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试新菜
大年初一的早上,村子里已经有些人家,带着小辈开始挨家挨户的拜年了。
曼舟家没有人出去,到她们家来拜年的人也没有几个,就杨大嫂和杨春兰多坐了一会。
杨大嫂又黑又瘦,才三十几岁的人,看上去倒像是四十好几。
几个人说了好一阵子的话,正碰上了张家的大嫂带着女儿张彩云也来拜年。
张大嫂家就住在杨大嫂家的旁边,当年乔氏刚住到清河村的时候,她还过来送过几次吃的。
这些年虽然不常走动,但两家的关系还一直维持着。
张家大嫂性格爽朗,干起活来风风火火,曼舟对她的印象不错,不过却不太喜欢她的女儿张彩云。
张彩云的性格与张大嫂没有半分相似之处,说起话来细声细气,一对儿眼珠子从来不与人对视,到了别人家里只会四处的看。
乔氏令周嬷嬷给来拜年的媳妇和孩子每人都塞了一把花生又给了几块糖果。
这花生可是个稀罕物,一般寻常的百姓家可吃不到,糖果就更不用说了,连见都没见过。
从曼舟家出来的杨大嫂和杨春兰都把花生和糖果藏在了贴身的衣服兜里。
这些新鲜吃食如果被杨老太太看到了,定然会全部要去都给了二儿子一家。
直到初三晌午的时候,曼舟才听见隔壁茅草屋有了些动静,知道是顾砚初从庙里回来了。
她将花生糖用帕子包好,又装了小鸡蘑菇、红烧鱼、红烧排骨和炒青菜,这才跑去了旁边。
顾砚初的身上穿的是乔氏给他新做的鸭青色袍服。
“正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身新衣裳把他衬托的斯文俊逸,一眼瞧去竟像是神仙一般。
眼前的少年,面容俊美、神情温润,眼底是让人看不透的深邃,曼舟忽然发现他好似又长高了一些。
“曼舟”顾砚初伸出手在她的眼前晃了晃。
“砚初哥哥,你从庙上回来了,我来给你送些吃的。”说着她把食盒放到了桌子上。
曼舟穿了一身杏黄色小袄,左右丫髻上各插了一朵浅黄色的珠花,唇边是两个浅浅的小梨涡,看上去十分可爱。
顾砚初从怀里掏出一只玉镯送到她的面前:“送你的。”
曼舟惊讶的睁大了眼睛,却没有伸手去接:“砚初哥哥,这不合规矩,咱们这是私相授受。”
“师父临终前有嘱托,况且乔婶婶也答应了我们的亲事,这怎么能算是私相授受。”
曼舟眨着眼睛想了想,说道:“那我回去问问我娘,她若是不同意,我便给你退回来。”
顾砚初轻笑着点了点头,曼舟这才拿着镯子回了自己家中。
乔氏听了曼舟的话以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只说把镯子先替她收着。
整个一下午,曼舟都在研究膏方,思索着除了书中以外的病症应该怎样加减药量,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想着一到了冬日,乔氏和周嬷嬷两个人就开始手脚发凉,她便琢磨着配了几味药。
天色阴沉的厉害,曼舟说要试做新方子。周嬷嬷便把小炉子搬进了厨房。
她坐在炉子旁,一边熬煮膏方,一边看着周嬷嬷试做刘阿婆食谱里面的吃食。
天上又飘起了大片大片雪花,在院子里的地上薄薄的盖了一层。
屋子里暖洋洋的,乔氏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垂着头一针一针的绣着松鹤图挂屏。
傍晚的时候,周嬷嬷忙活了一下午做出来的吃食,摆了满满的一桌子。
曼舟看着桌子上的菜,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乔氏好笑的拍了她一把,等两个人动筷子尝了以后,都是满口的称赞。
放下筷子,乔氏用帕子擦了擦嘴,又端起了一旁的茶水漱了口。
她指着桌子上的蜜汁肉和干炸鸡块说道:“我们进城以后,这两道菜可以做来卖。”
曼舟也赞同道:“我和娘想的一样,我觉得整个青州城都没有人能做出这种味道。”
周嬷嬷感叹道:“还真别说,用这食谱里的方子做出来的菜和咱们平时做出来的,还真不是一个味道。没想到这做菜还有这么多讲究,放多少料都要按照上面说的来,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
曼舟道:“嬷嬷,这就叫秘方,咱们哪里能随随便便就做的出
来。”
看着她一脸的认真,乔氏忍不住笑道:“反正过年这几日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再多试做几样尝尝,等咱搬进城里以后,再租一个小一点的铺面,随意做些吃食,每天卖上一两个时辰,就当补贴咱们平日里的菜钱了。”
曼舟终于赶在临睡前,熬好了一小罐药,因着药量小,只用了二个多时辰便熬好了。
周嬷嬷正在给乔氏铺炕,看到曼舟抱了个药罐子进来便问道:“怎么把药拿进屋里了?”
曼舟抿嘴一笑:“这是我为你们两个人制的膏方。”
“给我们两个人?”
“娘,您和嬷嬷不是一到冬天就手脚发凉吗,我这罐药可是想了好半天才做出来的,以后每日早晚,您和嬷嬷都要用热水冲一些服下去。这一罐够你们用十天右左,等十日过后,我再看看是否需要添加别的草药。”
周嬷嬷喜的赶紧过去从曼舟的手中接过了罐子,放到一旁的桌子上。
她回身去了厨房,再回来时一只手拿了两个空碗和汤匙,另一只手提了壶热水。
曼舟用汤匙在罐子里盛了两勺药,分别置于两个碗中,又浓又稠的厚膏子粘在碗底,她在碗里倒入了热水,拿汤匙缓缓的搅动着。
乔氏先端了碗,小口的尝了:“还有些甜呢?”
“我在里面加了些蜂蜜。”曼舟的眼睛亮亮的。
直到看着她们两个人都喝光了药,她才心满意足的回房睡了。
周嬷嬷坐在桌前,看着自己手中的空碗,眼睛慢慢变得湿润:“姑娘对我可真好。”
乔氏安慰道:“嬷嬷就如同我们的亲人一样,曼舟当然对你好。”
“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想起咱们在平南侯府的那些日子,想起秋杏。”周嬷嬷有些伤感。
乔氏点头:“早就不在人世了罢。”
“是啊,不提她了,都多少年的事了。”
周嬷嬷擦了擦眼角,站起身将桌子上的碗端了起来:“娘子,你歇息吧,我也回房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