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茅庐下的团圆饭》
李可娥越想心里越难过,止不住的泪水就这样流下来了,但她还是分分秒秒就控制住了。
“妈妈,表哥,表姐,表弟,他们都穿着丝绸罗缎裙,少年长袍子。胸前还挂着金锁银锁平安符,表姐说这些叫做平安锁、百岁锁。”
杨浩的一句话更让母亲伤心透顶,悲痛欲绝。但她强忍着这件事,因为今天是除夕,应该开心地过,于是就赶快叫孩子们生火,一起来动手做年夜饭了。缓解了悲痛的气氛后,母亲李儿娥强颜欢笑,温暖以待升温节日的祝福。因为今晚一过,明天小孩子们都增长一岁了,这是做母亲最幸福的事儿。
午后三点多,李可娥吩咐孩子们点火开始煮年夜饭,自己在清洗灶台。
十里村庄外,茅屋升炊烟,除夕烛光宴,在这样欢笑中开席了。
杨柳拉着母亲的围裙问道:“妈妈,中午头,我和二哥在外婆家吃饭时,桌上有一碗菜,是用粉丝混合青菜炒的,吃起来很香,津津可口,爽口回味,妈妈您会做这道莱吗?”
母亲回应女儿说:“会呀,妈妈还没有嫁你爸爸之前,是从小到大,都吃了十六年了。这道菜呀,在谟武乡很盛行喔,每家每户逢年过节,或者迎亲嫁娶办酒,来有宾客设宴,主人第一碗端的就是这道谟武名菜,叫‘丝燕底’。
这道菜的起源,据说是一位钦差大臣奉命赴泰宁,建宁,途径顺昌谟武村时,谟武文武官员为他接风洗尘而推出的。
开宴前,钦差大臣突然吩咐要吃地方名菜,厨师闻讯心中一怔,暗暗叫苦,心想这不是明明给我们出难题吗?小小山区的谟武,哪有什么名菜?
考虑到这些高官大臣在京城吃厌了山珍海味,就大胆地自配材料,选择冬笋切成丝,少量五花肉切成丝,白菜心切成丝,香菇切成丝,大蒜、芹菜各切成丝,入祸炒时,然后加粉丝拌炒。又用燕皮包猪肉做成燕丸放在碗底,后来在菜谱上被写作‘丝燕底’。
钦差大臣把这道菜名传到京城皇宫后,乾隆皇帝、文武百官都吃了,都赞不绝口呢!”
除夕之夜,谟武人有个规矩,这一餐叫吃团圆饭,全家人齐齐上桌坐定。饭前,由家长燃烛点香,祭祖拜神之后还要燃一挂鞭炮,一家人方可依大小辈份上桌,这餐团圆饭为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
而在离谟武村十几里远的曹甘际,虽然是在大山里,虽然另外两户人下山到谟武祖房过年去了。但是常言道:“有人就有烟火”。 剩下杨景这家半是故乡又非故乡的,一切都在“既来之,则安之”的状态下过日子。
当这座茅屋点起除夕之夜的蜡烛的瞬间,给空旷的大山里,增添了些许人间温柔。烛光从茅屋窗子伸出来。虽说冬日的月光洒在树叶上,洒在毛竹枝丫上,带有些寒风轻摇,但也显得是一番静静的流光溢彩的夜晚。远处传来阵阵童趣的笑声,声落外一定很迷人。
杨柳和杨浩嘴里细品着母亲亲手炒的“丝燕底”,时不时地俩兄妹目光对视而笑。
杨景中午是担水去了,所以没有在外婆家吃饭,桌子上有几个菜他都不知道,自然也没有尝到“丝燕底”这道味。谟武厨师正规炒出来的“丝燕底”和母亲此时炒的是不是一个味?有所不同之外又在哪个环节呢?
李可娥看着杨浩、杨柳在对笑,又不作声,顿时很佩服孩子们舌尖上对味道的敏感,便问道:
“你们吃妈妈炒的‘丝燕底’,和外婆家的不一样,是吗?想知道答案吗?原因是少了一种佐料――胡椒粉。也就是说,炒‘丝燕底’时必须得放胡椒粉。我们家佐料不全,明天等你哥哥下山卖柴时,进铺子买些带来,妈妈再炒好吗?”
是的,物质上的东西都好填补,缺了什么,都好从头再来。而心情不好时,是一种难言的伤感,有种说不出的痛隐埋于心头,就难以缓解过来。
李可娥此时的情绪总有些不定。今天大过年的,想起是在这样的荒无人烟的地方落脚,过除夕。而有亲人就在咫尺,却不能投靠,再又想到丈夫是否也能平安过年,更不安心。可潘有根去杨家村调查“绑架”案都好几天了,回来也报告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还有,自家父母也是这样,偏偏不爱大外孙杨景,差他一套衣裳都不肯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