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给古人直播上课,他们都学疯了 > 第172章 杜哥悲惨的一生

第172章 杜哥悲惨的一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接下来是杜甫的《登高》。

    宋老师:“从小学到高中,学了这么多唐诗,大家知道写得最多的季节、词语、场景、颜色、情绪是什么吗?”

    北宋。

    苏轼跃跃欲试:“我知道,哈哈,秋季写得最多了。”

    苏辙赶紧戳了戳苏轼,提醒他别走神了,还在上朝呢。

    苏轼反应过来,他忙握拳轻咳了一声“咳”。

    这也不能怪他,刚刚朝堂上的人又开始吵起来了,吵架内容还是关于新法。

    王安石根据后世的经验,对自己的变法做了一点修改,重新在朝堂上提了出来。

    思考过后,王安石觉得青苗法里面的贷款利息稍微高了一点,这样容易给百姓增加负担,他主张往下调一调。

    其实苏轼还是觉得新法不太行,感觉还不到时候。

    可这个时候官家正兴致勃勃,想大干一番呢,不太能听得进苏轼的建议。

    苏辙再三叮嘱苏轼,最近在朝堂上少说话,等裴姝他们的历史课讲到宋朝的时候再说,从后世的角度好好看看宋朝政策的弊端。

    苏轼这几天才安静了一些。

    刚刚旧党的人猛烈抨击王安石的新法,两方谁也说不通谁,局面僵持住了。

    自己现在也提不出什么好建议,像自家弟弟说的那样,等等再说,于是干脆分神听课了。

    没想到听得太过投入,跟着学生一起回答问题,不小心把声音发出来了。

    开小差被抓到,苏轼有点不好意思:“咳,你们继续,你们继续。”

    这么一打岔,刚刚还争执不下的双方也说不下去了。

    课堂上。

    宋老师:“据不完全统计,在现存的唐诗里面,出现最多的季节是秋季,用得最多的词是无,也可以说不。最多的场景是江边,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表达最多的情绪是孤独。”

    听到宋老师这么说,很多文人拿出自己的诗集看了一下,还真是。

    当然,这些只是比较出名的被收录下来的诗,那些不怎么出名的就没太注意了。

    唐朝。

    杜甫看着课件上的《登高》全文。

    不巧,这首诗里面,刚刚宋老师说到的几个意象全用上了。

    针对性太强了,这些意象听起来就很悲凉,所以自己到底是怎么写下这首诗的?

    整首诗看下来,基调实在太沉了,难道自己后面过得这么惨吗?

    宋老师:“后世很多人对杜甫这首诗的评价极高,明代胡应麟在《诗薮》里说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元人说杜甫的这首诗‘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还有”

    宋老师列举了从宋朝到清朝的很多文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唐朝。

    杜甫有点惊讶,自己的这首诗在后世竟然有如此高的评价?

    他有点受宠若惊,觉得会不会太夸张了。

    他们这个时期有很多好诗的,自己虽然也不错,但优秀诗文多不胜数,怎么偏偏选了自己这首?

    等后面宋老师讲完“千家注杜”的盛况后,杜甫更是惊讶了。

    他哪里能想到自己的诗在后世如此受到推崇和热爱,竟然被这么多人注解,要他说还是太白兄的优秀诗篇更多才是。

    南宋。

    杨万里认同地点点头,这可是杜工部,他的诗怎么可能不好?

    他有点羡慕,谁不想自己的作品被这么多人研究呢?

    虽然自己也写诗,但是他知道和杜工部这样的人是比不了的。

    宋老师:“老杜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晚年时期了,这个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长期漂泊的老杜穷困潦倒、老病孤愁。可能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心境,才能写下这一千古佳作。”

    “我们都知道,杜甫被称为诗圣。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用倒霉来概括了,三次科考都落榜了”

    宋老师概括地讲述了杜甫的一生,还在课件上例举了几首杜甫的名作。

    唐朝。

    李白惊呼:“子美的一生竟然如此凄惨吗?哎!我可怜的子美啊!”

    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前面其实宋老师也讲了他的基本概况,刚刚李白对于自己的一生还有点不忿呢。

    现在听了杜甫的经历,感觉自己已经很好了。

    真是不比不知道,比较后突然觉得人比人只会更惨。

    他打算之后要多找子美喝酒,好好开解开解他。

    杜甫本人:。。。。。。

    这个时候的自己生活其实还好,没有宋老师口中说得那么凄惨。

    都让他怀疑宋老师口中的老杜是不是他了,自己后半生过得这么不好吗?

    这前后差别也太大了一点!

    李世民摇摇头,都怪这个李隆基,弄出一个安史之乱。

    他看了杜甫的那几首诗,从诗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而且胸怀国事、心系百姓。

    如果杜甫能好好做官的话,说不定能造福一方百姓,结果被这个安史之乱弄得惨了。

    可惜了,没有在自己这个时期出生。

    宋老师:“关于杜甫的死因有好几种说法,一说是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说是长时间被困洪水中,长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后消化不良而死。”

    “还有说是食物中毒、沉水而死的,我更倾向于消化不良这种死因,不过这已经成为一个谜了。”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后世修了杜甫墓,还修建了杜公祠,杜甫故里也保留到了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杜甫草堂。”

    唐朝。

    听到这么多种死法,杜甫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你说要是劳累致死都还好说,消化不良死了是什么东西?

    这么看,自己的晚年真的好凄凉啊!

    看着宋老师展示的杜甫故居、纪念馆图片,杜甫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伤感。

    想到自己被后世称为诗圣,他心里有了一点安慰,起码自己也是流传千年了。

    宋老师好像很喜欢杜甫,讲完主要内容后还有一点时间,她给大家播放了好几首杜甫的诗歌诵读。

    还是按照杜甫的创作时间线来放的,听完后,很多人心里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感。

    大家从字里看到的好像不仅仅是杜甫本人的经历,还有那个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的兴衰史。

    课后,杜甫听到几个学生的谈话:“杜哥的人生也太凄惨了点,人倒霉到这种程度也是够了。”

    唐朝。

    杜甫:。。。。。。你们这些小孩,叫什么杜哥?

    他可发现了,后世这些人真是没大没小的,对于一个离他们几千年的人都随意称呼哥。

    白哥、杜哥也就算了,对于秦始皇这样的也直接称政哥。

    这兄弟当得,岁数差也太大了点。

    不过听多了也还好,居然没有太大的违和感。

    秦朝。

    秦始皇看着唐朝随便拿出来两个人,他们的诗都这么优秀,他突然有点羡慕了。

    自己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不多,这些诗歌别看短短几行字,从中却能窥探到唐朝的面貌。

    他现在理解为什么后世要学这些古诗了,为了从各个角度研究唐朝的政治、民情民风和文化。

    这确实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