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的历程 > 平凡的历程 第36章:新的开始,紫小

平凡的历程 第36章:新的开始,紫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九六四年秋季开学了,黄海转学到紫金山小学上学。宇花小学搬到小营后,宇花小学只有黄海和黄继业两个同学转学到紫金山小学继续六年级的课程。

    要武医院现在有二十多人在紫金山小学上学。这次以要武医院的名义找了同为部队系统的华东工程学院政冶部齐陶大校联系,齐主任同意给要武医院的这二十多个子女在紫小寄读。在这以后转学来的内二科教导员的子女冯崇亮,冯秀华没赶上趟,只好去孝陵卫小学上校。文革开始后,因紫金山小学未复课,处于停办们状态,要武医院的子女们都转学到孝陵卫小学上学。紫金山小学和华东工程学院三号门只隔一条公路,学生都是走读的。中午放学回家吃饭,下午再来学校上课。要武医院离学校较远,要从铁匠营的山脚绕行,要走四公里的路程。所以中午不回家吃饭。用饭盒带饭,早上放在学校锅炉的大锅盖上热着,中午就可以吃了。中午一般是集中在三年一班教室吃饭,因为那个班级大孩子比较多。而一年级的学生最多,有十几人,但是都是七,八岁小娃娃,不敢拿到班上吃。

    黄继业是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黄延卿的六儿子。当然是转回自己学院的子弟小学读书。紫金山小学和宇花小学相比,有几点相差甚远。第一是小学较小。六年级只有一个班,而且只有四十六人。其中还有四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穿着和老师一样的衣服,鞋子。提着手提包上学,而不是背着书包。第二,紫金山小学考重点中学的升学率低,虽然紫金山小学初升中升学率也是百分之百,但是重点中学升学率不到百分之五十,而宇花小学是接近百分之九十,相差太大。而且紫金山小学还有不少学生是考到金陵城外的紫金山中学,马群中学以及属于职业中学的的中山陵园园艺职业中学。而宇花小学的学生是百分之百考入金陵城里的中学。第三,华工的子女与宇华小学的子女成分组成差别很大。华工是由黄延卿大校当校长的高级军械学校从武汉搬到金陵后,加入哈军工部分院系和附属工厂组建而成的。东北子弟多,附属工厂的工人子弟多,教职员工中尉官多,校官少,没有将军子弟。只有一个当时人称中将的55年授大校军衔的黄延卿副院长六儿子黄继业。但是找不到他六一年晋级少将,六四年晋级中将的证据。而中将孔从洲院长,和六四年晋级少将的李仲麟院长的子女这时都已经上大学了。这就形成了学习成绩差的考不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往往是父辈识字少的工人子弟。而军事院的学生大多是校官子女,也有不少将官子女,是全国军事精英和军事高级教官的子女。

    第四,无论从学校规模,教学设施,教师水平,教学质量相比,紫金山小学都比不上宇花小学。

    但是,紫金山小学虽小,但是它是黄海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影响到黄海一生的一个重要环节。试想,黄海的小升初考分远远高于金陵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如果没有有许校长那些激动人心的讲话,黄海怎么可能一个人去紫金山中学考试?又怎么能把报考志愿倒着报,顺序是一,紫中,二,二十六中,三,九中。这样只能上紫中,被紫中录取了。紫金山小学一学年的学习生活,改变了黄海的一生经历。

    1964年9月初,黄海转学到紫金山小学六年级上学。由于黄海肝炎刚刚好转出院,身体还十分虚弱。上学期黄海只上上午半天课。上午上课。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在家休息。

    当时黄海担任了紫小六年级少先队的一个小队长,一条杠。这应该是从宇花小学五年四班的少先队小队长一条杠转学带过来的。但是少先队是下午有活动课。而黄海下午没有参加上课及活动。所以,当下学期开始时,就免去了黄海少先队小队长的职务。而黄海下学期下午没有半休了,下午黄海参加上课学习,但是已经没有了少先队小队长这一条杠了。

    时间过得太久了。只模糊记得中队长是龙书,副中队长,学习委员都是十八岁的大姑娘,站起来比老师还高。年龄大,学习成绩当然好。听说后年起,将不充许超过十八周岁的小学生参加小升初考试。紫金山小学六年级的教室分七排坐,左边单独列一排桌椅,向右边两排并在一起,六排有三道走廊。每周自左向右转换一次。记得黄海左边是金和,右边是金平。每过一周,和黄海合坐的人转换了一个。金和与金和是紫金山小学六年级班里唯一的一对双胞胎姐妹,不知为什么却和黄海坐在一起。

    记得班级里和黄海相处最好的是一个姓崔的男同学以及一个姓穆的男同学。每节课一下课,他们就在教学楼下的树丛旁讨论数学题。那时的数学题有不少很难的。如兔鸡同笼,在没有学过代数的条件下,确实比较难。还有自然老师出的青蛙爬井的题,井高十米,青蛙每次爬三米,然后后退二米,再开始再次上爬,请问青蛙爬几次可以爬出井口?听说这道题是现在小学二年级的算术题。可是在古代。它可难倒了不少进士,举人。黄海们也在六年级被难住了,每小时净爬高一米,答案是十次。自然老师笑了说,八次,第八次青蛙已经爬到井口,青蛙就跳走了,难道青蛙还会退下两米后再往上爬?这么简单的题,当时六年级的黄海和崔同学,穆同学还昏头昏脑的搞不清。

    班上有个工人子弟,姓周,长得白净,高大,一表人材。他学习十分认真,掌握的成语,好词汇应该是全班最多的。老师布置初考三十六题作文练习参考题。宇花小学转学过来的黄继业和黄海一题都没有做。而周同学做了五十题。但是他的数字还可以,总在及格线以上。但是他最努力的语文往往不能及格。比如说,他的有一个造句是,我们提倡灌注式加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评说,这两个方是对立的,怎么能都提倡呢?最后小升初,全班只有周同学一个人没有考上普通中学,考上了园艺职业中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