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暴雪降临:天灾种田忙 > 第13章 竹棚

第13章 竹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经过一上午的砍伐,院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竹子,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软或硬。

    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防霉防潮,绿色环保,可塑性和韧性都很优秀。

    一般来说,竹子在使用前,需要放在太阳下晾晒个几天,晒干里面的水分后,可以起到防腐防虫的效果。

    只是如今暴雪天气愈发恶劣,建造竹棚迫在眉睫,两人只能省略这一步。

    经过商量,他们打算沿着北围墙,建一个南北对称式的斜面竹棚,将窝棚包裹在内,防风防雪。

    傅晚舟做事向来稳妥谨慎,专门用电脑画了个竹棚施工图,标明材料使用和施工方法。

    两人先用扫帚将地上的积雪扫走,又将窝棚附近的土地整平、夯实。

    竹棚由立柱、拱杆、橫杆、吊柱和棚顶构成。

    立柱是竹棚的根基,起支撑拱杆、橫杆和棚顶的作用,要选择直径较粗、质地较硬的竹子,这样才能保证棚子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两人按照施工图,量好大棚的边界与每根立柱的间隔和位置,按照顺序,依次打入处理好的粗长竹。

    橫杆,纵向连接拱杆和吊柱,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呈纵横交错分布,采用镶嵌固定的方式。

    两人挑好合适的横杆,用红色记号笔写上数字,作为标志,用卷尺量出每根竹子两端的直径,记录在竹子表面。

    固定橫杆是个力气活和精细活,仅凭二人之力有些费劲,傅晚舟去堂屋喊来陈满枝帮忙。

    立柱的高度是固定的,而横杆的两端直径却略有宽窄。

    傅晚舟通过精密计算,计算出每根立柱的开口处,依次画上略小一圈的开口线。

    为了减少失误,三人都是用刻刀一点点削平、打磨,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完成。

    接下来,就是力气活,云落和陈满枝托举横杆,傅晚舟用力将其打进立柱开口处,用铁丝和铁钉固定好。

    一番折腾下来,三人已是满身大汗,纷纷去厨房歇息,还吃了两个包子充饥。

    骨架基础打好,剩下的拱杆、吊柱和棚顶都是简单活,三人只花了半小时,就弄好了。

    至此,一个三面漏风的竹棚就好了。

    趁天色还早,三人去竹林砍了不少粗竹回来,砍成一块一块的,再用铁丝捆成三个密不透风的竹篱笆,安装在立柱外面,用铁丝捆绑固定好。

    为了方便进出,他们在南侧的竹篱笆中间做了个推拉小门。

    窝棚与竹棚之间不是紧密相连,留有一米宽的过道,三人将家里的杂草都塞了进来,填补空缺。

    虽有反常的暴雪天气,但地球仍处于“夏季”,天黑的晚。

    几人忙活完时,太阳还没下山。

    见院子里的竹子存量告急,闲不住的三人又去了一趟竹林,砍了一批竹子回来。

    晚饭是沈抚松做的,油焖河虾、红烧茄子、辣椒炒肉、麻婆豆腐、冬瓜丸子汤。

    辣椒炒肉和麻婆豆腐都是辣菜,一口下去,火辣辣的感觉席卷全身,体内的寒气悉数退下,整个人仿佛活过来一般,说不出的舒坦。

    河虾是云落昨天在集市上买的,用盐水里浸泡了一个小时,体内的泥沙和污浊吐得干干净净,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

