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生意火爆
连续三天,奶糖铺子早上一开店,不出半个时辰,就被疯狂抢购一空。
排队未买到的客人,依旧每人赠送五颗奶糖,也都欣然而归。
看着作坊里忙碌的仆役,月孤云心情大好,连续两天的教导,终于教会了他们,自己和亚瑟终于解放了。
这两天,柳氏陆续买回了十五名仆役回来,十位男仆,五位女仆。
一千两银子买了这么多仆人,月孤云也大感意外,虽不是乱世,这人命亦如草般轻贱……可见这偌大的帝国已然是腐朽不堪……
宅子一下就热闹起来,突然多了这么仆人,月孤云还没适应,柳氏却把他们安排的井井有条,男的全部住在前院。
两个年纪稍长的汉子跟着阿狗,负责看门护院,夜间巡视,车辆马匹的管理……两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就跟着她学习打理店铺,又安排两个高大在店里当伙计,负责物品的运输和安全……
又特意给月孤云安排了个贴身丫鬟,伺候起居,不过被月孤云严辞拒绝了,作为一个现代人,手脚健全,生活起居这些小事,劳烦于人,他实在是不习惯。
柳氏也只好做罢,让小丫头跟着自己,再加上两个厨娘,剩下的六名男仆就全部在作坊里面制糖。
每位仆役也都根据活计轻重,定了例钱,众仆役又是千恩万谢,感恩戴德。
而后几天,随着供糖量的增大,所有的客人都能如愿而归,店铺一天的盈利都有好几百两银子,柳氏每天最开心的,就是晚上清点账目,数今天赚了多少银子。
月孤云则是当起了甩手掌柜,把铺子全部交给柳氏打理,他还是比较喜欢做研发,几天的功夫又和六名仆役研发出两款新的口味,一款香蕉口味,一款抹茶味。
青木城本就盛产香蕉,是当地人常吃的食物,月孤云也是突发奇想,把奶糖和香蕉融合在一起,居然相当好吃,不但有牛奶的醇厚,还带有香蕉独有的香甜气。
另一款抹茶味,则是在其中一名叫杨毅的仆人提议的,他提议加入干茶叶试试,月孤云当时一听,立马想到了抹茶味奶糖。
干的茶叶当然不行,于是买来新鲜的茶叶,成功做出了抹茶,加入奶糖中。
见杨毅还算机灵,又有自己的想法,月孤云就把他提拔为制糖坊的管事。
这两款新品一上市,就获得客人的一致好评。
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大白兔奶糖已经风靡大半个青木城,但凡家境优渥点的,家中都会常备,且也是走亲访友,招呼客人的佳品。
看着生意走向正轨,众人皆是欣喜。
吃过晚饭,月孤云走去散步,见那个原本被柳氏安排给他的小丫头珠儿,正在陪小月牙踢毽子,两个小丫头玩的不亦乐乎。
那肤色黝黑的小丫头也不过十一二岁,两个都正是好玩的年纪,也不知道是谁在陪谁玩耍。
“公子好……”
珠儿瞅见月孤云,连忙停了下来,低头道。
“孤云哥哥,你来啦!陪我踢毽子!”
小月牙扭头看见,立马跑了过来,拉着月孤云的手臂撒娇道。
“好,哥哥陪你踢,不过,你俩一起上吧,踢毽子哥哥可是高手。”
月孤云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踢毽子就是他们小时候最大的娱乐,又不花钱,又能运动,这个刚好是他擅长的。
只听的“哒……哒”声,三个人你来我往,虽然很多年没踢过了,但对付两个小姑娘还是游刃有余,再加上这段时间古玉对他身体的滋养,让他耳聪目明,身体灵活无比,各种高难度动作,看的两个小姑娘连连喝彩……
天色渐暗,两个小姑娘已然看不清毽子,累的气喘吁吁,月孤云却是面色如常,几人回屋,见柳氏还在忙着算账。
好不容易等柳氏忙罢,月孤云走了过去,笑道:
“姑姑,看你每天如此忙碌,孤云甚是汗颜。”
“哪里的话,你才是我们的主心骨,不过这样每天有钱进账,忙一些我也开心的紧。”
柳氏这些天事情确实多,白天要去店里,晚上回来还要算账,整个宅子每天的收入支出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姑姑还是要注意身体,等过阵子都忙顺当了,请个账房先生还是要的,还有就是我昨天去了书院已经帮月牙办好了入学手续。”
“哎呀……这几天我都忙忘了,你这个当哥哥的比我这当娘的都要上心。”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明早我们一起送她入学,让珠儿也陪着吧,这小丫头聪明伶俐,年纪这么小,应该多读点书才是。”
“我也正有此意……”
月孤云其实自己也想去书院逛逛,去长长见识,看看现在的书院和后世的有何区别?
……
一大早,月孤云就被月牙吵醒了,知道自己今天要去上学,小月牙兴奋了一个晚上,天才微微亮就爬了起来,生怕第一天上学迟到。
在小月牙的催促中,月家的马车早早地就到了书院门口,只见大门紧闭,众人只好回到对面的糖果铺子,开门等候。
等了半个时辰,书院才打开大门,又过得盏茶,才渐渐有学生陆续赶来。
“一会,入了学堂,你们两个要好生学习,听先生的话。”
柳氏语重心长地说,随后又交给珠儿一包奶糖道:“课间得闲,把这奶糖分与同学吃,和他们处好关系,你是姐姐,多看着点月牙。”
“是,夫人。”
青木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书院,主要分为三科,文科从蒙学识字,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到经文讲义,时政策论等。
艺科不仅有常见的琴,棋,书,画,还有算学,建筑,医学等杂项。
大楚帝国建国八百余年,虽然尚武的风气日渐衰落,但各大书院依然保留了武科,武科包括寻常拳脚功夫,刀枪剑棍使用,以及骑射,兵法,战阵之术等。
书院学生年龄也从下至六七岁的顽童,上至五六十岁的老者,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这些书院文科中人,便是主流,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都混不上的读书人,比比皆是,有些不甘心的,可不就一辈子泡在书院,期待着一举高中,出人头地。
武科相对就显得很尴尬,书院也只会教一些普通功夫,强身健体还行,真要参加武举,却是差的太远,朝廷腐败,江湖各大势力日渐壮大,武道昌隆。
世家子弟,江湖豪客,他们才是武举的主流,每三年一次的武状元,几乎都出自各大豪门世家,名门大派。这也导致很多书院的武科名存实亡,因为少有人会选择。
“你说什么?……今天有人报了武科?你搞错了吧。”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放下拿起茶杯,瞥了一眼门口的书童,满是怀疑地道。
“先生,是真的,还是两位。院长请你去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