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 第五百八十三章 人情

第五百八十三章 人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去西南的人,定下来了没有。不能再拖了,沐英到京城已经是有些日子了。再拖下去,南边那帮子人,迟早会翻了天。”

    看着唐铎,朱元璋给出了最后的时间期限,“至多十天,人必须给咱定下来。”

    唐铎神色变得有些古怪,他记得,昨日在见吴王朱允熥时。对方可是说的很明白,就是要点蓝玉去西南。

    可到了朱元璋这儿,怎么听着这祖孙二人,压根没商量好似的。

    想到这儿,唐铎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挠一挠头,唐铎只得是试探性的问道,“皇爷,先前吴王曾举荐一人,臣觉着可行”

    “蓝小二是吧。”朱元璋直接打断。

    听到朱元璋称蓝玉为蓝小二,唐铎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也只有在半开玩笑的时候,朱元璋才会称蓝玉为蓝小二。

    这种称呼,偏带着些俏皮。

    于是,唐铎也闭上嘴巴,静静的等着朱元璋继续往下说。

    朱元璋顿了一下,沉声道,“蓝小二是不错,可若有别的人选,咱不想他去。往后,无论南北,要打仗的地方多了。现在,咱身边的人,死的死,老的老。能扛的动刀的,也只剩蓝小二了。”

    这也正是唐铎觉着古怪的地方,莫非这爷俩,确实是没商量好。

    唐铎壮着胆子,又加问了一句,“皇爷,到底让谁带兵,还请您明示。吴王举荐梁国公,臣也觉得可行。只是,您若是有要用梁国公的地方,臣自当另择他人。”

    这是在试探着,朱元璋的底气。

    若是朱元璋始终不愿放开蓝玉,那唐铎只能是选别的人。

    亦或者,先前就有考虑过的颍国公傅友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论起带兵的本事,傅友德可不比蓝玉要差。

    朱元璋冷笑一声,“这是你们兵部的事,咱不掺和。可有一点你给记着,若是出了什么差池。整个兵部,一个也别想留着。”

    一句话,吓出了唐铎一身的冷汗。

    唯唯诺诺之间,唐铎也只能先退了出来。一边是吴王,一边是皇帝。按理来说,唐铎应该是不必犹豫。

    只是,皇帝的模棱两可,又让唐铎摸不着秤。

    “王公公,烦请通报兵部唐铎求见。”

    王八荣任得唐铎,六部尚书之中,就属唐铎跑这儿跑的最勤。

    只是,每次唐铎到这儿来,王八荣都得退的远远的。基本上,唐铎都很少见着王八荣。

    再见朱允熥时,唐铎已没有先前那般轻松。

    就在这儿,朱允熥几次叮嘱他,带兵去西南的人,就选定是蓝玉了。现在又出了差池,唐铎实在是不知怎么开口。

    “殿下”唐铎将朱元璋如何说的,全都说给了朱允熥。

    后者听完,并不着急,反而是再凑近些,低声问道,“唐铎,若是皇爷爷那么容易放人,孤就不必你去说了。满朝文武那么多人,蓝玉一定是在皇爷爷心底的最佳人选中,排最后那个。”

    “孤这是要你,帮蓝玉给争取下来。你是兵部尚书,许多的事,你要比旁人清楚。这事成了,记下你人情的,可就太多了。”

    的,你也学着点。已经是侯爵了,可不能似从前那么莽撞。”

    听着朱允熥的话,蓝玉不以为意,他抽一抽

    仗,别的事情,还是让皇爷、太子、三爷,您们去做吧。”

    朱允熥边听边点头,却冷不丁冒出一句,“倘

    棣。打下一地容易,占住一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蓝玉神色一凛,收起刚刚的嬉皮笑脸,一脸

    样,蓝玉始终在提防着朱棣。

    两人说话声音很小,朱允熥表现出一阵担

    若有意,京师大营为殿下执金吾。”

    这句话,始终在朱允熥的心里,生根发芽。

    重。嗅在鼻子里,不是那么舒坦。

    “让他们去吧,别闹出事端来。出了事儿,孤拿你是问。”

    着是皇爷的孙子,再带他们到这儿来。”

    朱允熥听的心不在焉,他咂咂嘴,“皇爷爷

    铮铮的汉子。无论如何,也不能亏待了他们。”

    常森应声,点头答应,“三爷,当初进集庆路

    天也就过去了。

    今儿,戏台子上的,并非唱戏的人。

    李景隆在上头,手舞足蹈,说的绘声绘色。

    “二丫头,咱问你,咱大孙真是这么说的?”

