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历程 第26章:医院的环境
医院里有一个玻璃修建的温室花房,屋顶,四周,门窗全是玻璃的。窗户是可以斜着开一半的,就和百叶窗有些相似,不过窗子的木框很小,玻璃面积很大。花房的温度保持在十五摄氏度到二十五摄氏度之间。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晴天时,花房里的花盆有时也搬出花房,放在花房前面培养。遇到乱风下雨天及冬天就搬回花房里面。花房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花工照料各种花卉。这些花卉包括有含修草,菊花,海棠花,月季花,牡丹花,山茶花,百合花,仙人掌,太阳花,向日葵等等常见花草。
花房往东,往北,是大片的草地。这些草地十分平整,在金陵的炎热的夏天的夜晚,很多家庭都搬出草席或雨布块,大人小孩从傍晚六点多躺到草地上纳凉,直到晚上十点多才陆续搬回家睡觉。那时家里没有空调,冰箱。只有少、数房间里有电风扇。晚上大多数房间房门不关,只在房间大门上挂一块布帘挡住视线,使门窗通风。宿舍楼是中间走廊,南,北各有房间。没有厨房,做饭烧水的煤炉一般放在走廊北侧房门旁边。靠近共用自来水池房的煤炉因为走廊没有地方放,就放在自来水池房里面。
花房北边是大片草地。草地北面是医院食堂。当然院领导在医院休养员食堂设有小食堂,一般在小食堂吃的比较多。小食堂的伙食费比较贵,一天伙食费为一人一元二角钱。和休养员病号食堂干部的伙食费一样。住院战士吃的伙食也和干部一样,但是交的伙食费比较少,按连队的伙食费标准按天计算交,不足之处由十六分部后勤处按病号伙食补助标准交给食堂。
除院领导外的科室干部,护士,职土,家属都在医院职食堂就餐。有家属的家庭一般在自家走廊上的煤炉上做饭,烧开水。也去食堂打一,两个菜做补充。内二科的冯教导员一家五个人,小孩都是半大小伙子,食量大。家里只有父亲冯教导员一个人有工资,母亲没有工作。他家很少去食堂打菜,都是吃他母亲自己烧的。一般是他母亲在家做饭。他们家吃面条,赤豆包子和素菜水饺子的比较多。母亲和三个孩子都会包水饺,上海青用开水滚一下,用手挤干水,剁成馅,几个人一起动手包饺子,速度快又好看。不过他们家很少吃肉饺。一个人工资五个人用,还要寄一些给父母,比较紧张。这样的标准,在学校里也拿不到助学金。按金陵的工资标准,只有人均生活费用在每月六元以下的才能拿到每月二至四元的助学金。一九六四年,部队内部进行反修自我检查。冯教导员还在科室生活会上检查说,家里生活不够扑素,过年时自已做了一件泥制服,花了近百元钱。家中每人有皮鞋,布鞋,棉鞋,凉鞋,木拖鞋,全家有鞋子二十多双。不过,他们家里他爱人缝衣手工很好。别人家小孩如果岁数相差不大,大多是哥哥穿新衣服,弟弟穿哥哥的旧衣服。他们家兄弟只相差三岁,兄妹三人每年都是穿他母亲新做的衣服,衣服上都没有补钉。他家有一台手摇缝纫机,这种机器比脚踏缝纫机便宜很多。他母亲还从医院领了一些帮部队制服厂干的活,如部队战士背包,手套,鞋垫的缝制活儿,挣加工费。
二楼上这几个有孩子的人家关系很好,比较大的三家孩子经常在一起玩。黄海和刘左宁也经常去冯家看他们家包水饺,也学会了包素菜水饺。不过这两家人很少吃水饺,原因是一个人包不好,另外家人都喜欢吃食堂包的饺子,有肉陷的那种。到黄海父亲快复员的一九七零年,黄家弟弟,妹妹也长大了,一个十岁,一个六岁。黄海也在共他同学家包饺子,吃饺子,渐渐学会了做饺子陷及包饺子。全家动手,父亲做饺子皮,母亲和三兄妹共四个人包,很快就包好五个人吃的水饺。黄家也经常吃上饺子了。
医院食堂的西边,是医院的猪圈。猪圈的猪食是豆腐楂。豆腐楂是从地方豆腐厂拉回来的,一般放几天才吃完,这时有些豆腐楂出现一些酸味。医院猪圈有近二十个猪圈,喂养了几十头猪。还有两头狼狗也喂在猪圈,锁在铁絲笼里。另外食堂里喂了四只中华田园犬,也就是土狗,黑色的,平常放在猪圈那里,有人走近会大叫,甚至咬人。
从猪圈的后门出去,是医险的菜地,平常科室劳动,主要是到菜地种莱,施肥,收获蔬莱。稍远外,是医院的桃园和西瓜田。除了科室医生护士来劳动外,医院农场还有五个职工,包括喂猪,管理瓜田,桃园,还喂了一匹马,有时用来耙田。
医院的两条狼犬是公安局的退役犬,有一个月的45斤碎米供给口粮。很少放出来。农场工人有时把它们放出来在农场遛一遛。但出了两次事故。第一次是中山陵园巡山时也经过农场边的小路,结果让狼犬把工人的大衣撕了。医院上门道歉并帮他补了棉大衣。另一次是卫岗卫工团的女团员芾着一条文工团的母狼犬出来遛弯,结果在山头碰到医院的这两条公狼犬,农场工人没拉住,狼犬冲过去,女文工团员丢下狼狗跑了。医院狼狗就把文工团的狼狗带回医院。第二天,文工团干部带着介绍信和女文工团员来医院领走他们的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