    再夹几筷子茄子拌饭,软软糯糯的,极为开胃,手中的米饭不知不觉就吃完了。

    冬瓜丸子汤清淡爽口,吃饱后来上一碗,不仅消除肠胃里的油腻,整个人也暖乎乎的,舒畅惬意。

    除了家里的活,空间的活也不少,云落带着傅晚舟和沈抚松进了空间,陈满枝暂留家中,随机应变。

    空间外,风雪交加,空间里,四季如春,极大的反差,让进来的三人有些恍惚和失神。

    收起心中思绪,三人分头行动,云落和傅晚舟去给农田里的蔬菜和粮食浇水。

    说起来,这批种子从种下到现在也有一个月了,长得郁郁葱葱,油光靓丽的,很是喜人,再等上一个月,就能采收了。

    沈抚松来到小院,将地上的竹子全部劈成两半,在院子东北边建了两个简陋的鸡棚。

    鸡棚分为两部分,内间有顶遮盖,用作日常休息,外间宽敞明亮,用作日常活动。

    云落买的鸡苗数量多,共有五十只,有公有母,沈抚松在两个棚里各放了二十五只,又喂了些新鲜的蔬菜叶。

    两人浇完水,喂完鱼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小院,帮他做竹柜。

    傅晚舟力气大,负责砍竹,云落从小耳濡目染,会一些简单的活计,帮沈抚松打下手。

    只是,三人昨天买的东西实在太多,沈抚松紧赶慢赶,也才做了八个竹柜,根本装不完。

    他们只好挑了些贵重的药物放上去,然后把竹柜移到院子西北边放好。

    鸭鹅属于水禽,喜欢生活在近水地方和水面上,它们的棚最好建在池塘边。

    值得一提的是,鸭和鹅不能混养,否则容易互传病害。

    不过,空间的水域只有小河和池塘,水系相连,根本无法分开养殖,只好将它们养在池塘的两头。

    好在,云落买到的鸭鹅苗并不多,各有二十只,影响不深。

    三人强撑着睡意,在池塘两头各搭了一个养殖棚,将焉巴的鸭苗和鹅苗放进去,喂了些玉米粒和麦麸,便回房睡了。

    ——

    不出意外,三人第二天都起晚了。

    起来时,他们都有些没精打采的,吃了点早饭,才缓过劲来。

    吃过早饭,沈家开始清扫屋檐、院子、竹棚和小路上的积雪。

    有了昨天的经验,他们今天的清扫速度快了不少。

    竹棚建得结实防风,窝棚里的温度维持在零下五度左右,家禽们纷纷恢复活力。

    云落去窝棚喂食时,它们都围着她转圈,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她一时高兴,装了满满一槽饲料,有玉米粒、木糠、黑麦草和鱼粉,很是丰富,家禽们吃得狼吞虎咽。

    与昨天一样,沈抚松夫妇帮陈满生弄炕,云落和傅晚舟去竹林砍竹子。

    沈家打算建两个炕,一个在堂屋,供沈抚松夫妇居住,一个在云落的书房,供小情侣两人居住。

    沈云起若是回来,就和沈抚松夫妇住在一起,他们的炕大,可以睡下六个人。

    坡上竹林茂密,一望无际,沈家众人昨天砍的数量不过是九牛一毫。

    他们到达时,竹林里已有两三个人影,几人互相打了个招呼,便各自忙活各自的事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片竹林属于村集体财产,村民们可以随意砍伐。

    云落眼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几个刚刚冒头的竹笋。

    看出她眼里的欢喜,傅晚舟让她留在原地,自己迅速跑回家,拿了两个锄头和背篓过来。

    云落自幼在山里长大,挖笋对她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几锄头下去,就挖出了一棵冬笋。

    刚出土的冬笋鲜嫩无比,放久了肉质容易变柴,最好趁早食用。

    于是,沈家中午的饭菜都是以冬笋为主,冬笋炒腊肉、干烧冬笋、腌笃鲜、泡椒竹笋和冬笋排骨汤,鲜得几人足足干了三大碗饭。

    正好后院地里的蔬菜都拔了,光秃秃一片,两人将储物间里的花盆竹筐收拾出来,挖了些土装满。

    撒上白菜、萝卜、雪里红等耐寒蔬菜的种子,搬到北房的屋檐下,整齐放好,浇透水,做好标记。

    说起来,他们本来打算在后院搭个塑料大棚种蔬菜的,然后就听到陈满生说,陈博羽在下雪当天搭的大棚,还没坚持两天就塌了。

    当场放弃。

    晚上,傅晚舟留守家中,其余三人进空间干活。

    空间温光水气适宜,土壤肥沃,地里的蔬菜瓜果长得比正常速度快一些,田里的水稻秧苗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到15公分高,可以进行插秧。

    三人将育好的秧苗用绳子捆成一扎扎,放在竹筐上,搬到田垄边。

    水稻插秧要求浅水,一到两厘米的花皮水即可,沈抚松和陈满枝熟练地将水田里多余的水排出,开始插秧。

    三人都是插秧的好手,六小时下来直接插了一亩半地,剩下的留给明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