    不由的说,朱允熥的几句话,说到了朱元璋的心里头。

    口,“都高呼吴王千岁呢。”

    朱元璋哈哈大笑,转头去看马皇后,“瞧瞧,这就是咱的孙子。”

    朵,臣就也不知道,说的是啥了。”

    在城外时,即便朱允熥贴着朱棣耳边说话。

    都要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于淮西勋贵之中,李景隆辈分最小。

    虽是朱元璋的实在亲戚。

    来。”

    “去去去,咱还没到那个年纪呢。”

    朱元璋摆一摆手,笑着骂一句,“你爹在的时

    爷。”

    从椅子上站起来时,朱元璋双手背在身后,点了一下朱标,“标儿,你跟咱过来。”

    着对付蒙古,无暇顾及。”

    “这一次,高丽自个儿乱了,李家的人就找过

    们不过是一丘之貉。一个洞里的老鼠,还能生出两个色来?”

    这仗打的糊涂。

    丽咱不让。至于是老二还是老三,你看着办。”

    朱标听着,心里头惊诧不已,“父皇,老四

    呢。打高丽,老四可是出了一份子力气的。”

    “狗羔子的,给他脸了真是。咱大孙是奉旨过

    惹怒了朱元璋。

    朱标所不知道的是,朱元璋这是在替朱允熥出气呢。

    了,高丽百姓,心中不愿意。”

    朱元璋冷笑道,“这个不怕,老四在攻城时,

    不说,还得派人去管着。

    如今打下来了,又成了问题。谁去高丽,似

    背地一套。咱给他几分脸面,却成了喂狗的骨头。”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大明虽大,却无一块无

    你身上呢。”

    “你给安顿好了,那便无事。你若是安顿不好,你儿子是要动杀心的。”

    在民间传开后,民间也开始效仿。

    就如同凤冠,不再是皇家专属,民间女子婚嫁也可佩戴凤冠。

    去了,他们才敢再动。

    太子妃常氏,掀开一角,秀眉轻蹙,“秀儿,

    空气中,淡淡的茉莉花香。

    愈往前,茉莉的香气就愈重。花香清雅,并不扰人。

    隔。一个好文,一个尚武。

    常氏深知,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还得用书去治。

    屋去。”

    常氏看一圈四周,语气有些不好,“胡说什么,这是你该说的话。”

    “臣,参见太子妃,参见吴王。”

    常升行一个轻礼,就把常氏与朱允熥,往屋里领。

    只半月,知县问斩,田妃从此再不受宠,居于冷宫。

    “熥儿,你去书房看书去吧。记得,要用心。

    升就明白,常家已经是离不开朱允熥了。

    若非朱允熥,常家不知此时,会是个什么下场。

    并非是朱允熥离不开常家。

    常、徐两家,看似同选,却互为补缺。一切只看,哪家更得圣心。

    里都是大老爷们,哪儿伺候得了这些花花草草。”

    左右去看,大理石路板上,散落了不少的花瓣。

    杂。这句话,绝不是空穴来风。

    良久,常升才再蹲下去,假意帮着常氏收拾

    太子他心里,总有这么一个芥蒂。”

    “熥儿与你们走的最近,除去教书师傅,就只

    然与常家无关。”

    拾掇朱允熥,常升可干不出这事儿来。他也

    里,如何想的,却又不知。”

    “天下人,都只道太子仁义,可再仁义,他也

    何,他也一直都是皇子皇孙,常家却不一样。”

    “常家得先保着自己,日后才能护着熥儿。要

    上。所幸,朱雄英正当得宠。最好的师傅,最好的侍从。

    不幸的是,朱雄英突然没了,常家犹如没头

    大明朝半数的人才,都在太子东宫。

    仅仅一个吴王,对常家来说,远远不够。他们虽然心急。

    们,可都盼着这一天呢。”

