉的差不多了,不掉也不能当柴烧,那叶子干了就碎掉了。

    随着生活的逐步提高,以前的篱笆越来越少了,有的人家用土坯盖墙头,到后来用砖垒墙,说明渐渐的人富裕了之后,戒心越来越强了,对物质也就越来越浪费了,对自然的破坏不言而喻的越来越大了。

    要是一直用篱笆墙,用废了还可以当柴烧,烧过的草木灰那时候是可以卖钱的,至少那时候有小商贩在街里吆喝“小灰换洋火”,用灰可以换几包洋火用,最次的还可以当肥料倒到田里呢。

    现在都用砖头了,红砖水泥很结实,但是用废了怎么办呢,就是建筑垃圾,绝大部分都是没用的。现代人这方面真的不如古人做的好。

    顺嘴再说一个,大约在明朝吧,出口欧洲的瓷器,是用樟木箱子做包装,为了保证不磕碰。瓷器之间塞满了茶叶进行减震。

    到了目的地,瓷器交货,茶叶包装后卖掉,樟木箱子打成家居用品出售,几乎没什么浪费,当然那时候可能也没那么严格的报关制度。

    再看现在,别说远途运输,一个快递,就用塑料皮包装,甚至用纸箱子加上不少的泡沫,一个物件加一堆废物,浪费,真的很浪费,还污染环境,我真心的想拜托咱们的科技工作者能想出来更好的办法减少浪费和污染。

    今天晚上有事情,利用半小时时间码了这几个字,对付一天,明天可能说说腊八的传说,看心情吧。再猜一个,农村一些嘎小子管小产叫什么?明天可能这些都会说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