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我靠种田救万民 > 第105章 腌咸菜

第105章 腌咸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既然选择了家,有些东西就得舍弃,她是这样说服自己的。

    “身为陶家人,当以陶家为重,你如此懂事,很好,很好。”陶凡捋着胡子,转忧为喜。

    陶亮还想劝说,陶然婷冲他摇摇头,他只好作罢。

    “你若想好就行,从此,你便是我亲妹妹。”

    “是,哥哥在上,妹妹这厢有礼了。”陶然婷调皮地冲他行了个礼。

    陶亮高兴地点点头,又用神色瞥向陶凡和余氏。

    陶然婷了然,又冲他们行了个礼,“叔父叔母。”

    夫妻两人欣然接受。

    而后又商量了祭祖的规矩,挑了个好日子,简单地举办了仪式,便算正式入族了。

    陶然婷与张伯交接了工作,又交代了后续的经营手段,如果有困难随时联系。

    张伯自然是舍不得的,但知道她转行做农业,却为她高兴。

    种地比经商有面子,更受人尊重,她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地干活了。

    如果种地能养活一家子,他也会选择种地。

    本想祭完祖就回去,但现下正农忙,姐妹两便多住了些日子。

    “嫂子,我来帮你。”陶然婷挽起袖子,帮她分拣芥菜。

    自回了家,她每日帮忙干这干那,如兰这么不爱干农活的也天天跟着做。

    “把好的挑出来做酸菜,坏的留下喂猪。”

    “好。”

    这时,陶如兰把一颗表面有些破损的扔到喂猪的篮筐里,陶然婷忙拿起来。

    “这里面是好的,可以摘出来。”

    陶如兰有点懵,翟珠笑道:“是了,这个菜芯做酸菜才好吃咧。”

    说着,便把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芥菜往地上一倒。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了,又把外面那层坏的摘出来,把菜芯扔到地堂上。

    房子门口前有一块地堂,寻常百姓都用来晒东西。

    陶亮和几个孩子合力搬来一个大瓮,轻轻放下,看她们两个笑了笑。

    “婷儿手脚却快,以前没少干农活吧?”

    陶然婷抬头笑了笑,“那可不,农村人哪有不会干农活的。”

    后面给你们放大招,哥哥你可有得夸了。

    她这几日到处看了看,发现农民们无论是工具还是农作方法都比较落后,要是改进一下,效率可以提高不少。

    想到这,陶然婷心里很是得意。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又要吃冬咯。”陶亮边感慨,边制作盐水。

    他把盐水分装在两个盆里,夫妻两人一人一个盆,把芥菜放到盐水里洗一遍,再放到瓮里。

    第一次见这种做法,陶然婷好奇道:“还能这样做?”

    翟珠不禁问她:“你还会其他做法?”

    她歪着脑袋,想了想,“我记得是把菜晒蔫,直接放缸里,一层菜一层盐……”

    “不放水?”

    陶然婷忽然反应过来,“啊啊,错了,那是梅菜的做法,哈哈。”

    妈呀,好尴尬。

    大家听得一愣一愣,也跟着哈哈笑起来。

    爷爷每年都会做酸菜和梅菜,她只记得几个简单的步骤……

    哎,知识学杂了。

    待洗过菜的盐水澄清后,陶亮把清的部分倒进菜瓮里,把菜淹没,盖上盖子。

    接下来还要做冬衣,田里的高粱要收割。

    这一茬忙完差不多就过年了。

    全家人除了陶如兰,其他人都来了,她更擅长针线活,留着看家做衣服。

    好久没到地里干活,陶然婷很兴奋,拿着镰刀蹦蹦跳跳。

    云香不免担心,“三小姐,镰刀卡在肩膀上多危险啊,快拿下来。”

    自入了族谱,云香就改口了。

    现在看陶然婷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她的行为还是那样奇怪。

    听到这个称呼,陶然婷有点不习惯,“没事……”

    见她眉头紧锁,无奈把镰刀拿了下来。

    田间,家家户户都在收割,要么在烧秸秆、翻地,各有各的忙碌,无比热闹。

    陶亮家的地太多,收割起来时间长。

    又因要建房子,拿不出多余的钱请工人,陶然婷好说歹说才同意请工人,她知道哥哥是怕她花钱,陶亮不知道高粱放在地里太久是会烂的。

    这会,工人已经在收割了。

    箩筐里全是高粱,红彤彤的,真漂亮。

    可抬眼望去,好稀疏啊。

    她走上前,摸着那穗问道:“怎么这么少?”

    又看向远处,似乎每一株都是这样稀疏,她那天到村里查看,没留意到产量问题。

    翟珠却很高兴,“这还少,已经比往年旺盛很多了。”

    她摘出一棵穗子伸到陶然婷面前,“看,多大个,还是你给的法子好使,要不然还没这量。”

    陶然婷也没想到这个法子能奏效,当初只是试试的心态,奈何古代的环境过分良好,病虫害虽有,但很好治。

    “现在又是旱年,能长成这样已经是了不得了。”

    陶然婷专业课虽然一般,但她记得实践课收割高粱时,产量至少也有三百斤,这里有点太稀疏……

    “亩产有多少?”

    翟珠掐指算了算,“按今年这个量,怎么着也有一百斤,很好了。”

    才一百斤?

    她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翟珠又道:“旺年的话,有一百五十斤呢。”

    也就是说,天气好、温度、湿度样样圆满才长这么点。

    不敢想像那些奴隶还要纳税,这么点东西自己都不够吃……

    看着满地的农夫躬身劳作的样子,她心里乏起一阵酸苦。

    猎户村。

    陈伯用了艾草汁浇地,他的小麦确实比一般人要好。

    只好那么一丢丢,产量上并无太大助益。

    春耕没收成,夏播也没收成,大家的表情都丧丧的。

    “少是少了些,不过留下的粒子却饱满,做种子好。”

    胖婶模仿了陈伯的做法,也用艾汁,相比第一次,现在经验更足,面对病虫害没那么害怕了。

    老李有点摸不着头脑,“他怎么就知道用这玩意能治?”

    种地是陈伯的骄傲,治虫、看天气、看时节,样样行,对于创新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胖婶叹了叹,“勉强治治吧,下次多弄些汁子,说不定这病就治好了。”

    “也许是治病的次数不对,一次搞那么多能行吗?”

    “是啊,跟人治病一样,但话说回来,他也是着急,药下猛了……但不管咋说,至少可以肯定它是有效滴。”

    这时田埂走过两个村民,看着他们地里的小麦,有些惊讶。

    “你们就是用了陈伯的法子?”

    老李“嘿嘿”两声,点点头。

    “起初我还不相信,早知道我也这么干了。”田埂上的男人说道。

    旁边的妇人没好气,“早知道,早知道,哪有那么多早知道,都怪你,不听我。”

    现在是冷天,比夏天更难挨,没有食物,日子只会更漫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