    常氏突然的站起来,语气严厉,“二兄,你糊

    兵。换做是谁,也得起这个疑心。”

    “可咱们的太子,对几位藩王,可真是心放到

    王,私募北平兵。这些,皇爷都是知道的。”

    “你就说吧,头代藩王,都这个样子。那再往

    是把这些担子,压给了后人嘛。”

    “暂且说,吴王就是大明朝的后世之君。你

    儿说什么了。”

    常升轻轻的一笑,竟有些自豪,“吴王说,边将可换,塞王却不可换。”

    忌。细想之下,其中的几分道理,常氏也是明白的。

    朱元璋可以保证,他的儿子们安分守己。同

    “所以”

    常升继续说着,“所以,吴王觉得,削藩势在必行。”

    “可就怕”

    都默许朱允熥去做,却一直不愿意给朱允熥名分呢。

    很多事情,一个储君的名分,做起来不更得

    过立太孙。这种大事,他要留给太子去立。”

    常升更加颓然:是啊,太子正值壮年,凭啥

    如果离了朱允熥,现在的常家,已不如以往。

    建国初时,无论是谁,见了常家的人,都得

    奴婢也只是照旨办事,还请开国公您见谅。”

    左右看一看,殿前军守卫森严。其中一位,

    工部、刑部、户部,单单没有兵部。

    且国子监、詹事府也在其中。

    了动静,奴婢便给您通报。”

    常升摸出一个金锁,塞给太监,“您受累”

    福消受。”

    太阳渐大,常升靠在龙柱上。几次的争执下来,已经是没了心气。

    常升回过神,轻咳一声,“公公,您有何见教。”

    太监笑了,附耳于常升,“开国公,奴婢多句

    况且,人家的孙子,怎么能任由你们这些外人来说三道四。

    他们不敢去朱元璋那儿去说,只敢到朱标面

    步。进了永安宫,就趴在地上,“臣参见皇爷。”

    朱元璋正要打盹,缓缓的睁开眼睛,有些不

    腰坐起来,“干啥,吵着咱睡觉。”

    常升磕首说话,“皇爷,臣死罪。”

    “臣知祖宗家法,藩王之事,外臣不得擅议。

    却不似臣。臣再斗胆,为吴王正名。”

    朱元璋默默的听完,直到常升的头,一直碰

    一边是吴王。今日此举,似有逼宫之嫌。

    “你也觉着,吴王削藩,并非不合祖制。”

    是你觉得,你爹那个些个功绩,咱是杀不得你了。”

    话已经说到了这儿,常升就没有怕的了,“臣

    府,都到了奉天殿。太子爷下令,不得召见,不得入内。”

    朱元璋嘀咕着,“咱儿子这是动真格的了”

    报,门口那些个轿子,都让他们滚。不知道的,咱这儿成了啥地方了。”

    制,于礼不合。该说的漂亮话,可都是让你们给说光了。接下来,是不是想着法儿,逼着咱儿子

    折子,堆的像小山似的。咱是皇帝啊,咱不能不管。可咱老了,你又是他们的大哥。每次呢,你够!

    都是随口的训斥几句。对他们,你真是过于放纵了。”

    朱标沉默不说话,刚刚大臣们的争吵,吵的

    为一点小事,就与自己的兄弟不和。

    无论是为人君还是为人兄,朱标在大臣们的

    “臣等不敢”

    几人稀稀拉拉的跪下,突然之间,被扣了这么一顶帽子,他们十分惶恐。

    可是,李善长又犹豫了,他主朝廷之事多年,如今已经是年逾花甲。

    一旦做了孤臣,他不打紧,可自己的儿子,就不一样了。

    李善长在看朱元璋,朱元璋同样也在看李善

    这个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狐狸,哪能不知,这是朱元璋在拉拢他。

    李善长亦知,这不仅仅是拉拢,也是给他的

    一块的文官,顷刻间就被他拔掉了最重要的那一块。至于剩下的,也就不费什么功夫了。

    何事。臣恰逢经过,听见’吴王‘二字。”

    朱元璋点一点头,如同看死人一般,去看底下几人。

    朱元璋大怒,抿住牙根,双手握拳,皮笑肉不笑,“是嘛,你既然冤枉,那便是毛镶说错话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