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答案
昏潮晓汐,微风拂面。
许安柠就着古城的灯火酒绿,悠闲地散着步,她走的很慢,间或听见缠绵的情歌从各色的酒馆中潺潺流出,沁在风中,又飘往远处。
今天是她来这里的第三天,逃避城市的喧嚣,流连于这还残存着诗意与梦想的地方。
安宿镇。
安宿镇是一个盛名远扬的旅游胜地,临海而建,山树繁茂,生态环境被保护的很好。
这里原是一个小渔村,却幸运地赶上了近些年旅游业盛行的浪潮,摇身一变,以“诗和远方”为主打,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里究竟有没有诗和远方,想来还是有待考究的。
但这里的的确确是全国流浪歌手的聚集地。
安宿镇镇民世代热爱音乐,民歌、山歌等各类乐种信手拈来,在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唱歌是他们在农耕生活下唯一的消遣。
旅游业发祥以后,镇民们也依然热爱唱歌,傍晚,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们走在路上,常常能听见一些镇民们下班以后轻快的歌声。
声音很清透,穿破地域的界限,方言也窜进人的心里去。
因此,比及其他旅行胜地,安宿镇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这里的城管,从来不驱逐流浪歌手。
那些恣意歌唱梦想的人,在这里,不必害怕会有城管出现,没收他们赖以为生的乐器,胆战心惊地日日同城管做斗争。
这个地方,处处都可以是他们的舞台。而这里的人们,便是他们最好的观众。
夜晚,遥远的山上寺庙钟声响。
安宿镇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刻。
热爱音乐的人们纵情歌唱的时刻。
而这,亦是许安柠来到这里的原因之一。
她喜欢热闹,也曾钟情艺术,渴望寻找一种繁华处的安宁。
微风清扬,丝丝缕缕街边小摊上烤面饼的香味传来,许安柠闭着眼,加重了呼吸。
睁开眼睛,她嘴角勾起浅浅的笑意,走到小摊前,学着当地人的方言,唤道:“阿婆!”
发音不标准,但摊前的阿婆却听懂了。笑眯眯地看着她:“诶!桂花妹妹,阿婆的饼买不啦?”
安宿镇种着十里桂花,方言中管漂亮的女孩子叫桂花妹妹。
听起来美好又亲切。
许安柠应道:“买的!这些怎么卖呀?”
半晌,她双手捧着一张鸡蛋摊饼,走几步便尝一口,一张脸鼓鼓的,心情却很愉悦。
再过一条街,那里是闻名的“浪迹街”,是整个安宿镇流浪歌手最多的地方,据说平均两米就有一把吉他。
还未走近,许安柠便听见了交错呼应的歌声,正准备继续往前走,突然有一声拨片划过吉他的声音溜入耳中。
一声清甜的声音带着几分疑惑而来:“有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爱情?”
许安柠脚步顿住,转身看去。
那里站着一男一女,皆是年轻模样,笑容满面,像是青春最好的样子。
清甜的声音继续唱道:“它是否是一种味道,还是引力。”
不知为何,一路上都没有为流浪歌手停驻,一心赶往最热闹街巷的许安柠,忽然被吸引住了。
她缓步走了过去,听见同女生对唱的男吉他手沧桑不足、而清冽有余的歌声,带着浓烈的青春的味道。
两位歌手的目光在空中交汇,隐隐能看见视线拉扯间滋生出了几颗甜蜜的小气泡。
许安柠走至摊前,那里已经围了许多人,坐在流浪歌手的周围。只有她一人突兀的站着。
但她也并不打算坐下来,只是隔着些距离站着,安安静静地听歌。
脑子里忽然闪过顾鸿最后对她说的话:
“许安柠,我累了,我不爱你了。”
这一句话,许安柠记了三年。
似乎知道为什么,却又似乎一直蒙在鼓里。
那也是个热烈的少年,她从18岁开始爱他,后来又惦记了许多年。
这个街角灯火阑珊,零星灯光下,人容易显得孤独。
许安柠深呼吸了一个来回,随后转身,准备离开。
还未全然转过身,突然发现旁边站了一个人。
许安柠顿住。
那人穿着一件白衬衫,侧颜睫毛很长,鼻梁高挺,唇上有新生出来还未剃的胡渣。
他正好也转过身来,视线对上了许安柠的目光。
许安柠原以为那人应当已经忘记了她,却不想,他冲她微笑颔首,道:“好巧。”
声音像是经久酿制的红酒,沉静、温柔。
许安柠回以一笑,一扫方才的郁闷,轻快道:“老板好。”
背景是年轻歌手的纵情演唱。
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
无处躲避,总是让人,始料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