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来啊,撸起裤腿儿下地帮着插秧
不出意外的,十位官员外加吴宥旻被陈为稷一通忽悠下,撸起裤腿儿下地帮着插秧。
“不是听说六殿下跟着太傅大人一起下乡体验生活吗?”有人后知后觉,始终没有看见六皇子,同时也没有发现振国侯夫人的徒弟们。
吴宥旻想到昨晚在家里还见到另一位殿下,知道他们有意隐瞒五皇子跟着一起在这里生活的消息,回答:“我家小师弟的水田就两亩,我们插一亩,孩子们和管家小厮在另一亩地。
不过,一会儿六殿下会过来这边,他需要作画。”
众人瞬间想到这位殿下干啥啥不行,调皮捣蛋第一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他的绘画天赋。
太傅大人绘画书法一绝,皇上把这个调皮儿子扔给太傅,管教的同时,还教导他绘画。
所有朝臣都知道皇上平时很疼爱这个六儿子,但绝不会让他取代自己兄长,平日总会对他睁一只闭一只眼,以致于六殿下的有点被惯过头了。
京城少了这位殿下的横行,他们耳根子不知道清净了多少。
一行人在田里忙了一下午,累得腰酸腿疼,自此之后,他们回去拒绝浪费粮食,家里的孩子,无论男女,他们都决定每逢开春秋收,都让他们去庄子上体验生活。
瞧瞧振国侯的弟弟妹妹和振国侯夫人的徒弟们,还有曾经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小霸王六殿下,一群孩子熟练地抓鸡杀鸡,摘菜洗菜,完成两大桌丰盛又美味的饭菜。
可怜的晟晟和他的小五叔只能躲在房间里开小灶,外面的热闹与他们无关。
龙晟基是个懂事又聪明的孩子,乖乖听从师母的安排,不吵不闹。
龙瑾霖已经是个小大人,知道自己和大侄子不适合露面,他今天一直带着大侄子躲人,坚决不让那几个外人发现他们的存在。
还别说,怪刺激的咧!
尽管手还在发颤,但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的诸位大臣们,吃饭的时候比平时的他们多了几分本性。
礼仪?
客气?
在饿肚子面前,一切都不算事儿!
他们的上司吴大人一点也不讲道德,大快朵颐,自己吃慢一点怕是没菜吃!
而且,经过一天的相处,印象中太傅大人不食烟火的印象早已破灭,眼前这位老者就是一位和蔼的老爷子,一点架子都没有,比他们家里的长辈还亲切。
再有吴大人和振国侯之间跟小孩一样的互动,吴大人时不时把他们拉下水,说说笑笑,加上身体疲惫不堪,哪里还有那么多小心机在意?
晚上一行人吃饱喝足才离开高阳村,紫陌提前跟镇长打过招呼,因此守城的衙役轻易给他们放行,让他们进入安怀镇,回客栈休息。
一夜过去,第二天起来,十个汉子顿时感觉哪哪都酸,哪哪都痛,可是,今日已经约好下午回县里,他们就算身体不适,也只能爬起来赶路。
紫陌和吴宥旻带着六辆马车过来,其中有两辆马车上的山货是分给他们带回去的礼物时,他们顿时后知后觉没去体验爬山采山货的乐趣,有那么点亏了。
至于剩下的几车,不用想,肯定有皇上与何业的一份。
其实他们算漏还有镇国将军府一份,怎么说都是锦茵的娘家,给皇帝和何业都带了货,她不得捎带点儿私活给娘家人?
她的两个乖乖徒弟还在人家里呢!
回到县里,后院挤满了人,十人再次选择住客栈,第二天一早,吴宥旻领着众人浩浩荡荡出发回京城。
紫陌和锦茵的生活再次恢复平静,两人不时借着下乡巡查的名义,顺带看看自家产业。
春种之后,紫陌建造学堂的计划正式提上议程,修建学堂不费什么事儿,有高阳村学堂作为案例,主要的还是要动员家长送孩子去上学。
强制下令效果还行,但考虑到实际情况,一百文一个月的学费,长清县三分之一的百姓拿不出来,往年连填饱肚子都是难事,哪里来的余钱送孩子们上学?
他们也知道上学的好,而且,通过报纸知道高阳村学堂的事迹后,他们羡慕不已,想让孩子也去上学,可是真的没钱。
紫陌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计划,首先将学科划分出来。读书识字、算数、种地为公共课,每个孩子必须上。
根据孩子们的年纪划分等级,5-8岁为初年级,9-13岁为中年级,14岁-16或者以上的学生为高年级。
高年级的学子必须在一年内完成学习所有文字,并通过考核,考核不通过将免除一切福利,第二年再想入学需要缴纳一切费用,包括学费、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
中年级学子识字认字时限为一年半,初年级学子需要在三年内完成文字学习。
学习基础课之余,每位学生必须选择一门专业课,有能力者可以选择一门专业课和多门选修课,考核不成功,需要交钱参加补考。
做了年级划分,再做贫困分级,一级贫困家庭享受所有费用全免,此类学子为孤儿或者单亲家庭,又或者父母有一方是患病或残疾,无法正常工作的人。
二级贫困家庭享受费用减半的优惠政策,此类人为家中孩子众多,父母无力承担多名孩子费用。
学校有安排有勤工俭学的项目,认为自己还有多余时间打工的孩子,可以选择勤工俭学,岗位不多,需要通过考核。
公告一出,整个长清县百姓们都在热议此事。
“我打听过那个选修课,听说女娃能学刺绣,男娃能学木匠,根本不用拜师交大笔银钱,紫大人真是一位好官啊!”
“我可听说学厨更好,高阳村好几个后生学厨,有的去了风华郡,有的去了京城当主厨,一个月十两银子呢!就学了一年!”
“可惜了,我家娃才七八岁,学成功了,也不能马上去做主厨啊!”
“急什么,多学点是好事啊!紫夫人办了那么多作坊,害怕你家娃没地方做工?学好手艺,啥都不怕!”
“对对对,必须要孩子们努力学习!”
相较于百姓们的热络,有钱人家或者想要孩子考科举的人家,大部分人都看不起这个学堂,认为是拉低格调,他们家孩子以后都是当大官的,不在乎那点蝇头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