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山河几度秋 > 第13章 深夜进宫

第13章 深夜进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夜已深,朱红色的重重宫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寂静如水的夜色中,唯有一人从中穿行。

    不多时,宣室殿内被烛火照映得一片通明,空荡荡的大殿里,只有两个人。老态龙钟的皇帝倚在龙椅上,半闭着眼,他身边,跪着一身靛青色朝服的楚王。

    皇上看了一眼脚下剑眉星目的年轻人,咧了咧嘴角,似笑非笑道:

    “年轻就是好啊。”

    遂又抬了抬手,指着身边一个精美的红木雕花宫凳,说:

    “坐吧!”

    “儿臣不敢。”

    “无妨,这里,只你我二人,朕也有好些个年头没见你了,这些年过得太快了!连朕也自觉颓然老矣,有些力不从心了。”

    “父皇是天子,有神灵庇佑,自能洪福齐天。”

    楚王语气平淡,让人一时听不出他是阿谀奉承还是发自内心。皇帝并不计较,仍是坚持要他坐着回话,楚王也便只得从命了。

    “你三哥和你五哥的事,你听说了几分”

    “儿臣只听到些许传闻,不知真假。”

    “说来听听吧。”

    “儿臣听说三哥和五哥想争夺太子之位,在朝中已有剑拔弩张之势。”

    老皇帝只冷笑了两声,遂问道:

    “那你觉得,他二人谁更适合继承大统呢?”

    楚王知道,父皇能急着密召他进京,就是为了让他制衡敬王和宣王的,但是他的作用只在于制衡,父皇是不会把皇位传给他这样一位有着异族血统的皇子的。于是,楚王只打着马虎眼道:

    “儿臣愚钝,不敢贸然猜测,还请父皇不要见怪。”

    皇帝只是用两根手指轻轻敲了敲龙椅的扶手,这样敷衍的话,他这一辈子听的太多了,也只是付之一笑,说:

    “这倒是无妨,他二人怎么争是他们的事,朕立谁为太子是朕的事。可是老七啊,你这个做弟弟的可不能学他们,还是要本分些,明白吗?”

    老皇帝沉迷那所谓的长生不老的丹药,并不想急着立太子,只是敬王和宣王的气焰太过嚣张,如今他二人羽翼渐丰,大有等不到父皇驾崩的意思了。

    老皇帝说得不急不慢,他抬起浑浊的眼睛看了看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楚王,忽而笑道:

    “老七啊,莫要怪父皇不疼你,只是你这样的身份即便是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老臣们也难免不服,到时你也一样坐不稳那把龙椅,不是吗?”

    所以他只能做一个诱饵,让敬王和宣王都对他的突然回京心生忌惮,让敬王和宣王之间一触即发的恶战得以延缓。

    楚王闻言,抬眸对上老皇帝意味深长的目光,遂从凳子上起身,干净利落地撩起外袍,单膝跪地抱拳道:

    “儿臣愿听父皇差遣!”

    老皇帝眯了眯眼,盯紧着楚王脸上的每一寸神情,却看不出他丝毫的情绪,这也正是楚王最可怕的地方——年少老成,无人知其心中所想。

    老皇帝见状,忽然大笑出声,他抬手指了指眼前年轻的王爷,开口道:

    “好小子!你倒是跟朕说说,这次回来,你想要个几品的官?”

    皇帝不可能让楚王回来后直接赋闲在家,需得给他个一官半职才能显出自己对他的“器重”,如此才能让敬王和宣王真的误以为父皇更看好老七。

    “儿臣想要兵权。”

    楚王回答得干净利落,而老皇帝却渐渐敛去脸上的笑意。他沉默了片刻,忽然转怒道:

    “你好大的胆子!”

    楚王并未生出分毫惧色,只是镇定道:

    “儿臣想要兵权,并非贪恋军中实权,只是三哥和五哥手上皆有兵权,父皇若只是让儿臣做文官,恐怕不会让他二人彻底信服。再者,三哥和五哥之间既已剑拔弩张,来日不管他们哪一方发起宫变,以他们手中握着的精兵都会威胁到父皇,儿臣只有同样掌握兵权,才能在来日助父皇一臂之力,保父皇平安无恙!”

    老皇帝闻言,缓缓站起身来走到楚王身前,他倒背着手微微弯下腰来看着楚王,良久,才点了点头,目光中流露出难得的赞许:

    “看来,朕没有看走眼,朕的老七有勇有谋,你在徐州的这些年真是长进不少啊!只是……”

    老皇帝忽然顿了顿,似笑非笑地问道:

    “你还记得你的母亲贤妃吗?”

    听到父皇这样问,楚王心头颤了颤,他缓缓抬起头来看着父亲浊黄的眼睛,十分平静地摇了摇头,说:

    “母妃过世时儿臣还小,在那之后又大病了一场,许多事都已记不清了。”

    “真的?”

    “真的。”

    楚王目光坚定,没有分毫的躲闪。老皇帝看在眼里,满意地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诡秘的笑容,说:

    “记不清了就好,有些人,有些事,你不必记得太清,也不必看得太清。在宫里做事,不能太追求真相,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你该是懂得的。”

    说完,老皇帝踱着沉重的脚步慢悠悠地躺回龙椅上,半眯着眼问道:

    “你举荐的那个徐州知州孙皓,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老皇帝与朝中旧臣们周旋这些年,他们多半已经摸清了皇上的手段和心思,因此,老皇帝急需一个新人来给朝堂注入新鲜血液,免得那些世家子弟权势太大,一手遮天。所以他才从徐州调了孙皓来京,直接将他任命为大理寺卿。

    楚王定了定神,开口道:

    “回父皇,孙皓此人忠厚老实,没有什么野心,自入仕以来,一直本本分分地窝在徐州,与长安也没有什么来往。只是他毕竟也是进士出身,做了这么多年的徐州知州仍不见升迁,多少有些可惜,这次您直接将他升任为大理寺卿,又赐了他官宅,他定会对您感激不尽的!”

    老皇帝点了点头,念叨着说:

    “老实就好,没有野心就好。原大理寺卿告老还乡,吏部都举荐大理寺少卿赵瑾来填这个缺儿,可赵瑾是镇国公,他们赵家和沈家一样都是开国大将。朕如今已是开国以来的第三位国君,这些开国元勋的后代子孙们愈发猖狂,前有沈家之鉴,朕又怎会不防着赵瑾?如今有你举荐的孙皓来担任大理寺卿,再好不过。”

    楚王闻言,刚要松一口气,却听老皇帝又道:

    “不过……朕记得赵家的祖籍就在徐州,赵瑾少时还回徐州读过几年书,这个孙皓跟赵瑾只怕是同窗吧?”

    楚王听了这话,只从容不迫地笑着说:

    “父皇放心,儿臣早已打探清楚了。镇国公赵瑾当年在云龙书院读书时不过是个孩童,没几年就回了长安,而孙皓这些年也并未结交过长安的京官,他二人恐怕早已形同陌路,甚至已经不记得彼此了。有儿臣把关,父皇尽可放心便是。”

    “好……你做得很好!”

    老皇帝眯起眼睛又看了看楚王,他觉得这孩子有些过于周全了。换句话说,他殷勤得有些莫名其妙。

    “老七啊,你为朕做了这么多,日后想要什么赏赐呢?”

    老皇帝虽已老态龙钟,可那双似睁非睁、似闭非闭的眼睛里依然能闪烁出刀光剑影。楚王心里凉了一瞬,他微微低下头去,恭谨道:

    “待太子之位尘埃落定,儿臣只想回徐州。”

    “真的吗?”

    “千真万确。”

    夜近子时,沉重的宫门再次在吱呀声中被打开,楚王踏着一地微凉的月光,一步步走出皇宫。他猜想,此时在长安城外的南屏山上,想必是另一番刀光剑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